一飞冲天——中国航空航天史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bkhk/bkhk201501/bkhk20150102-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bkhk/bkhk201501/bkhk20150102-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bkhk/bkhk201501/bkhk20150102-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bkhk/bkhk201501/bkhk20150102-4-l.jpg
  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有没有做过这样的梦:乘着风儿在广阔的蓝天自由翱翔,轻盈得像一片羽毛,自由得如同一只快乐的小鸟?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梦啊!我们中华民族是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民族之一。今天,就跟随我的脚步,怀抱着这份炽热的想象,一起在中国航空、航天的历史长河中徜徉吧!
  神话传说中,后羿之妻嫦娥偷吃了西王母的不老仙药,飞到了月亮上,便是古人对飞行梦想的体现。敦煌壁画中经典的“飞天”形象,同样体现了古人对于飞行的憧憬之情:仙女们挥舞着衣袖,饰带随风飞舞,身姿婀娜,真是美丽极了。
  在想象力的驱动下,人类运用智慧制造了种种可以飞行的工具。某些节日的夜晚,人们会燃放孔明灯作为娱乐或用来祈愿祝福。孔明灯依靠加热纸或丝织品制成的气囊产生升力,膨胀后缓缓升空。当成千上万只孔明灯升入夜空时,犹如无数的明星散落天际。孔明灯的发明说明,中国人在2至3世纪的东汉时代,已经发现了热空气膨胀产生升力的现象,并将这种简易热气球用于军事通信,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
  中国人发明的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比空气重的飞行器。公元14世纪前后,中国风筝传入欧洲,对后来的滑翔机和飞机的发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竹蜻蜓是我国古代儿童喜欢的一种玩具,被西方传教士称为“中国螺旋”。玩时,用双手用力一搓,然后瞬间放开,竹蜻蜓就会飞上天,旋转好一会儿,才缓缓下落。竹蜻蜓被普遍认为是现代直升机旋翼产生升力的雏形。
  14世纪末,中国明朝官员万户坐在装有四十多支火箭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只大风筝,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飞起来,然而这次试验以失败告终,万户为飞行的理想牺牲了。这是人类利用火箭飞行的第一次尝试,国际天文联合会因此把月球上最大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来纪念这位飞天的先驱和勇士。
  明朝中期,中国就发明了一种名为“火龙出水”的新式水战火箭。这种火箭用粗壮的毛竹筒制成,前后装饰有龙头、龙尾,龙腹内装有火箭数支,龙身下方前后两侧装有四个大火箭药筒,作为助推器使用。“火龙出水”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级火箭,其基本原理和今天的多级运载火箭完全一致。
  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我们的祖先做了那么多尝试,取得了无数今人骄傲的成就。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他们这种不屈的探索精神呢?
  鹰击长空——中国航空史
  20世纪初,滑翔机和动力机械已经成熟,许多飞行家开始将动力机械装到滑翔机上,研究动力飞行。1903年12月17日,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莱特兄弟驾驶着“飞行者1号”成功飞行了四次,总共飞了97秒钟,飞了441米远。虽然飞行的时间和距离并不长,却标志着人类乘动力飞机飞行的第一次成功。最后一次飞行结束时,哥哥威尔伯·莱特激动地说:“飞行时代终于来临了。”这次划时代的飞行开启了世界航空史的序章,中国航空史的帷幕也缓缓拉开了。清朝末年,大量的西方学说涌入中国,现代航空知识也随之传入,一些有识之士因此走上了中国航空的探索之路。
  冯如是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1909年9月21日,冯如驾驶着自制的飞机——“冯如一号”,从机翼、方向舵、螺旋桨到内燃机等大小部件全部自制——在美国奥克兰市上空翱翔了八百多米,它的飞行距离是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首次试飞距离的三倍多。“冯如一号”的升空揭开了中国载人动力飞行史的第一页,冯如成为第一个自行设计、制造飞机并驾机飞行的中国人。
  王助(1893—1965)是中国乃至世界航空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1917年,王助出任波音飞机公司首任总工程师,同年返回祖国。在波音工作期间,王助成功改进了波音原有的飞机设计,解除了波音公司的困境,为波音赚取了丰厚的利润。王助回国后,参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正规飞机制造厂——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抗日战争期间,他组建了中国航空研究院,并亲自参与研制了多种竹木复合结构的飞机部件。王助是我国近代航空工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除了冯如和王助,我国还有许许多多的航空先驱:比如创造了水上飞机世界飞行高度新纪录,回国后筹建了广东航空学校的谭根:制造了宋庆龄随机试飞成功的“乐士文号”的杨仙逸等。
  在众多先行者的不懈努力下,再加上军阀混战中空军重要性的凸显,飞机修理厂、飞机制造厂在中国各地纷纷成立,飞机制造者们开始从国外引进飞机并进行仿制。除此之外,中国开始了航空工程人才的培养,成立了一些航空学校和飞行训练机构,更有少数留学生负笈海外,钱学森、吴仲华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正当中国航空工业在逆境中顽强生长时,战乱频起。日军的轰炸,战乱中机厂的多次搬迁,损失殆尽的设备,残破瓦解的工厂,使得基础本就薄弱的中国航空工业停滞不前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日渐强大的航空工业,便是在这样“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一砖一瓦地建设起来的。六十多年来,无数航空工作者为了新中国的航空事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终于使我国跨入了航空大国的行列。
  中国的航空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引进仿制到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艰难阶段,取得了无数辉煌的成绩,中国终于迈进了世界飞机制造业先进国家之列。我国生产的“歼-7”和“强-5”等军用飞机出口到国外,为国家创造大量的外汇。
  陆孝彭主持设计研制的“强-5”型战斗机,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强-5”的主要任务是近距空中支援和对地攻击,也可用于完成对空作战任务。在1990年第37届巴黎国际航展上,实物参展的“强-5”被誉为“亚洲明星”,成为国际公认的名机。
  “歼-10”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外形优美,航电、雷达系统先进,近程空中格斗能力高强。远程空中拦截作战能力也很强,是以制空作战为主要作战任务的优秀战机。
  我国最新的舰载战斗机主力机型是“歼-15”战斗机,绰号“飞鲨”,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改进型。2012年11月,“歼-15”降落在辽宁号航空母舰甲板上,由飞行员戴明盟首降成功,是辽宁号配备的主要机型之一。

推荐访问:冲天 中国航空 一飞 航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