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丰收景 丰收鱼米之乡

  川区大米香   “天下黄河富宁夏”,水稻在宁夏安家落户,仰赖黄河之功。   宁夏引黄灌区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轻,自古就是栽培优质水稻的最佳地区。《嘉靖宁夏新志》记载:“宁夏左黄河,右贺兰,山川形胜,鱼盐水利,在在有之”。宁夏大米不仅产量丰盈,而且品质优良,具备“粒圆、色洁、油润、味香”四大特点,且蛋白质、脂肪含量高,极富营养价值。用其蒸制米饭,洁白如脂,粒粒晶莹,黏而不腻,油润香口。特别是青铜峡市叶盛堡一带的叶盛白皮水稻加工后的精米,光映半透,粒腴丰盈。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皇帝征战葛尔丹时期,曾对“宁夏大米”赞不绝口,凯旋回京仍念念不忘,于是钦定“宁夏大米”为朝廷贡米。
  新中国成立后,宁夏大米又远涉重洋出口东欧,荣得“珍珠米”的美名。2009年8月,在天津召开的“第七届粳稻发展论坛2009年全国优质食味粳稻品评”中,“宁粳43号”大米以86.1分高居榜首,品质已完全超过了名扬国际市场的日本“越光”大米,成为国内高端大米品种。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按照“稳定面积、调整结构、优化品质、主攻单产”的粮食生产基本思路,制定了《推进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支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科技支撑体系构建,质量安全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等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组织实施优质米工程,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稳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宁夏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在品种引育、栽培技术、收获脱粒、精米加工、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宁粳24号、26号、27号和超优一号等品种在加工、外观、食味等品质上均达到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目前,宁夏拥有年设计加工1000吨以上稻谷的大米加工企业5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龙头企业8家,设计能力年加工稻谷154万多吨,形成了大米加工产业集群。宁夏还新建和改造了银川、灵武、青铜峡、农垦等4个精米加工龙头企业,加工技术达国内一流水平,年加工稻谷能力1.8亿公斤左右。宁夏优质大米的产业化运行机制逐步形成,订单农业快步发展。
  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宁夏大米在总量上不具备优势,因此宁夏十分注重对优质特色产品的研发与培养,坚持以自主品牌赢得市场,获得长久发展。同时,把“安全、有机、绿色、无公害”作为优质大米发展方向,大力开发“有机大米”“蟹田大米”“胚芽大米”“富硒大米”等有机绿色产品,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目前,全区水稻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80%。
  近年来,“宁夏大米”在巩固陕、甘、蒙、青、新等周边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抢占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高端消费市场,并出口蒙古、阿拉伯等国家,市场优势日益明显。宁夏大米中的“金贡胚芽米”在广州、深圳市场每公斤卖到了105元的高价,有机米、蟹田米、富硒米每公斤售价在40元左右,赢得了高端消费者的青睐。
   2010年,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隆湖经济开发区富民村养殖的1000多公斤螃蟹顺利“跨”进上海餐厅。据悉,这批螃蟹若在石嘴山市面上1公斤只能卖到40多元,到上海后身价翻了5倍。
  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武教授在对宁夏中卫、青铜峡、贺兰等地稻田养蟹、水产品标准化健康养殖场及湖泊湿地进行考察调研后认为,宁夏沿黄地区水源充沛,水质条件好(氨氮低、溶氧高、pH适中,盐度在0.5以下,含矿物营养高),有利于生产优质河蟹。特别是宁夏沿黄地区有大量的小型的草型湖泊,这些草型水体水质清澈,水草丛生是优质河蟹生长的良好水体。因此宁夏完全可以养出优质蟹!
  宁夏将扩大稻田养蟹规模,到2015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将达100万亩,水产品产量将达20万吨。其中,稻田养蟹将达到20万亩,螃蟹产量达到4000吨。
  宁夏稻田养蟹产业的自然优势、区位优势明显,做大、做强河蟹产业,不仅可带动整个水产养殖产业升级,而且对宁夏的粮食生产、农民增收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宁夏种植土豆已有300多年历史,目前种植面积超过400万亩,是宁夏第一大农作物。截至2010年,宁夏土豆种植总面积达411万亩。近年来,宁夏把土豆产业确立为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基本形成了以西海固地区为核心区的土豆产业带,并呈现出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格局。土豆产业已成为宁夏特别是西海固贫困地区保障粮食安全、抗旱避灾、脱贫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
  宁夏的六盘山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特殊,部分农作物都不适合在这里生长,比如小麦只能长到十几厘米高,但是这里十分适合土豆的生长。因此六盘山地区种植土豆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海拔高、气候冷凉、土质酥松,最适宜土豆的生长。这里的土豆品种也很特别,是红皮黄瓤,而且绝对是优质、绿色、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目前,六盘山地区初步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四大种植区域,土豆产业也由单一的解决温饱向系统产业开发提升转变,由单一的商品薯生产向以种薯生产、淀粉加工和鲜薯外销并重转变,加工转化和外销贩运占到总产量的80% 。
  据了解,2011年西吉县土豆种植面积已达125万亩,总产量达180万吨以上,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1000元,产品销往广东、福建、江苏等十多个省区。昔日解决温饱问题的“救命蛋”如今已变成农民增收的“金蛋蛋”。
  (文字为本刊综合)

推荐访问:鱼米之乡 丰收 鱼米之乡丰收景 鱼米之乡丰收好景喊你来 丰收鱼米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