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灾区【心系海地灾区】

  当地时间1月12日16时53分 (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7.3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南仅16公里的地方,这次地震是海地24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英国达勒姆大学地球科学学系的瑟尔斯教授分析说,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50万吨黄色炸药爆炸当量,海地官方预计遇难人数可能超过十万人。
  当地时间14日凌晨3时(北京时间14日16时)左右,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68人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CA6076包机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随机运抵海地的还有救援设备和20余吨救援物资以及3条救援犬。抵达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在联合国统一协调下开展救援行动,部分搜救队员从机场直奔灾区展开救援工作。新华社记者跟随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看到了强震后的太子港。
  抵达机场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即兵分两路:一支由6名搜救队员和4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紧急搜救队伍赶赴太子港市区最严重的受灾现场,查看灾情并展开搜救;另一支搜救队则赶往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部队以架设通信和后勤设备。
  记者随紧急搜救队伍赶往受灾严重的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驻地。沿途记者看到,太子港的一些建筑物在地震中损毁严重,随处可见的废墟和散落的石块已经让人很难判断出建筑物本来的样子,停在路边的汽车也被倒塌的建筑压扁。不少当地居民干脆露天睡在马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上,也有部分人坐在马路边,打算以此熬过漫漫长夜。路上不时可以遇到三五成群的人拎着简单的包裹往前走。
  天蒙蒙亮时,记者与救援队员一起到达联海团坍塌的建筑现场。联海团驻地一幢原本10层的大楼有一半完全坍塌,地面只剩下约两层高的楼架。另一座未完全坍塌的建筑上竖立着一根旗杆,旗杆上的联合国旗帜已降至一半向遇难者致哀。美国救援队比中国国际救援队稍早抵达现场,已展开救援工作并在现场拉起了警戒线。
  中国搜救队员马上在现场周边查看灾情并进行现场搜救。十几分钟后,搜救队员在瓦砾堆下发现了一具遇难者遗体。根据生命探测仪探测,现场的瓦砾堆下仍有幸存者被埋在下面。现场总指挥、中国国家地震局应急救援司司长黄建发立即组建临时指挥部,组织搜救工作。
  很快,中国搜救队员探测到瓦砾堆下有幸存者用手机发出的求救短信,并确定了幸存者的具体方位。救援队随即协调驻海地的联合国机构以借调大型挖掘机,准备吊开上层倒塌的预制板,营救幸存者。在太子港街头,马路边随处可见无人认领的尸体,由于天气炎热,挖掘现场已经散发出阵阵异味。
  中国国际救援队为地震受伤灾民进行诊治
  1月14日,中国国际救援队首席医务官侯世科带领武警总医院的医务人员,来到海地首都太子港总理府前的广场,开设了第一个流动医疗点,连日来分秒必争,救死扶伤,为在地震中受伤的灾民进行诊治。满目疮痍的太子港街头,中国医生手臂上的“红十字”标志成为海地人民生活的希望。
  武警总医院赴海地国际救援医疗队队员王明新说:“这是我第三次出队,也是我参加国际救援遇到的最混乱的状态。灾后海地整个国家似乎完全瘫痪,几乎看不到政府部门的人员维持秩序。我们出去工作时,防暴队员持枪荷弹在现场维持秩序。”
  “我们在总理府的工作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当地的法语翻译较少,几名懂英语的志愿者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伤员络绎不绝,由于有志愿者的参与,诊疗工作有条不紊,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太子港的卫生情况极差,而且饮用水极度缺乏,随着灾后时间的延长以及持续的高热,疫情的危险在逐步增加,为了防止疫情的出现,队员们开始增加防疫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对难民营的消毒。道路两边仍时不时可以看见停放的尸体,只能尽最大力量防止出现大的疫情。
  队员们用板凳当桌子腿,用木板当桌面,搭起简易桌子,再铺上一层塑料布,摆上必备的药品,一个流动诊所就这样建成了。
  在当地政府官员的配合下,5个伤员为一批,被志愿者抬到“诊所”。听说中国医疗队来给大家治疗,不少灾民开始排队等候。
  地震给灾民造成的主要是外伤,由于长时间没有换药,不少伤者的伤口已经感染。侯世科说,如果感染状况持续下去,后果会很严重。
  随着接受治疗的伤者一声声的“麦克西”(法语感谢的意思),救援队带来的药品很快就用完了。侯世科急切地说:“这里太需要大夫、太需要药品了。”他希望有更多的救援队伍加入到救治地震伤者中来。
  当地时间下午3时,海地总理礼宾官赶到医疗救助点,对来自武警总医院的医生感慨地说:“你们是第一支来总理府进行人道主义救助的救援队。”
  地震发生后,灾民们面对的困境不仅仅是缺少水和食物,更大的难题是缺医少药。在救助现场,武警总医院骨科医生姜川已经是第7次执行国际救援任务的老队员,他小心翼翼地为一个脚趾被砸掉、腿部开放性骨折的伤员,处理好伤口,打好绷带。首席医疗官、武警总医院眼科专家侯世科则在为一个七八岁的男孩进行诊治。这个男孩的伤势让人揪心,双眼肿胀,右耳仅存半只,身上更是伤痕累累。
  精心洗消、包扎伤口、发放药物……医疗队员先后为数百名受伤灾民提供救治,其中50多名都是头部、四肢开放性感染伤口。
  很多震后的老百姓,身上有多部位伤,头部、肢体和肩背部同时并存,由于震伤后没有很好地清创,有的伤口上全是脓液和伴有脓苔,厚达一厘米,其中有二十多人伤口深达二厘米,并有泥沙等异物,外科清创换药任务非常重,纱布、棉球、棉签、绷带等敷料和消毒液消耗非常之大,几乎每个部位的换药等于平时手术室中的大换药。
  武警总医院赴海地国际救援医疗队队长樊毫军表示,虽然有志愿者为灾民们提供一些基础医疗,但几乎没有专业人员,伤员中八成的伤口存在严重感染,急需专业医疗救助。在大量伤员赶来求诊时,“我发了一个口罩,就立即涌来无数只索要的手。最难以忍受的就是看到孩子受伤,尤其是重伤的孩子,那些血肉模糊的伤口让人心疼。”
  赴海地国际救援医疗队队长候世科介绍说:我们的医疗队员相对充足,既要承担救助压埋的伤员的救治、救援队自身医疗保障和维和部队人员的巡诊任务,还在总理府附近灾民点开辟第二个救助点,一天就救助了120名伤员,同时开展了卫生宣教、卫生防疫工作。
  总理府几百平米的地方聚集了近千名灾民,卫生条件差、环境脏乱,加上尸体没有及时掩埋,缺少食物、药品,随时可能出现肠道等传染病的蔓延。医疗队携带的消毒药用得很快。
  无比坚毅顽强的生命力
  武警总医院赴海地国际救援医疗队女队员张雪梅谈到,老人和孩子外伤后严重感染的患者非常多。“身为母亲,我更心疼那些受伤的孩子,有一个坚强的女孩让我十分感动。那是个七八岁的孩子,比我的儿子还要小,她的头皮有巴掌大的撕裂伤,志愿者给她做了简单缝合,但严重感染了,伤口上满是血和脓。我给她做清创时,她很疼,大颗的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但她强忍着不肯哭出声来。她是在十二岁姐姐的陪伴下来到我们医疗点,我不敢问她的父母在哪里。我和她合了影,准备回国后拿给我儿子看。”
  海地大地震摧毁了家园,却毁不了灾民强韧的求生意志。一名怀有身孕的43岁护士,获救前身体完全被瓦砾埋住,只露出一颗头和一条手臂,即使如此她不放弃求救,被埋了70小时,眼睛始终睁大保持清醒,士兵徒手挖掘,终于在3个小时后将她救出,奇迹般生还的母子均安,早一步获救的丈夫欣慰地看着妻子露出了笑容。
  而另一名21岁男子被倒塌的校舍埋住超过46小时,更糟的是他的左手被扭曲变形的警车残骸卡住,倾斜的残壁随时有可能倒塌,搜救队抢时间,迫不得已用割炬烧断警车残骸,为了脱困,他咬牙忍受着高温炙烤的剧痛直至被救出。
  勇敢、无惧让海地灾民挺过难关,面对肆虐的震魔,面对漆黑的死亡,这些灾民不放弃,以无比坚毅的生命力,重获新生。
   国际社会齐力帮助救灾
  海地12日发生里氏7.3级地震后, 国际社会纷纷紧急动员,齐心协力帮助海地渡过难关。
  中国国际救援队队长黄建发说,海地目前交通和通信几乎瘫痪,政府的救灾系统基本无法运转。中国国际救援队运到的救援设备和物资只能靠队员们人工卸载。中国国际救援队已与美国国际救援队开展合作,并与俄罗斯的救援队共享救灾信息。中国国际救援队还准备和其他救援队在现场协调等方面进一步展开合作。
  中国政府决定向海地提供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紧急救援物资。其中,第一批物资重约90吨,包括药品、帐篷、便携式应急灯、水净化设备、食品和饮用水及单衣等。
  美国向海地提供1亿美元紧急援助,奥巴马下令将海地救灾作为美国政府“最高优先级”事务处理。美国军方逾5000名军人,以及包括“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和“舒适”号医院船在内的数艘舰艇已启程前往海地参与救援。
  14日,法国派遣两艘军舰前往海地震区,其中一艘军舰将运载外科手术物资。15日上午,由35人组成的韩国紧急救援队启程前往海地,并向海地提供价值10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
  根据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指示,俄紧急情况部14日向海地派出了3架救援飞机,运送专业搜救人员、医护人员、心理学家和空中流动医院以及食品、药品等救援物资。
  英国政府14日宣布,将向海地提供620万英镑援助资金,并向灾区派遣救援人员,提供救援设备。
  加拿大政府13日宣布,向海地提供500万加元(1美元约合1.03加元)紧急援助资金,为地震灾民提供食品、饮用水、临时居所等基本生活所需物资及医疗设施和服务。另外,加拿大海军两艘舰艇也将满载救援物资和直升机等救援设备,启程前往海地,提供专业救援。
  巴西外交部长阿莫林13日宣布,巴西将向海地提供1500万美元援助资金和28吨救援物资。此外,巴西空军将抽调多架运输机,构建一条从巴西至海地的“空中走廊”,尽快向海地运送救援人员以及食物、水和其他救援物资。
  潘基文表示,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从14日开始分发食物,15日还向约8000人多次发放高能饼干和即食食物等。他说,虽然这对众多灾民来说不过沧海一粟,但粮食计划署预计设立15个食物发放中心,在15天内为100万人发放食物,力争在一个月内增长到200万灾民。据悉,粮食计划署此前在海地就已设有食品仓库,预计未来还将运进更多食物。
  缺水也是海地目前遇到的大难题之一。这次地震造成了多处水管破裂,这对于海地原本就不太好的供水系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英国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已计划在海地街头部署容量为2000升至5000升的运水车。
  截至目前,各国政府和机构承诺向海地捐款达40亿美元。潘基文1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说,联合国当天下午就海地地震向国际社会发出5.5亿美元紧急募捐呼吁。
  8名中方失踪人员遗体被找到
  1月15日,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在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施救。8名被埋在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的我失踪人员的具体位置已经基本确定,这一位置的认定是根据联合国和美国、巴西、我国队员勘查结果等各方信息的汇总,基本达成一致。救援人员通过破碎机、吊车等设备,加上手工作业,齐头并进,推进救援进度。
  第一具中国维和人员遗体在海地当地时间16日凌晨3时30分被发现。有关人士说,该人士的手机信号一直保持畅通,救援队根据信号找到了他,但不幸已经遇难。几个小时后,第二、第三具中方维和人员遗体被发现……
  1月17日,海地地震中8名中方失踪人员的遗体已全部被找到。经现场辨认,已确认身份。按照遗体被发现的顺序分别为王树林、钟荐勤、李钦、郭宝山、和志虹、李晓明、赵化宇和朱晓平。
  中国国际救援队有关负责人透露,有的遗体在房间内,有的在楼道里。推测地震发生后,维和队员反应机警试图逃生,但未能成功。
  在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总部大楼营救现场,中国国际救援队员和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员面向遗体站成五列,举行了简短的现场默哀仪式,并致以三鞠躬。
  现场,一名头戴橙色头盔、身穿橙色工作服的救援队员举着一块“战友!我们接您回家!”的牌子,让人为之动容。

推荐访问:海地 灾区 心系 心系海地灾区 心系灾区共渡难关 心系灾区爱心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