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受众的“被娱乐”现象] 受众对网红现象的理性思考

  【摘要】如今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大部分内容都带有娱乐性,而人们在享受娱乐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娱乐。本文从受众的主动性和被动性两方面对受众的“被娱乐”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被娱乐” 受众 媒体
  
  媒介内容的娱乐性加强仿佛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媒体也被席卷入这股潮流中。受众也理所当然的随波逐流了,在不知不觉中选择被娱乐。“选择被娱乐”,这句话中包含着主动与被动的相互咬合、渗透。首先,这是一种自我选择,一种有意识行为,体现着一种人为的主动性,这种选择受人类天性及自我意识和控制力的支配,是种满足自我需求的选择。其次,这其中又蕴含着一种无奈、被动。因为如今无论什么内容,都披上娱乐的外衣,以娱乐的形式出现,电视、网络等媒体被娱乐内容充斥着,到处是娱乐的影子。只要我们选择接触这些媒体,自然而然地就选择了“被娱乐”。可以说,这是人们有意无意地与媒体合谋。
  之所以用“被娱乐”作为本文的标题,是因为这不仅是媒介内容娱乐化的现代化表达,如今“被”字的使用频率极高,更主要是从其被赋予的意义来看,“被”字更能体现一种主体的无奈性,借此字来体现受众在媒介内容娱乐化前的被动、无奈是很贴切的。以下笔者从主动性和被动性两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阐释这种被动无奈性。
  一、受众的主动性
  1、追求娱乐是人的一种天性
  翻阅《辞海》和《新华字典》,“娱乐”一词,可以从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解释。如娱乐是“个人在闲暇内,从事能消除疲劳并让身心和精神获得满足、愉悦的行为。”在强调娱乐与人类自我发展关系的定义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戈雷和戈里本(Gray & Greben)提出的定义:“娱乐是一种个体的情感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洋溢着良好的自我感觉,并感到自我满足。它以一系列情感为表征,其中包括主体感、成就感,以及愉悦、认同、成功、自负和轻松自在的感觉。”
  由此可见,追求娱乐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对娱乐的需求就会变得强烈。也可以说,人类就是在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良好协调中完成生存的整体需求。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倍感生活和竞争的压力,对大部分人来说,娱乐就是缓解压力和寻求心理平衡的不二选择。
  2、娱乐符合受众接受的心理机制
  “‘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①该理论指出受众对大众传播的内容并不是被动的接受,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选择偏爱的媒介内容。为了从工作、生活的疲劳状态中解脱出来,受众主动选择接受媒体的娱乐、休闲性内容,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同时,娱乐性内容也可以满足受众消磨空闲时间,排遣寂寞、忧虑的需求。
  现如今社会节奏快,生活快餐化,受众每天都要面对紧张的工作和学习,生存和竞争等压力导致很多人在选择新闻时偏好娱乐化的新闻,以便从中获得快乐,使自己身心愉悦。也就是说,娱乐化内容符合受众寻求快乐放松的心理机制。
  二、受众的被动性
  1、市场经济的产物
  受众的被动性反过来说也就是媒体占有一定的主动性。大众媒体尽可能地选择带有娱乐性质的内容,走上了媒介内容娱乐化的道路。面对充斥着娱乐性质的媒体内容,受众别无选择,只有被娱乐。然而,媒体内容娱乐化,可以说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催生的产物,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也进一步说明了媒体在选择内容上存在着被动无奈。“新闻娱乐化在西方发达国家是后工业社会文化的产物,在我国则是市场化的一种自然现象和必然现象,是新闻适应时代和市场的需要对自身作的权宜性调整。新闻娱乐化因其所处的社会、文化与政治环境,有其合理性与独特性。”②
  关于新闻娱乐化的具体表现,林晖博士于2001年2月在《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一文中这样解释:“一方面,娱乐化最突出的表现是软新闻的流行。即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另一方面,就是媒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在内容上,新闻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技巧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式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③
  随着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都受到强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同时也受到市场利益的诱惑,操作方式、运营模式、编辑方针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商业化趋势。我国一般的媒体主要靠广告收入来维持运作,通过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来招徕广告商。因此,媒体会对新闻标题或内容进行加工,使之趣味化、娱乐化,以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增加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以便获得更多的广告商,增加利润。就这样,我国的媒体在内容上追求娱乐化,走上娱乐化道路,以获求最大的受众吸引力,赢得市场份额。
  2、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媒体呈现形式
  引用《娱乐至死》一书最后一个章节的一句话,那就是“人们沉浸在各种形式的娱乐当中,它的产生源自我们的大众会话模式发生的巨变。”④这里的大众会话模式主要是指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大众会话模式由印刷术时代步入电视时代再到网络时代。
  这样的巨变带给我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例如,电视除了对受众的文化要求低、直观易懂之外,更能让观众产生参与感。然而,电视丰富多彩的画面,让人们应接不暇,画面间隔的时间之短使人们丧失思考的时间。因此,电视这种媒介形式决定了它的画面内容是断断续续,时隐时现,没有连贯性的,也就使人们对内容的理解没有理性和逻辑性。同理,如今人们过多依赖电脑网络,缺乏书本阅读和亲身实践,这是继电视之后,进一步弱化受众的理性思考能力。久而久之,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让我们逐渐远离了严肃理性的东西,更趋向于表面化的通俗的娱乐。我想这也就是拉氏和默顿称为的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
  由此,媒介技术的发展,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媒介迎合受众的口味和被改变了的思维方式,将通俗的娱乐化了的内容呈现出来。如今,新闻、政治、体育、经济……所有的一切都以娱乐节目形式表现。无论什么内容,都会屈从于受众浅表阅读的口味,披上娱乐的外套。
  就这样,人的主动性和在社会发展趋势前的被动性共同造就了如今的“被娱乐”。但有时我们的主动性在过度的娱乐化面前也无济于事,而过度娱乐化又是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必然结果之一。可见,这种双重被动性使我们踏上了“被娱乐”的道路,在不知不觉中“被娱乐”,而且也理所当然的享受着这种娱乐。
  既然我们不能以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为代价,也无法阻止大众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那我们也只能尽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多点控制力,避免过度沉溺于媒介的娱乐化内容,多一份审视和批判的能力,避免与媒体合谋,选择尽可能少的被娱乐,造就属于自己的双赢。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②朱秀清、张艳梅,《新闻娱乐化:新的新闻存在方式的自然生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2)
  ③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 中华传媒网,2001年2月
  ④[美]尼尔・波兹曼 著,章艳、吴燕莛 译:《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研究生)
  实习编辑:王雨燕
  责编:周蕾

推荐访问:受众 浅析 现象 浅析受众的“被娱乐”现象 浅析受众的被娱乐现象 浅析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