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规划的内涵与判别标准】 宜居乡村建设内涵

  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探讨和科学把握宜居城市的内涵与判别标准,对研究宜居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考虑到中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宜居城市至少应该有6个方面的判别标准――城市经济发展程度、城市社会和谐程度、城市文化丰厚程度、城市生活舒适程度、城市景观宜人程度、城市公共安全程度。
  
  1.宜居城市的涵义
  “宜居城市”就是一个适宜人居住、生活和发展的城市。这是一个环境概念,但它不仅仅包括自然的生态环境,还包括了社会人文环境,也包括了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其它环境等等。城市是因人而存在的,是以人为目的的,只有适宜人居住、生活和发展的城市,才真正可以被称为“宜居城市”。
  
  2.宜居城市规划的原则
  2.1宜居城市规划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的出现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城市的发展也是在人的需要的推动下发展的。宜居城市规划要以人为根本理念,建造一个适合人居住、适合人自由发展、适合人工作的环境,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这是宜居城市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2.2宜居城市规划要适宜城市的经济发展
  如果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内需、消费、节约、环保型的,这个城市的经济增长与城市的生活质量肯定是成正比的;反之,如果是资源型的、透支拉动的、污染型的、掠夺性开发型的,比如依靠土地批租支撑的,这个城市肯定经济增长与生活质量成反比。因此,宜居城市规划是适宜城市经济发展的规划,要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
  2.3宜居城市规划要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按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市规划工作(从政策到管理)也应该是可持续与持久的,而不应是时断时续,更不应只是昙花一现、为时过短。应大力避免因为不适应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快速变化而对既定城市规划进行不停的修改甚至是篡改,避免规划赶不上变化,这一方面要求城市规划政策方案的制定应作充分调研,城市规划本身应更具前瞻性与适度的超前性,反对思想保守、因循守旧,力戒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另一方面,则应尊重城市规划的严肃性与权威性,避免因人而异,随意另起炉灶,还应杜绝违规操作,乱开口子。
  另外,对于在城市发展的实践中只顾眼前、不计将来,只讲城市规划应为当前城市建设服务,而不讲城市规划对当前城市建设的管理控制的片面状况,应切实贯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予以坚决纠正。
  
  3.宜居城市的判别标准
  宜居城市就是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人性”是对宜居城市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使居民感到安全、舒适、放松。据此,宜居城市至少应该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判别标准。
  (1)经济发展度。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只有经济得到发展,才能解决城市贫困、环境污染、就业不足等一系列城市问题,才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城市人居硬环境,从而促进城市人居软环境的改善。所以,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不仅如此,宜居城市还要求城市具有强劲的经济发展潜力,以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持续地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城市经济发展潜力的高低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发展成本、科教水平、创新能力是三个关键因素。
  (2)社会和谐度。从城市社会稳定方面看,社会运行有序,财富分配公正,治安状况良好,居民安居乐业,是宜居城市必须具备的社会条件。城市社会的稳定程度可以用社会政局稳定程度、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和就业机会充足状况等表达。
  (3)文化丰厚度。城市文化的丰厚度主要体现在城市历史文脉与城市社区有机融合所形成的城市文化环境的发达程度上,主要包括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现代文化设施、城市文化氛围等方面内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包括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文化街区等有形的实体遗产,而且包括传统节日、风俗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文化设施主要由著名的高等院校,众多的博物馆、图书馆等,以及满足多种游憩要求的大型游乐场等组成。城市文化氛围就是以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文化设施为载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特色文化环境。宜居城市的建设必须维护城市文脉的延续性,以传承历史,延续文明,兼收并蓄,融合现代文明,营造高品位的文化环境。
  (4)生活舒适度。宜居城市应该是具有高度生活舒适度的城市。生活舒适度主要包括居住舒适度、生活质量水平和生活便捷度等内容。从居住的舒适度来看,在居住区物质设施方面,要有充足的、符合健康要求的住宅,有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有商店、学校、医院等生活服务设施,有绿化、美化、净化的住区环境;在社区环境和氛围方面,要有和睦的邻里关系,充满人际关怀、表现出浓厚生活气息的社区氛围;在交往方面,根据住区的地域特点、历史演变和居民结构,从多层次、多侧面切入,设计、建设符合社区自身特点的交往环境,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社区活动,增加居民交往的机遇,丰富社区生活内容。从生活质量水平来看,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可由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条件,教育、医疗、卫生保健的满足程度等指标来衡量。从生活便捷度来看,宜居城市必然是一个基础设施先进、完备,居民生活与出行方便、快捷的城市。
  (5)景观怡人度。景观怡人度要求宜居城市必须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建筑人工环境,并实现自然生态环境与建筑人工环境的相互协调和有机融合,从而创造出怡人的城市景观环境,满足居民的生理和心理舒适要求。自然生态环境是宜居城市环境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宜居城市的首要判别标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要求增加绿地和水体的面积,提高绿化、美化、净化质量,而且必须把道路、建筑、设施等人工元素与绿地、水体等自然元素很好地结合起来。
  城市的建筑人工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以人为本,即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建筑体量和外观,道路的宽度,桥梁的结构,街头小品的设计等,要考虑城市居民使用的舒适、便捷和视觉上的审美需求,从而形成各种不同建筑、不同设施之间的协调,以及人与建筑的和谐,这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标识之一。宜居城市还要合理安排城市用地,形成特色城市地域结构,并因地制宜地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风貌等融为一体,使人文景观因自然景观而添辉,自然景观借人文景观而增色,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观。
  (6)公共安全度。宜居城市建设必须强调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突发性城市公共安全预警及治理机制的完善性,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城市的主要突发性公共事件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维护公共安全,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是满足居民安居乐业的需求、创新宜人居住环境的保证。因此,宜居城市需要有完善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机制,有效控制危机的能力,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居民有安全感。
  
  4.结语
  宜居城市规划思想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的综合竟争力,有利于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而最重要的是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今后及将来,我们进一步要做的、要完成的就是让“宜居城市”的规划更加完善,让“宜居城市”规划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人类发展的需要,从而为我国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参考。
  
  (作者单位: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广西南宁530011)

推荐访问:判别 内涵 规划 宜居城市规划的内涵与判别标准 宜居城市标准 宜居城市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