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淮安市主导产业企业

  作者简介:�秦宁生(1955- ),男,江苏沭阳人,中共淮安市委党校副校长、经济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学与社会保障学。   摘 要:主导产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向高层转换和升级的主要载体与通道,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淮安市拟着力培育三大千亿元主导产业,我们剖析其发展的制约瓶颈,并从战略选择与保障控制措施两方面提出培育三大主导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淮安;工业;主导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1-0062-03
  
  主导产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向高层转换和升级的主要载体与通道,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淮安市三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淮安经济的重要支撑。尽快培育并做大做强淮安特钢、电子信息、盐化工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是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打造苏北新兴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必然选择,更是将淮安建设成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核心支撑,对于淮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淮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制约淮安市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的瓶颈
  2008年4月,淮安市委五届七次会议提出,全力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打造IT、特钢和盐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从各类产业无序发展到重点打造三大千亿元产业,从传统工业化路径转入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农业大市发展成先进制造业基地,市委、市政府关于工业经济发展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出台,使我们深切感受到淮安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战略构想在一步步深入推进。三年来,淮安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制约淮安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的因素。
  1.人才匮乏。特别是企业家、高层次研发人才稀缺,是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的一大制约因素。
  2.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在研发投入、研发能力、研发人才、成果转化、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3.产业集聚效应不显著。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个别产品上,产业链分工尚不明显,产业配套能力较弱,几大产业园区尚在建设中,产业集聚效应没有充分发挥。
  4.劳动用工存在缺口。其中用工缺口最大的是电子信息产业。富士康、达方电子用工缺口较大。
  5.资金短缺。随着宽松货币信贷政策的逐步退出,金融机构控制信贷规模,企业信贷环境由宽转严。资金短缺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瓶颈,阻碍了企业产品研发和扩大生产。
  6.成本上升。由于煤、电等因素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盈利空间收窄。煤炭价格的上涨,挤占了振达钢管等用煤大户的利润空间;钢材价格上涨导致凡立钢等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企业必须面对的普遍问题。
  7.交通运输存在短板。由于机场刚刚通航,航线十分有限,要发挥应有作用还需时日。铁路交通仍然是淮安交通体系中的一块短板,至今不能到达上海、南京等重要城市。相对其他交通方式而言,铁路具有速度比较快、运输量比较大、费用比较便宜等优势,淮安铁路运输能力亟待提升。
  二、培育淮安市三大千亿元主导产业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培育三大千亿元主导产业是一项任务极其艰巨的系统工程。淮安已具备“十二五”末三大主导产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可行性。但从可行性变为现实性,还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特色园区为载体,以重点企业为依托,以重大项目为支撑,瞄准目标,扩张产业规模,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作用,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培育三大主导产业的战略思考
  ⑴积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实现三大主导产业跨越发展,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十分关键。因此,需要确立“一切为了项目,为了一切项目,为了项目一切”的理念,不断拓展大项目发展空间。一要努力拓展政策空间。继续营造低成本、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继续做好大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加快企业上市步伐;二要努力拓展制度空间。首先要以推进产业集聚为突破口,构建大项目生成机制。其次要明确项目的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建立动态的大项目数据库,强化大项目对接落实机制。同时还要注重建立大项目工作考核、评比、奖惩机制。对提供重大项目信息的社会各界人士,对为重大项目推进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重奖,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重大项目的氛围。
  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要特别注重处理好大项目带动与生态环境保护、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积极支持重点企业和大项目的用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建议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西南化工区、韩泰等化工企业迁出市区,解决工业发展与城市人居环境的矛盾。
  ⑵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是一项涉及企业改革发展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破解招工难,从企业层面看,主要是搭建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通过产学研密切合作柔性引进人才,塑造企业文化,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采取一系列使企业做大做强的人才激励措施;从政府层面看,主要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从社会层面看,主要是营造亲商重商利商的舆论氛围。为此,一要制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二要创新机制,进一步形成人才创新创业的原动力。企业家是淮安最稀缺的人力资源,要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家脱颖而出和健康成长的氛围。关爱在淮企业家,迅速形成以商招商的集聚效应。对做大三大主导产业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可以优先推荐为国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三要加大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大力引进带项目、带技术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现以项目的建设集聚人才、锻炼人才和培养人才的目标。结合淮安三大主导产业特点,围绕国家院士、学科带头人开展重点攻关;四要通过开通信息平台引进人才。建立三大主导产业人才需求专题网页或专栏,分别在企业、政府部门网站上宣传推介,并发布人才、项目的需求信息;五要加大与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加强校企共建,充分发挥在淮高校的作用。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六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⑶大力实施产业链延伸战略。大力实施产业链延伸战略,就是要开展产业链招商。一要科学规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产业链招商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二要特别注意引导三大主导产业向上游延伸和向下游拓展,实现产业集成化,着力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推进产业集群建设与整合;三要广泛搜集信息,系统梳理分析,有针对性地组织队伍开展专业招商。要锁定产业招商的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积极引进拥有技术优势、资本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国际国内大企业、大项目;四要积极吸纳、任用一批熟悉国家产业政策,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具有产业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到产业链招商第一线工作,积极探索委托行业专家或境内外专业招商机构开展招商的代理机制;五要合理布局,打造产业链招商的优质平台。要结合产业延伸的实际和产业链招商的要求,适度超前做好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配套;六要创新考核方式。要把产业链招商作为考核业绩的主要依据,全面落实产业链招商的责任。开展以商招商,以落户的大企业为主体,从纵向和横向拓展产业链。
  ⑷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战略就是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一要进行品牌定位。“好的品牌定位是品牌成功的一半”。在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方面都要围绕品牌定位展开;二要制定战略规划。企业要通过品牌策划和战略规划来提升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忠诚度,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三要大力开展宣传。在宣传过程中要突出品牌的定位和核心价值,找准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交汇点,让消费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对该产品产生认知感;四要实施名牌培育工程,筛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的品牌,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推动企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跨越。
  为了实施品牌战略,“十二五”期间,要培育、孵化上市公司3-5个;每年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名牌产品1-2个,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4―5个。对实施品牌战略做出突出成绩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⑸大力实施企业文化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就是在正确理解和把握企业现有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任务和总体战略,分析现有企业文化的差距,提出并建立企业文化的目标模式。实施企业文化战略,一要确定企业文化战略的目标,即创造能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和谐企业文化的氛围,培育工人的参与意识;二要确定企业文化战略重点;三要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四要建立企业文化战略实施的计划体系;五要选择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战略策略。
  2.培育三大主导产业的保障与控制措施
  ⑴注重三个“三”。一要注重科学编制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建议聘请国家专业研究机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国际国内产业趋势、政策和布局,研究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江苏省产业规划及产业转移的特点,完善《淮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出台其他两大主导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落户企业也要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二要注重考虑市场、技术、企业家贡献这三大要素。重大项目的选择,投入重点、优惠政策、扶持措施的制定,都要围绕这三大关键要素;三要注重“三个一批”。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批签约落户的大项目,积极谋划储备一批后备大项目。为此,建议抽调专业人才,安排专项科研经费,组建产业项目研究开发中心。积极开展三大产业市场与投资分析研究,精心分析研究主导产业发展现状,研究三大产业链的发展潜力,结合国家产业政策,研发一批重点发展的项目,为产业链招商提供必要的项目储备。
  ⑵政策扶持三项举措。一要尽快制定扶持三大主导产业链招商的优惠政策,在土地、融资、税费减免和奖励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对在产业招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县(区)、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各县区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二要完善重大项目落户的用地政策,突出重点保障大项目、大产业用地。通过实行分类优惠政策、创新征地补偿方式、严格用地考核认定等政策措施,支持大项目发展;三要充分运用国家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贴息贷款、低息贷款等财政优惠和信贷支持政策,重点用于支持三大主导产业产业链的培育以及重点企业、骨干企业、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的发展。
  ⑶加大三项考核。为了确保三大主导产业规划落到实处,必须加大考核力度,采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措施。第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绩效评估是政府管理的一项重大创新。在适时科学调整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同时,更加注重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把评估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考核评价、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培育三大主导产业成绩突出的县区和部门的一把手授予市长特别奖。将培育三大主导产业目标列入全市双文明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第二,加大日常考核工作力度。日常考核主要考评重点工作目标、重大项目推进情况以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情况。要进一步加大日常督查力度,加强对目标完成情况的动态管理。对日常考评中发现的问题,要责成相关部门和单位认真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整改;第三,要从年终考核、日常考核和监督评议三个方面,加大对工作绩效的考核。根据三大主导产业规划,将目标任务量化分解到县区和职能部门,年终考核侧重于工作实绩,日常考核侧重于工作效率,监督评议侧重于工作作风和服务对象满意度。
  ⑷创新优质服务。一是继续实行重大项目领导挂钩制。对投资规模大,对全市经济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由四套班子领导直接挂钩服务;二是建立大项目推进责任制。落实专人对重点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定期召开专题会或会办会,提高项目开工率和竣工率;三是建立重大项目绿卡制。每年选择一批重大项目,颁发项目绿卡,开通项目服务热线,减免项目收费,简化办事程序;四是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由市经信委牵头,发改委、经济开发区、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及有关重点企业参加,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通报大产业发展情况,研究有关重大事项,协调解决三大主导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形成项目滚动开发、协调服务、责任考核、经费保障的工作机制;五是构建监测预警服务平台。建立网上直报系统,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监测预测工作,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六是创新服务方式,建立科技平台。在为项目服务过程中,要注意换位思考,强化服务理念,积极打造为客商服务的诚信团队,推行101%的服务,对企业提出的合情合理的要求做到100%满足,在此基础上,用真诚、创新、高效的服务和不折不扣的执行力,争取1%意想不到的满意。
  ⑸优化投资环境。技术创新是培育三大主导产业的重要措施。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人才和资金并不是充分条件,成熟的企业制度、专业化分工以及在此基础上营造起来的区域创新环境,才是决定企业能否实现创新的最重要的因素。产业配套环境对于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至关重要。积极营造功能配套的基础实施环境、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明规范的法制环境、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做得强。为此,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要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实行重点工作“一票认可”和“一票否决”制。加大督查暗访力度,加大公开曝光力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凡因人为因素影响项目推进速度、导致重大项目流失的,将对当事人进行责任追究,大力营造投资创业的良好环境,为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保驾护航;二要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发放“客商征求意见表”,通过优质、高效、务实的服务,营造亲商、引商、安商、富商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韦伯.儒教与道教[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44.
  [2]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北京:中华书局,2000:252.
  [3]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50-67.
  [4]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28.
  [5]转引自李建斌,李寒.国家与社会理论在海外中国研究领域中的兴起及其反思[J].江汉论坛,2006(12).
  [6]转引自周作翰,张英洪.改革以来中国乡村和农民研究的回顾[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3).
  [7]徐勇.村干部的双重角色:代理人与当家人[J].二十一世纪,1997(4).
  [8]吴毅.双重边缘化:村干部角色与行为的类型学分析[J].管理世界,2002(11).
  [9]贺雪峰,阿古智子.村干部的动力机制与角色类型――兼谈乡村治理研究中的若干相关话题[J].学习与探索,2006(3).
  [10]宿胜军.从“保护人”到“承包人”[A].杨善华,王思斌.社会转型:北京大学青年学者的探索[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13-126.
  [11]田原史起,武萌,张琼琼.中国农村的政治参与[J].国外理论动态,2008(7).
  [12]杨善华.家庭政治与农村基层政治精英的选拔、角色定位和精英更替―一个分析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0(3).
  [13]斯通.政治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05.
  [14]赵树凯.农民的政治:迷茫与断想[J].中国发展观察,2009(8).
  [15]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6.
  [16]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52.
  责任编辑:浩 宇

推荐访问:淮安市 三大 产业发展 淮安市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交通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贵州交通产业发展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