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军事干预利比亚对伊朗核问题的影响探析]利比亚

  【内容提要】美欧军事干预利比亚对伊朗核问题将产生如下主要影响:伊朗在核问题上的立场将更加强硬;伊朗在核问题上所遭受的现行国际经济制裁的效力将减弱;美欧将更难对伊朗在核问题上施加新的有实际意义的压力。尽管如此,美欧将会在民主、人权问题上对伊朗施加更大压力,从而间接影响伊朗核问题。
  【关键词】伊朗核问题 利比亚 美国 军事干预
  【作者简介】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
  
  2010年12月17日和2011年1月25日,利比亚的东西两个邻国突尼斯和埃及分别爆发了反政府骚乱,致使两国总统本•阿里和穆巴拉克被迫下台。受此影响,利比亚国内原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973号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该决议为西方对利比亚展开军事干预开了方便之门。3月19日,法国率先空袭利比亚,美国海军于深夜通过其部署在地中海上的多艘军舰,向利比亚北部防空系统发动了导弹攻击。3月20日,多国大规模军事干预利比亚的行动正式展开,其直接目的是打击卡扎菲政权,帮助反对派推翻现政权,建立新政权。美国及其欧洲盟国军事干预利比亚主观上有国内政治和地缘战略方面的考虑,但在客观上使利比亚乃至整个中东北非地区局势进一步复杂化,对伊朗也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其客观上对伊朗核问题的影响。
  
  影响之一:伊朗在核问题上的立场将更加强硬
  
  美欧军事干预利比亚对伊朗核问题的第一个影响是伊朗在核问题上的立场将更加强硬。这主要有三个原因。在分析这三个原因之前,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利比亚与西方关系的历史发展。
  在2003年之前,利比亚同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敌对。卡扎菲1969年夺取政权后即执行了一系列损害西方利益的政策。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起,利比亚因被视为支持恐怖主义活动而被贴上“无赖国家”标签。1986年1月,美国里根政府断绝了与利的经济联系,并冻结了利在美国的资产,开始对利实施全方位经济制裁。1988年洛克比空难事件使利面临更为严峻的制裁困境。为了迫使利对空难事件负责,1992年和1993年安理会通过了多个对利实施经济制裁的决议。 制裁严重影响了利比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不满。90年代前、中期,伊斯兰势力和军队势力制造了利比亚的内乱。这些情况向卡扎菲暴露了重大且日益突出的政权安全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他必须尽力推动利经济和政治发展。这就要求卡扎菲优先进行石油部门的现代化、扩大石油部门的规模,通过增加外国投资刺激停滞的经济。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采取实际步骤,使自身不再遭受制裁之苦。事实上,早在1992年联合国通过制裁决议后不久,利就建立了一个高级委员会负责与华盛顿重新进行沟通。 而美国坚持在解决洛克比空难问题之前,不与利比亚进行任何形式的谈判。在恐怖活动方面,从1994年以来就没有听到过利比亚参与恐怖活动的可信报道。 同时,利比亚也在90年代实现了从其一贯倡导的“泛阿拉伯主义”向“泛非主义的转变”,以求得非洲国家在解除国际制裁等方面的帮助。90年代,卡扎菲尽管仍然发表反犹言论,但也开始表达了其对中东和平进程的支持。 在空难问题上利也逐渐表现了合作态度。1999年,联合国暂停了对利比亚的制裁。但美英还要求利比亚解决它们所关切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 显然,要想最终摆脱制裁之苦、广泛融入国际社会,利比亚有必要放弃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如果说经济制裁通过动摇卡扎菲的国内统治合法性而间接迫使其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话,那么伊拉克战争则使卡扎菲政权感受到了强大外部威胁,而直接加速了利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进程。由于美国发动对伊拉克“先发制人”军事打击的主要借口是萨达姆政权秘密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利比亚因此担心美国会因同样的借口对自己开刀。
  2003年12月19日,在英美领导人先行宣布利停止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决定后,卡扎菲郑重宣布,利将停止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完全销毁化学武器,导弹射程将限制在300公里以内,载重量不超过500公斤;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一切发展核原料的行动,无条件同意国际核查人员立即进入利进行核查。此外,利还承诺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加入《化学武器公约》。12月22日,利比亚政府表示同意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开放其核设施细节。2004年1月,利比亚将其发展核武器用的重25吨的文件、导弹部件和设备交给美国。截至2004年3月,利比亚将其所有核武器研制设备交给了国际核查人员,并把所有铀转化设备以及飞毛腿导弹等一起运往美国。2004年3月10日,利比亚正式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上签字,并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进行全面的突击式检查。2004年9月,美国国务院宣布利比亚已“相当确切地”放弃了其核武器计划。
  以上述利比亚与西方关系的历史演变为背景,而今西方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足以使伊朗人民得出三个结论。第一,美国等西方国家极不可信,软弱与退让非但不能求得真正的尊重与帮助,反而会招致挨打乃至覆灭。哈梅内伊长久以来一直坚信如果你对美国让一寸,它会进一尺;在核问题上的任何让步将只会导致美国在人权、以色列及其他问题上提出要求。 美国国务院前不扩散问题专家马克•菲茨帕特里克说:“对卡扎菲部队的军事打击将使伊朗更加不信任美国。” 尽管伊朗国内各派势力在发展核技术上没有明显分歧,但仍有各自的政策倾向性。实际上,从近10年的伊朗核问题发展史中,可以看到伊朗国内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意见分歧。而美欧军事干预利比亚的行动,无疑将会使伊朗国内一些支持与美国对话、改善关系的精英势力受挫,而使主张对美强硬的势力更加理直气壮。
  第二,伊朗在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后,没有效法“利比亚模式”,顶住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坚持走自己的核武研发之路是正确的。利比亚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美国等西方国家逐渐解除了制裁。“同时,布什政府高呼卡扎菲的决定对那些在日益孤立与通过与国际社会合作以获得好处之间正面临抉择的其他‘流氓国家’而言是一个榜样。” 2004年6月,美利两国恢复了中断24年的外交关系。2006年5月15日,两国恢复了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还宣布,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上删除。 美国这样做一定程度上是给伊朗看的,试图诱使伊朗以利比亚为“榜样”。几乎在美利恢复外交关系的同时,正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开会的欧盟三国外长们向伊朗抛出一筐新鲜的“胡萝卜”,除提议进一步加强与伊朗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合作以外,还表示将支持伊朗发展民用核计划。美国国务院将两者之间时间上的重合解释为巧合,但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赖斯道出了部分天机。她说:“正如2003年对利比亚人民来说是个转折点一样,2006年也可以成为伊朗和朝鲜人民的转折点。” 而伊朗并不为之所动,依然坚持进行自己的核计划。伊朗最高宗教领袖哈梅内伊针对西方此番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评论说,卡扎菲在核问题上的让步表明德黑兰继续拒绝接受任何限制伊朗核能发展的措施是正确的。他还说,利比亚放弃核能力以换取西方的好处(他把此比作给小孩糖吃),而伊朗“非但没有退却……反而年复一年地增加了核设施”。 伊朗有理由认为利比亚弃核正是被西方“安全保障”和“改善关系”的甜言蜜语所蒙骗,从而在解除武装后惨遭军事打击和侵略的。
  第三,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至少拥有制造此种武器的物质和技术能力)在维护主权独立方面是必要的,对伊朗尤其如此。美欧军事干预利比亚使伊朗加剧了这样一种担忧:美欧军事干预利比亚或许给伊朗国内的反对派壮了胆,如果伊朗国内的反对派大规模抗议政府,西方也可能会借机采取类似行动。因此,伊朗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奥巴马政府的官员们说,不管布什政府是否完全履行了承诺,如今卡扎菲上校都已被剥夺了在其努力保住宝座时试图得到的令人恐惧得多的武器。” 因此,伊朗对利比亚形势的解读可能是这样:如果卡扎菲当初坚持推进其武器计划,西方强权在军事干预时就会考虑一下了。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的一位专家说:“伊朗人会认为拥有核选项就意味着不管你将来如何应对伊朗国内的反对派,都不会遭遇国际军事干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学者香农•凯尔说:“我认为这(美欧军事干预利比亚)正中了声称伊朗必须要有核威慑力的人的下怀,他们会说看看卡扎菲的遭遇吧。”
  针对美欧军事干预利比亚,伊朗以充分理由得出的上述三个主要结论是其在核问题上立场将变得更加强硬的主要原因。
  
  影响之二:伊朗在核问题上面临的现行制裁压力将减弱
  
  美欧军事打击利比亚还会使针对伊朗核问题的现行国际制裁的效用减弱,因为军事干预使利局势进一步复杂,其未来形势发展更加难以预测,从而使国际油价持续上升,为伊朗有效应对制裁提供了契机。
  自2002年以来,伊朗核问题一直是国际政治中的焦点问题。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针对伊朗核问题的核心目标是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对此,美国等国对伊朗采取多种办法(总体而言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但伊朗始终没有停止铀浓缩。由于美国受困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而无力对伊朗动武,因而其大棒主要表现为经济制裁。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三个针对伊朗核问题的制裁决议。奥巴马政府上台初期,美国对伊朗实施无条件“接触政策”,想方设法地不断向伊朗伸出橄榄枝,但是在其于2009年10月主导推出的“核燃料交换”协议受到伊朗的冷落后,其对伊朗政策重又踏上了小布什的老路:加强武装阿拉伯国家,作出各种军事动作威慑伊朗。同时又于2010年6月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四个制裁伊朗的决议。除了强化自己对伊朗的单边制裁以外,美国还督促欧盟及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盟国对伊朗实施单边制裁。
  但是美欧军事干预利比亚使利国内原本力量悬殊的对立双方力量差距逐渐缩小,这样就使利比亚国内冲突的规模增大、持续的时间更长。联合国通过的关于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旨在保护平民安全,美欧等国军队本应在利比亚对立双方间保持中立,但实际上美欧等国参与其中,扮演着支持反对派武装对抗卡扎菲政权的角色。问题在于假如卡扎菲政权不管是什么原因(迫于压力主动下台也好,遭受斩首也好,美欧出动地面部队也好)覆灭了,但没有卡扎菲的利比亚会怎样呢?能培养出美欧所希望的民主吗?中东历史表明,就中东伊斯兰各国而言,它们的政治制度选择并不在独裁政治与民主政治之间,而在独裁政治与伊斯兰神权政治之间。在中东提升民主意味着把权力交给伊斯兰主义者。这已被伊朗、阿尔及利亚、巴勒斯坦等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所证实。当然,有美军存在的国家稍有不同,因为美军能够对伊斯兰主义者对抗政府的能力施以约束并确保第二、第三甚至更多次选举能够举行。伊拉克、阿富汗就是这样的国家。但是众所周知,伊拉克、阿富汗在向西方式民主政治迈进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历经数年至今依然前途难料。一位西方学者对此问题给出了答案:在种族和宗派方面本已分裂的社会实施剧烈变革不可能培育出民主政治。在巴林、利比亚、苏丹、也门这样的国家,其未来内部局势很可能像黎巴嫩和伊拉克那样更趋混乱。
  尽管利比亚并非屈指可数的石油出口大国,但其在外军干涉下的国内冲突对国际石油市场和石油价格也会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剩余生产能力日益下降,这“意味着国际石油供应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正在消失,即便是一个较小的石油输出国发生供应中断,国际石油市场也将面临石油供应绝对短缺的局面”。 由于利比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石油出口国且为欧佩克成员国,其国内持续纷乱势必对国际油价造成较大影响。4月5日,有报道称英国布兰特(Brent)原油价格自2008年中期以来首次攀升到每桶120美元以上。在纽约,供5月份发送的轻质低硫原油交易价格收于108.47美元每桶,这是差不多自2008年9月以来的最高点。美国的汽油价格每加仑3.66美元,比一个月前增长了5%,比去年同期增长30%。尽管国际油价上涨与整个中东北非地区的骚乱、美元贬值等有关,但美欧军事干预利比亚这一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为各地市场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利比亚的冲突将会变得持久,而且在短期内利比亚每天160万桶的石油出口量(相当于世界石油供应量的约2%)不大可能恢复。它们还认为沙特填补利比亚生产缺口的努力不够充分。 国际油价上涨使国际上对伊朗的石油需求增加,同时高油价也使伊朗的收入增加,其国内矛盾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美国等国希望通过经济制裁迫使伊朗主动走向谈判桌并最终停止铀浓缩的目的更加难以实现。早在西方军事干预利比亚之前,就有报道称,“伊朗正在利用利比亚乱局和该国石油出口的减少,销售更多因经济制裁而难以售出的原油”。意大利一家炼油厂(传统上是利比亚原油的大买家),在联合国通过禁飞决议前就自称已经增加了对伊朗原油的进口。
  同时,美欧军事干预利比亚所造成的复杂局面,可能会妨碍美国对联合国制裁伊朗决议的执行情况的监督,即便是发现了违反决议的国家或公司,美国可能也更加无力对其进行惩罚。另一方面,相关国家也会把高油价故意归因于西方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而作为自己与伊朗进行能源和金融交易的借口。有报道披露,就连美国的盟国德国也在帮助伊朗规避欧盟和美国的经济制裁。德国外交部不经审查就批准了大量该国与伊朗的石油交易,其总额高达90亿欧元。德国对被欧盟和美国列入制裁重点的一家以洪堡市为基地的伊朗银行非但视而不见而且其中央银行(Bundesbank)和外交部还与之进行大量业务往来与合作。
  
  影响之三:美欧更难在核问题上向伊朗施加新的压力
  
  美欧军事干预利比亚可能会使它们难以在核问题上对伊朗施加有实际意义的新压力。首先,军事干预利比亚可能使西方各国对伊朗施加额外压力的自身能力减弱。西方国家可能为收拾利比亚乱局而不得不投入本来可用于应对伊朗核问题的精力。同时,因西方军事干预而复杂化了的利比亚乱局可能持续外溢到其他中东国家,从而使该地区乱上加乱,使国际油价继续走高。“迅速增长的高油价是过去五次全球重大经济衰退的前导。更高的汽油和取暖燃油价格迫使消费者削减用于随意购买物品的开支,并推高企业运营的成本。结果是人们日益担忧,如果持续的中东乱局导致油价进一步上涨,正在进行的全球经济活动复苏可能会被打断。” 如果这种情况出现,那么不可避免地要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产生很大的冲击,进一步弱化它们对伊朗施加额外压力的能力。即便经济复苏不被打断,但高油价对西方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无疑的。此外,美欧军事干预利比亚还会使它们在反恐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原因如下:卡扎菲政府近年来实际上是反对恐怖主义的,遭受美欧军事干预后,卡扎菲可能会故伎重演;更多的恐怖分子可能会趁乱潜入利比亚;干预可能会加剧伊斯兰极端主义者对美欧的仇恨。
  其次,美欧军事干预利比亚削弱了西方,特别是美国在核问题上向伊朗施压的国际号召力。军事干预利比亚使美国在核问题上向伊朗施压的一个重要理由大打折扣。这个理由是伊朗发展核技术或者核武器破坏地区稳定、威胁邻国,容易诱发军备竞赛。由于美国轰炸的是一个与西方合作过的、比较彻底地放弃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世人会自然地认为,也许正是伊朗拥有较高的核能力才使美国或以色列有所顾忌而不敢轻易对伊朗动手,因为仅仅由于军事打击伊朗时误炸了目标而造成的核污染都会对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国家带来危害。从这个角度看,再联系到美国近年来对伊朗的现实军事威胁,人们更有理由认为伊朗发展核技术是为了维护自身国家安全,为了免遭美国的军事打击,而不是像美国所一贯声称那样,是对地区安全的破坏和对邻国的威胁。另外,美国等西方国家声称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是人道主义干预,但就阿拉伯世界甚至伊斯兰世界各国而言,它们更想看到的是美国对以色列屠杀巴勒斯坦民众的行动进行人道主义干预。美国的虚伪进一步拉开了其与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其民众的距离。
  再次,美国等军事干预利比亚后,它们自身对伊朗政策的转变也会使伊朗在核问题上面临的直接压力减弱。美国等军事干预利比亚,表面上的理由是为了防止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因此这种干预可以称作预防性人道主义军事干预。就美国等此次军事干预利比亚背后的伊朗因素而言,美国可能调整对伊朗的策略,更多地对伊朗打人权牌,增加对伊朗反政府派别的支持力度,通过此次干预给伊朗的一些反政府人士或组织壮胆,使其更公开、更猛烈地展开抗议政府的行动,在伊朗的内部骚乱达到一定程度时,再以防止人道主义灾难这种更为冠冕堂皇的说辞为借口,动员国际力量对伊朗进行军事干预。联想到美国对沙特军事干预巴林事务的默许,阿盟对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强烈支持,以及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沙特对伊朗的一贯警惕,这个判断更加可信了。阿盟既然支持了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一旦美国以同样理由主张在伊朗设立禁飞区,阿盟就没有理由反对了。此外,大多数阿拉伯国家政府尽管对伊朗的核活动颇感忧虑,但从不敢公开反对,因为它们的另一个敌人以色列早已拥有了核武器,而且伊朗是坚定反对以色列的国家。阿拉伯国家一直把伊朗核问题与中东地区无核化挂钩,这实质上就是要求以色列首先要放弃拥有核武器。因此,以核问题为借口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很难得到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但如果以人道主义为借口,阿拉伯国家就不易反对了。
  最后,美欧军事干预利比亚不会使美国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增加。美国等军事干预利比亚之前,曾对利政府多次发出口头警告,要求卡扎菲下台,而且还推动通过了联合国制裁决议。美国等由此向国际社会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如果不听警告,如果无视制裁压力,那么将会遭受军事干预。这给世人的感觉是伊朗也将遭受军事打击。但是,伊朗在核问题上无视西方的警告、威慑与制裁已非一朝一夕,就伊朗核问题受到军事干预的可能性言,美欧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不可能是一个重要拐点。
  
  结语
  
  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军事干预利比亚有许多主观的动机:为了展示霸权国之为霸权国的身份和地位,为了国内政党政治的需要,为了国内稳定而对外搞价值观一元论,为了北约的前途,为了利比亚石油,为了掌握中东政治形势发展的主导权等。不管它们的动机如何,其军事干预利比亚的行动在客观上对伊朗核问题造成了它们不愿意看到的影响。首先,伊朗在核问题上的立场将更加强硬。因为美欧军事干预利比亚使伊朗很自然地做出如下推断:美国等西方国家极不可信,软弱与退让非但不能求得真正的尊重与帮助,反而会招致挨打乃至覆灭;伊朗在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后,没有效法“利比亚模式”,顶住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坚持走自己的核武研发之路是正确的;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至少拥有制造此种武器的物质和技术能力)在维护主权独立方面是必要的。其次,伊朗在核问题上面临的现行国际制裁压力将会减弱。这主要是因为,美欧的军事干预使利比亚的局势发展更难预料,国际油价也会因之持续走高,从而使针对伊朗核问题的经济制裁更难落实,更难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再次,在核问题上,美欧更难对伊朗施加有实际意义的新压力。理由是:军事干预利比亚可能使西方各国对伊朗施加额外压力的自身能力减弱;军事干预利比亚削弱了西方,特别是美国在核问题上向伊朗施压的国际号召力;美国等军事干预利比亚后,它们自身对伊朗政策的转变也会使伊朗在核问题上面临的直接压力减弱。
  西方军事干预利比亚可能使伊朗、叙利亚等国的反政府势力直接受到激励。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美欧军事干预利比亚后,它们特别是美国可能会在民主、人权问题上对伊朗施加更大的压力,更加积极地资助伊朗的反政府人士和组织,想方设法地扩大伊朗国内政治冲突的规模,并伺机实施类似此番针对利比亚的“人道主义军事干预”。这些都会对伊朗核问题产生间接影响。
  

推荐访问:利比亚 探析 干预 美欧军事干预利比亚对伊朗核问题的影响探析 伊拉克战争影响不包括 美俄博弈对中东局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