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具象语言和抽象语言在现代雕塑中的表现|具象到抽象的转变图

  [摘要]雕塑具有自己的多种语言,其中语言就是一种分类,每一件雕塑作品都包含有这两种语言,只是分量不同。当人们划分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时,就依据具象语言与抽象语言所占的比重来划分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抽象艺术、具象艺术与艺术作品中的抽象语言、具象语言是两类不同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不同的地域,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有不同的抽象雕塑,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可能偏重具象语言,也可能偏重抽象语言。具象是第一位的,抽象是第二位的,先有具象的认识,再有抽象的认识,具象是基础,抽象是升华。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事物的抽象和具象是不可割裂的统一体,抽象融合具象,抽象和具象相互包容、相互交织。
  [关键词]雕塑;具象语言;抽象语言;划分;发展
  [作者简介]曲鸣,广西年鉴社美术编辑,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J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1)10-0083-03
  
  一、具象语言与抽象语言
  
  雕塑作品有着多种多样的分类,抽象与具象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分类,它是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相似的程度上去划分作品的风格的概念。雕塑作品按具象和抽象语言的比重来划分。如作品中的具象语言的成分比抽象语言的成分多,那就可以认为这一作品就是具象作品,反之则是抽象作品。
  要明确了解作品中的两种语言,我们应该先了解具象与抽象这两个概念。
  抽象,本意是提取、提炼和舍弃的意思。从艺术手法来看,抽象是指不可辨认的与外在世界无直接关系的内容。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开自然艺术的外观,虽也属一种反映,但并不是忠实的反映,而是主观、情绪化的反映,即写意。
  抽象中的形象与自然对象较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一些美术样式,如书法、建筑,其样式的特征决定了其在整体艺术上是抽象的,有一部分是来源于现实世界,与现实世界相近的,部分的原始艺术作品和绝大部分工艺美术作品都属于此样式。夸张也属于一种抽象。
  具象,顾名思义就是具体的形象,在艺术中可辨认的与外在世界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它是外在世界的直接反映。具象艺术手法是对现实物象的客观再现,理论上有“摹仿说”、“反映论”等,即写实。
  具象艺术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其相似的艺术。希腊的雕塑作品和近代的写实主义和现代的超写实主义作为典型代表,具象作品广泛的应用于人类的艺术生活当中。从原始的岩洞壁画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雕塑,从印度的佛教艺术到中国的画像砖石,都可以看到这一类作品的重要艺术风格。
  当我们详细认识具象与抽象的概念后,就可以知道在雕塑作品中具象与抽象都具备可识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主观的判断,如认为某件作品的抽象艺术占70%,具象艺术占30%。可以说雕塑作品具象与抽象并没有严格的划分。
  建立在形象、形象与自然对象之间的细致的解剖上,任何酷似对象的形象也不可能不包含对对象一定程度上的偏离,因此,具象艺术也包含着或多或少的抽象成份,相同的,抽象艺术中也一样。中国的画家齐白石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画家黄宾虹的“不似之似为真似”。都是对作品的形神兼备双重要求作为抽象语言和具象语言的一个概括。
  
  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偏重
  
  纵观古今中外的各个时期,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都是共同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生活背景下产生不同的偏重。如石器时代,其雕塑是起源和萌芽时期,那时人们是以模拟生活中的动物的形体和自己的形体的特征塑造形体,雕塑作品无不体现出人类原始的审美意识。也正是因为那是人类的艺术活动的初期,艺术品的创造者能力有限,其造型较为粗略、夸张并具有极强的原始装饰性。新石器时代的石雕头像的风格古拙、自然、质朴、幼稚,由于石质坚硬,工具落后,所以大多采用阴刻的手法,由此也可见那时的原始人类对于人的面部结构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其写实能力有限,只能将作品夸张化、抽象化,所以这一时期的雕塑包含较多的具象语言。
  又如秦代的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示了秦代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在具体塑造技巧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塑造方法上采用了模型与手塑相结合的手法。造型写实在对形象的塑造上表现出了雕塑家们对“逼真”的尽力追求。雕塑准确的结构与细致入微的个性刻画、高超的写实塑造使这些陶俑似乎变成了真正的血肉之躯,其具象的塑造手法和辉宏的气势表现了秦代强大的政治背景。
  汉代雕塑主要集中在陵墓装饰中,在具象雕塑的基础上抽象因素较多,如西汉时期陕西平阴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群,马踏武士最为鲜明突出的雕塑主体形象是一匹气宇轩昂的战马和被踏在马蹄下的武士,构成两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典型形象:战马肥硕矫健,昂首屹立;战败的武士手持弓箭卷曲于马下,作挣扎状,尽管他龇牙咧嘴,神态凶悍,但仍然无法挣脱重如泰山的战马身躯。这一雕塑是纪念碑性的雕塑,雕塑的构成透露出了典型的东方写意文化,从解剖学看,它是不符合现实的,然而当人们面对雕塑时并不会感到它失真,相反的,这些夸大的变形抽象处理手段正好有利于表现马的雄壮和战败者的矮小狼狈,更形象的表现出雕塑的本意。
  中国上世纪留学法国、苏联的雕塑家,他们的雕塑是以写实的具象语言为主的,做人物,做重大题材。近代的雕塑家更多学习欧美的现代艺术。接受新观念,他们做的雕塑是以抽象语言为主的。
  又如国外的雕塑,主要可分为三个时期,史前雕塑、古典雕塑、现代雕塑。
  神秘的史前雕塑主要以抽象的表达方式为主。比较著名的西方史前雕塑有两个,一个是威伦道夫的维纳斯;另一个是维斯普格的维纳斯。这些滚圆丰满的妇人抽象形象,表达出原始人对象征性渴望,这一时期雕塑以抽象形象为主。西方雕塑的传统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文化,他们的雕塑有着准确的造型、风格化的语言。如尽善尽美的掷铁饼者、活的维纳斯等写实性雕塑,给我们留下千古典范。
  希腊的“古典时期”是希腊的全盛时期。这时的希腊雕塑在追求真实的完美、追求客观真实之美的境界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一时期是以具象的艺术形式为主。
  雕塑发展到现在的现代雕塑,在语言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希腊、罗马的写实雕塑传统还在继续,比如东欧的一些国家的雕塑家主要以写实的方法进行创作;另一方面,实验性的艺术的兴起转而取代了学院派艺术,成为主派。立体主义的产生揭开了雕塑史现代部分的新篇章,如毕加索的作品妇女头像,立体主义在雕塑语言内部建立了一种抽象的几何构成为基础的自身逻辑,这时的雕塑已不再是对对象的忠实记录。此外,还有未来主义和达达主义。
  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许多艺术,如集合艺术、废品雕塑、行为艺术等,都成为抽象艺术的范畴。他们通过对现成物品的拆分和重组,对工业废品的重新处理,对新材料的综合利用等手段,表达 了自己的观点――对工业文明的怀疑与赞美,批判与肯定的复杂情绪。这些艺术家选择了以抽象语言形式的表达为主,是因为具象语言形式难以表达他们的观点与想法。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新的手段得以利用,如利用电器灯光、声音、雷射等手段,拓展了光雕塑的虚像体积,反射表现幻象性的光学装置等成果。如芝加哥联邦政府中心广场上的《火烈鸟》,是通过提炼具象物体的要素做成的雕塑,无不是当时的艺术家对抽象的理解。如亨利・摩尔的雕塑《母与子》《斜倚像》,同样体现出对抽象语言的运用。
  西方雕塑从古希腊时期的辉煌到现代派雕塑的繁荣,其发展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并且有着其文化的内在特征,是文化特征的逻辑发展,如古希腊的核心内容是“摹仿说”,它如同一面镜子,反映视觉的真实性,因此,艺术家必须研究雕刻技术、材料、人体结构、运动规律等,所以,艺术家的第一步是要把握现实的具象语言。同时,艺术家是人,是文化的人,他不可能像镜子一样被动地反映世界,在雕塑的制作过程中。艺术家的感情、审美观也自然融入作品当中。因此,在把握具象语言的同时,进一步融入经过自己提炼加工的另一种语言:抽象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创作出好作品。
  
  三、抽象与具象的关系
  
  在哲学的角度来说。事物的抽象和具象是不可割裂的统一体,抽象融合具象,抽象和具象相互包含、相互交织。就人而言,感性存在是具象的,理性存在是抽象的,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体,它们相互制约。
  抽象艺术、具象艺术与艺术作品中的抽象语言、具象语言是两类不同的概念。后者建立在对形象、形象与自然对象之关系的细致解剖之上,任何酷似对象的想象也不可能不包含对对象一定程度上的偏离。因此,具象艺术之中也包含着或多或少的抽象因素;同样,许多抽象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也与自然对象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包括着具象因素,上述第一类现代抽象艺术便是例证。抽象艺术、具象艺术的概念是宏观的、直观的;抽象因素、具象因素的概念是微观的、分析的。对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概念的混淆,会导致抽象艺术、具象艺术概念的瓦解。
  
  四、抽象语言、具象语言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很多艺术家在创作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创作中的抽象语言、具象语言运用的重要性。有经验的艺术家知道,要进行抽象艺术、现代艺术的创作,前提就是要学好最实在的写实基础(具象语言),只有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去理解、创作,才能去做好抽象艺术、现代艺术。
  的确。做好具象语言是第一步,第一步完成后,才能去提炼出抽象语言的第二步,否则,所做出来的抽象语言便是平庸的。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先寻找具体的东西,再在具象里进一步提炼出自己的语言,并融入到创作中去,使作品更符合自己的想法和目的。例如有个学生创作一个作品《苹果心的联想》,第一步是在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意思的有感觉的东西,他发现吃剩的苹果心很有意思。于是便考虑以这个为题材创作一个作品,当做完一个苹果心的泥塑后,就开始考虑如何在这一个具象语言当中加入其他的东西。在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当中,经过不断的提炼后,最终在苹果心里加入了许多具象语言和抽象语言,于是,一个系列作品就出来了。
  
  结论
  
  若将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这一对概念放在丰富多彩的人类美术现象中,则可以看到,它们像是磁棒的两极,许许多多艺术作品位于纯粹的抽象艺术与酷似自然物的具象艺术之间。例如中国新石器时代部分彩陶的纹饰、许多非洲部落的原始木雕与面具、欧洲中世纪的一些宗教绘画以及部分中国文人的写意画。这类艺术作品或对特定对象加以大胆变形和装饰化处理,或将不同对象的局部特征进行适度的组合,将对象纳入抽象化的程式中使之偏离原来的外观,使艺术形象所包含的抽象因素与具象因素相对处于和谐状态,使之难以简单地用这一对概念加以划分。中国艺术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言论,从创作过程与形象特征两个水平上描绘了传统中国艺术家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
  无论是抽象艺术还是具象艺术。都是人类美术史上长久存在的艺术形式,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两类不同的艺术能够表现人类不同的精神内容,创造出不同的形式感,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他们各自有着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
  
  
  [责任编辑:舒生]

推荐访问:语言 具象 抽象 论具象语言和抽象语言在现代雕塑中的表现 电影是抽象的 具象和抽象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