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任何创造活动都始于创新意识的萌芽。小学生怀有好奇的心理、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是极为宝贵的、潜在的创新意识的萌芽,只要启发有方、诱导得法,便可变潜在意识为现实的追求。
   1.从好奇心入手
   教师不仅要重视、呵护好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要适时激发其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事先可让学生随意报数,教师迅速作出其是否是3的倍数的判断,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检验。在学生感到好奇和惊讶之时,随即告诉学生3的倍数是有特征的,完全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其中的奥妙。这样,适时地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探索和发现的欲望。
   2.以兴趣为先导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无疑要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趣味因素,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以学习活动的目的、任务或对活动结果的预期,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愿和态度。进行创新教育,就要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发展挑战性动机和磨练意志力等策略,来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1.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让学生理解数学创新对于实际运用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心理驱动。如当大多数学生对用枚举法求36和60的最大公约数感到繁琐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寻找其他简单的方法,从而创造性地探索出短除的方法。其次是引发外在需要,即为赢得同伴、老师的肯定和赞赏而产生的创新需要,从而把教师的“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如在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寻求与众不同的解法。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先帮助学生树立和强化自信心。如在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让学生猜想分数可能有怎样的性质;学习了“分数与比的关系”之后,让学生猜想比又可能有怎样的性质。从而使学生在体验成功之中,逐步走向自信。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教师的主要职能在于帮助和指导学生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必要的知识储备,并形成灵活运用的技能、技巧,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同时为学生的创新提供适宜的时空条件。
   1.丰富知识储备,完善技能结构,为学生的创新夯实必要基础
   创新必须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与技能为基础,并且创新能力的大小与其知识经验的结构和丰富程度有关,任何离开知识经验与技能的创新都是不可能的,否则就是幻想和臆造。
   2.彰显学科特点,渗透思想方法,为学生的创新奠定思想基础
   数学是一门极富学科特点的科学。数学知识系统性强、逻辑严密,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方法,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创新的基础和依据。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科实际,充分挖掘和揭示其科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影响,使其逐渐被学生领悟和理解。
   3.发挥学科优势,强化思维训练,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思维保证
   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与思维训练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学的学科优势,把握和利用一切可能的契机,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尤其应当重视和强化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大井小学)

推荐访问: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