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可以这样深沉与美丽】爱的深沉

  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有这样一位护士,她主动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择到异国他乡的枪林弹雨中去维和;她远离患病的亲人,毅然选择到震中海地的恶劣环境中去救援。她就是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妇产科的护士长陈声容。
  陈声容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9年来,始终情系病人安康,献身护理事业。在27年的助产士生涯中,她尽职尽责地接生1000多名婴儿无差错。作为一名部队医务人员,她多次上高山、下海岛,深入老、小、边、穷地区,送医送药,服务病患。2004年,她远赴战火纷飞的利比里亚,执行维和医疗任务,冒着生命危险救死扶伤,因表现突出,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2010年,作为医院国家救援队成员,她又赴海地执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在余震不断、疫病肆虐的条件下,出色地完成了医疗救治任务,受到解放军四总部通报表彰。今年8月,她又荣获了护理界国际最高荣誉奖―― 南丁格尔奖。
  
  见证了惨痛,见证了无助,她的爱跨越国界
  
  2004年底,陈声容参加了南京军区第二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队。在利比里亚维和期间,她的母亲患上了癌症。直到维和任务结束,陈声容才回到祖国,回到母亲身旁,怀着歉疚的心情,陪伴母亲走完了其人生的最后3个月。
  利比里亚地处大西洋西岸,多年的战争使这个国家变得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利比里亚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肺结核、霍乱、疟疾等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维和医疗队的服务对象绝大多数是来自非洲国家的部队官兵和人员,HIV阳性患者占住院病人的1/3。埃塞俄比亚医务官曾善意地提醒中国队员,这里曾发生过这样一起事件:一位因患艾滋病而绝望的病人曾拔出手背上的输液针头,刺向对他进行护理的护士。
  对零距离和艾滋病人接触,陈声容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被患者的呕吐物溅得身上到处都是时,她还是有点慌乱。看着病人被疼痛折磨得扭曲的脸庞、充满绝望与无助的眼神,陈声容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她微笑着轻轻为患者擦净其嘴角残留的污物,并主动与患者沟通,增强了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一位患晚期艾滋病的埃塞俄比亚士兵,被送到医院来时身体状况极差,高热,站立不稳。陈声容对他不仅没有任何的歧视,而是像对待亲人一样给他喂水喂饭、进行酒精擦浴、肌肉注射、抽血化验……这位患者的陪护者对陈声容的行为非常惊讶:“你难道一点都不害怕吗?”陈声容柔声答道:“怕,可他是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来的,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都不能抛弃和放弃!”
  当地时间2005年1月28日上午9点,医院值班室里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是战区司令部参谋长打来的:“在绥德鲁40公里外的ZALLE镇发生一起严重车祸,5名联合国难民署官员和工作人员严重受伤,请速派医护人员前去抢救!”
  陈声容迅速换上一次性手术衣、手术帽,背上急救箱、氧气包,跟随救护队飞快地冲向救护车,向事故地点疾驶而去。由于前夜的大雨冲刷,道路毁坏严重,十分颠簸。车内闷热如蒸笼,不一会儿,坐在封闭车厢里的陈声容就全身都湿透了,但她当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救人!
  赶到出事地点后,只见一辆挂着“UNHCR”(联合国难民署)字样车牌的越野车,翻倒在公路边的草地上;衣衫不整、疲惫不堪的伤员们,正躺在草地上痛苦地呻吟着。在对伤员进行过简单清创和包扎后,陈声容就像男队员一样,背起一名较重伤员,上车,返回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
  回忆起那段岁月,陈声容平淡而从容:“我们经常在突发状态下一跃而起、投入战斗,因为随时都可能有突发情况发生。”
  在执行维和任务的7个月的时间内,陈声容共接待门诊病人3100多人次,做化验1600多项,做B超160多人次,日门诊量最高时突破了联利团二级医院的最高纪录!当年,陈声容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被江苏省和南京市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抛开了柔情,抛开了性别,她的爱坚韧不拔
  
  2010年1月,陈声容再次临危受命,赴海地执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
  接到命令后,陈声容连夜从家中赶到医院,带领护理人员迅速整理护理物资。经过3整天紧张忙碌的工作,陈声容和队员们高标准完成了100多种护理物资的筹措、整理和装箱。因为操劳过度,陈声容的身体抵抗力下降,突发胃肠炎。在随后的30多个小时的飞行途中,胃肠痉挛和腹泻交替折磨着她,使她痛苦难耐。可等到了海地,她全然不顾自己的病痛,带领女队员们立即赶到宿营地,清理帐篷、打扫卫生,帮队友们搭行军床、支蚊帐……一直忙到深夜。
  震后的太子港,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和堆积的垃圾,大街小巷挤满了成群的伤员和无家可归的难民,出诊路上处处弥漫着恶臭和血腥。与此同时,震后海地有4500余名重刑犯逃出了监狱,骚乱频发,经常有沉闷的枪声在帐篷外响起,空中都能闻到热辣的火药味。
  在这里,心理受创伤的病人随处可见。一天,中国救护所的工作刚展开,就有一名黑人少女被送来就诊。当时少女哀号着,大口喘着气,身体不停地抽搐。医生给她做了全面的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损伤,心律、血压也正常。原来,这名少女叫杰西卡,在地震中失去了母亲,昨晚又受到枪声惊吓,变得歇斯底里,难以自控。陈声容让她躺在担架上,紧紧握着她的手,轻轻抚摸她的额头和脸颊,跟她聊天:“孩子,我知道你想妈妈,我陪你一起想,好吗?”杰西卡“哇”地一声哭了起来。陈声容轻轻把她拥在怀里,搂着她的肩膀,让她尽情哭泣。也许是陈声容的友善抚慰了她的心灵,也许是母爱的力量让她找到了依靠,杰西卡突然使劲拉着陈声容的胳膊,往担架上拽,嘴里轻柔喊着:“妈妈,妈妈……”
  当时的海地余震不断、断水断电,这给女队员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困难。在帐篷里,没有空调,没有电扇,中午更是热得厉害,40多度的高温,不断煎熬着她们爱美的天性。由于每天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陈声容的衣服从来就没有干过,上面结满了一层又一层的盐渍,她的颈部患了严重的湿疹和晒伤,被衣领一碰到就疼痛难忍。晚上睡觉更是一种折磨:所谓的床,就是一个帆布兜,只有一人宽,人一睡上去,就直往下陷,每天早上起来后都腰酸背痛。后来,陈声容干脆拆开装载物资的木箱,把木板架在帆布上当床板。
  在海地救援行动中,陈声容像年轻人一样,战斗在应急救援第一线,最多的一天诊治了将近120人。因为医疗点无法解决“方便”的问题,她早晨出诊时都不敢喝水,后来发现即便喝水也没事,因为天气炎热,水通过出汗全挥发了,可她还是不敢喝,怕万一去厕所,就会少护理一个病人。她的出色表现得到海地民众、当地政府及联合国的高度赞扬。回国后,她受到中央军委首长的亲切接见,被解放军四总部联合表彰,并被南京市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经历过艰险,经历过感动,她的爱源远流长
  
  作为一名军人和护士,陈声容已习惯于把平凡的护理岗位当成战位,把每一次维护患者健康与生命的实践,都当成争分夺秒的战斗。
  2010年6月,陈声容被医院选入巡回医疗队,深入海岛为基层官兵服务。为了更好地为海岛官兵服务,临行前,她夜以继日,编写了图文并茂的优生优育指导手册,共发放近千册。7天时间里,她克服晕车晕船的困扰,完成了13次海上航行,足迹遍布12座外岛和特类岛、19个基层单位、6个哨所,为众多的海岛官兵及家属提供了优生优育宣传指导及妇科体检服务。临走前,她还留下了手机号,回到医院后随时接受咨询。
  当年7月初,她再次随队走进海岛和山沟,圆满完成各项巡诊任务,受到守岛官兵和山区官兵的肯定与赞扬。
  在27年的助产生涯中,陈声容从未出现过一例差错或事故,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欢乐。从事这项工作既辛苦又幸福。在生育高峰期,陈声容常常是通宵达旦,一夜接生六七个婴儿。有一年的大年三十,陈声容白天已经接生了7个新生儿,累得筋疲力尽。可在下班前5分钟,又有一位孕妇要分娩。此时接班的同事已经来了,主动要求上台接生。但她考虑到同事刚接班,对孕产妇的情况还没来得及了解,就又一头扎进了产房。一直到了晚上8点,陈声容才走出医院。此时此刻,万家灯火,鞭炮齐鸣,路上连一辆出租车都打不到。陈声容独自步行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到家。虽然耽误了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可一想起产妇家属那高兴、满足及感激的笑容,她仍然觉得很开心。
  陈声容经常告诫自己:尽管在自己手中,接生了几千个新生命,但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出生往往都是第一次,绝不能有丝毫的闪失。每次从孕妇待产到临产分娩,她都认真细致地观察护理,不厌其烦地给产妇或其家属解释沟通。许多产妇都说,陈护士长的服务让她们终生难忘。
  1996年,为了更好地开展孕产妇健康宣教,陈声容带领同事们创办了军区及南京地区第一所孕妇学校。从创办之初的每周1课,发展到现在每周4次门诊系列讲座、每月1次专题讲座,受到广大孕产妇及家属的欢迎。2002年、2008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孕妇学校两次荣获“省级模范孕妇学校”称号。
  

推荐访问:深沉 美丽 可以这样深沉与美丽 爱得深沉是什么意思 爱得深沉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