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光柱:生活的战场上一样做英雄 老山前线假英雄

  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那批青年人来说,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的事迹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在战斗中4次负伤、8处重伤的情况下仍带领全排战士收复两个高地的农家子弟,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成为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偶像。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未至80年代中期发生的那场战争也随着硝烟的散去而慢慢淡出人们视野…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时期,当时代要求与时代潮流发生变化时,史光柱没有以功臣自居,而是始终保持英雄的本色,用坚毅、执著,创造了当代中国历史上的五个“第一”:第一个获得学士学位的盲人,第一个演讲超过2500多场次的新中国英雄,中国第一个英模作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有创作成就的盲人诗人。先后出版了《我恋》、《背对你,投下黑色的河流》等6本诗文集,有的作品还被翻译成俄、法、英等语种广为传播。并荣获“鲁迅文学奖”等全国各类文学大奖15次,由他作词并演唱的《小草》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走进千家万户,1990年他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1991年被国家机关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1993年底,中国作家协会专门召开了史光柱作品研讨会,首次提出“史光柱诗歌现象”。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2008年9月,史光柱受邀参加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受到了胡锦涛等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经全国近1亿群众的投票评选,于2009年8月10日揭晓评选结果,史光柱在此次参与活动评选的15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生活的战场上天一样做英雄”。
  
  没有鲜花掌声的日子
  
  在人们对那场战争失忆的日子里。史光柱再也没有作报告时走在鲜红地毯上、接受万人仰慕、鲜花、掌声的感觉,启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凄婉,惆怅。他的老家在云南马龙县一个贫困的山村,父亲在得知史光柱双眼失明后的第24天忧郁而死,母亲也因遭受不了如此重大的双重打击精神失常,7岁的弟弟嗷嗷待哺,就连谈恋爱阶段互吐爱慕的妻子张晓君也被眼前的窘境吓了一跳:三间低矮的土坯房脏乱不堪,神情呆滞的母亲在时而清醒时而疯癫的同时患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风湿、妇科等6种疾病。母亲要钱治病,弟弟要钱做学费、生活费。老家的家境这般贫穷,而自己的小家也同样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因为没钱买房子,他们只好住在一个半地下室里,更为艰难的是这一年,儿子出生了,由于经济困难,孩子断奶后,为了赚钱维持家用,爱人张晓君就将其送到了父母家代养,自己在外找了一个临时工的工作。史光柱的工资不高,这些年来,他不仅没有伸手向国家要过一分钱,没接受过任何救济,而且每月工资除了要支付年迈多病的母亲的生活、医疗费外,还要供养一个正在上学的弟弟。一边是凄凉的老母和未成年的弟弟组成的贫寒家庭,一边是自己的孩子和三口之家的支出,还有,每月必须留一定份额的工资帮助社会上那些生活无助、没有生存能力、十分贫困的残疾人。
  1996年的天,是史光柱和张晓君结婚以后最难受的一天,这一天张晓君与史光柱商量,决定辞去原单位的工作,原因一是单位工资不高,二是常常请假陪伴史光柱巡回作报告影响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在已实行岗位工资制的时下,同事们的工资都长了三次而她一分没有长。尽管公司领导清楚张晓君是战斗英雄史光柱的爱人但又无法变相给予补贴。三是孩子也一天天大,正是花钱的时候,原单位每月一百多元钱的工资难以维持这个家的基本开支。思索良久后张晓君用商量的口气跟史光柱说:“我想把工作辞了,自己单干。”“不行,绝对不行。找个工作不容易,自己做点事也不容易。”史光柱说。“你就知道你会说不行,你想没想过,我们家的经济压力有多大,你妈妈经常吃药,孩子上学要花钱,咱住的还是地下室昵?你不是为国家流血牺牲过吗,但你不还是要自己买药,买的不还是便宜药吗?”张晓君说着泪水不禁淆然而下。
  听张晓君这么说,史光柱心里也很难受,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沉默。确实,在很多人眼里,史光柱是个吃穿不愁的人,国家会照顾他,但实际上他的生活十分朴素与艰辛。妻子工作不如意,自己又需要人照顾,家人还住在半地下室。
  由于家境窘迫,史光柱常常梦见自己的眼睛在夜之间复明,他也像正常人样凭借着男人的力量大把、大把地挣着钞票,然而,当他梦醒时分,面对着金钱与美女真的降临在自己面前时却又表现出另外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一天,国外一家生产衬衫新产品的公司代表来到史光柱的住处,旨在用史光柱的名字作为商标,生产“光柱”牌系列产品销往中国,特请史光柱出任名誉董事长,月薪两万元(其中一万元人民币,
  万元港币)。并派两名公关小姐陪伴史光柱左右供他使唤。在金钱和美女面前,史光柱说:英雄的称号,不仅仅属于我自己,这里面凝结着战友的鲜血和烈士们的生命,包含着他们的良知,包含着他们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我不能用烈士尸骨换来的荣誉为我个人赚取利益,坐洋车、喝洋酒、住洋房。就这样,史光柱果断地拒绝了外商的请求。陪同外商的一位马宰见史光柱这么固执,也没好气地说,你为祖国的安宁失去了自己的双眼,家境又那么清贫,现在英雄没有企业家吃香,你何苦自己不挣点钱呢?史光柱说:我不是商人,我不能用金钱在我的眼睛上打上价格。我确是很需要钱,每一年给全国各地青少年朋友、社会能者多劳助的人、残疾人写回信、解答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的邮票就花上万元,这还不算给那些生活无着的人寄去的生活费用,但什么样的钱能挣、什么样的钱不能挣,我心里有一杆秤。那人一听更是急了,说,在你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如今成了边贸口岸,通商口岸,过去埋在地下的地雷也挖了起来,你还知道吧?史光柱心平气和地说,我留在前线的那双眼珠和长眠在那里的战友都看到了日益活跃的边贸市场和通商口岸,当年,我们作战的目的就是为了今日的和平、繁荣。今天搞经济建设,正如同当年去打仗一样同样是国家的需要,我也很高兴地看到我们流汗流血换来今天的和平繁荣。你没有经历过战争说什么都可以,只有经历战争的人才知道战争的残酷,也只有经历过战火考验的人才懂得英雄的含义,我谢谢你的好意,但有一点请你要明白的是,我是不会拿我国家给我的荣誉去命名你们的产品商标。
  对史光柱这一举动也有很多人不解,有人认为,战争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经济建设,在战场上能打仗在市场上能捞钱才叫英雄,也有人认为,名星能拍广告,英雄为什么不可以以英雄的名字命名商标?不就是一件衬衫吗?事实上即使史光柱 答应了外商的请求,社会上无人指责。而在史光柱看来,这荣誉凝结的是烈士的鲜血,是一个群体的代名词,他个人无这个权力。这就是史光柱作为英雄身份之外的另一面,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有着痛楚、软弱的一面,但在金钱、美女面前保持的却是英雄本色。
  
  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与苦涩
  
  随着和平的鸽哨在时代变迁中越来越响亮,股票、房地产、网络经济等一系列关于经济、关于市场的新名词、新概念占据了人们的头脑时,军人与钢枪,似乎只存在于社会的边缘。在一部分人的眼中,英雄的概念已不再只是包括那些把生死置之度外只身踏雷、身堵枪眼、坚守边防的军人,似乎更应该是在市场经济中叱咤风云的弄潮儿。诚然,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时期,人们的价值取向、价值标准、价值追求发生了裂变。史光柱,这个曾经名扬中华,曾经一度占据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心灵的英雄在新的形式下也不得不面临新的抉择。
  如何才能更好地活着?双目失明的、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一度也曾迷茫,有人让他学音乐,但他的手指太短,弹不了琴。有人让他学按摩,但他的腰有伤不能长期站立,回老家喂猪、卖果子视力又不行。正当他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恋上了文学。
  一天,史光柱与一位战友散步来到一家书店,战友说,你看书吧。他说:“我不能呀。”那位战友说我给给你读。那位战友买了一本《郭小川诗集》后说书中有一部分诗是描写战斗场面的,我读着你听,就这样听着听着,史光柱感到自己与诗中的感受相似,感情相通。于是我就坐在一个地方想出了20多句诗,念给那位战友听。战友听了不到十句,就哈哈大笑。因为他写的既不像是打油诗,也不像抒情诗。也就是在战友的笑声中他下决心开始走自学成才之路,没有钱买不起录音机他就买了一个收音机,听文学讲座。边听边记下来,因眼睛看不见,把握不好字间行距。他就用信笺纸卷出棱角后摸着写,请战友看,但还是上下窜行,模糊不清。一位护士见此,借了他一个录音机后,他先将讲座录下来,继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听。
  1985年6月,史光柱到上海做假眼底。一次,酝酿已久的情感诗句竟脱口而出,护士听后也觉得写的不错,于是忙帮他写了下来后传给其他护士看,并建议寄到报社发表,半个月后他的的第一首诗《我恋》真的在《解放日报》发表了。不久,第二首诗《手》接着在《上海青年报》发表。两首诗歌发表后激励了他的创作激情,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他踏上了漫漫的文学之路。
  1985年12月,史光柱应邀到深圳大学作报告,报告中讲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追求,并当场朗诵了创作的几首小诗,谁知,这些诗句一出口,师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时任校长的罗征启问他是否愿意到深大来学习,如果来,深大将为他提供切的方便,并当场宣布破吸收史光柱。人学后,史光柱感到了从所未有的学习压力,这不仅是文化基础差,更重要的缺少读书最需要的视觉器官,要攻读完大学中文本科的课程,其困难可想而知,在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不能看书。在课堂上对老师讲的内容,别的同学可看,可听,可作笔记,而他接收信息的唯一器官是双耳,而双耳又在战场上被炮弹震伤每上一天课下来,听觉器官疲惫极了,太阳穴隐隐作痛,耳朵也“嗡嗡”地叫个不停。有时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就像在冥冥的深宫里听到有人在低唤,怎么也听不清楚,为了弥补耳力的不足,她只好用录音机把老师的授课内容录下来,课后当别人休息时他慢慢“地消化”。 一天,一个同学对他说,你宿舍的灯熄得那么早,你怎么又能对老师讲的课能到背如如流。”他笑着对那位同学说“这不是为学校多节约一度电吗?你已为我已经睡了,其实我是在听老师讲课的录音呢,开灯光与不开灯对我来说样,我在黑暗中眨着一双什么也看不见的眼睛,不停地思考着、强化着白天从课堂上装人大脑的记忆,记忆才是我学习的惟方法。”
  在学习古代文学中,遇到了不少的听起来耳生的字词,有时尽管听懂了也写不知那个字应该怎么写,于是就利用课余时间登门求师,请同学一个字、
  个字地讲给他听。有时让爱人就把疑难字写在他的手上,让他与过去认识的字形进行触摸比较。除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及作品选外,《现代汉语》的大学课程对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来说也是学得非常吃力。因为看不见,对分析句子成份特别是对复句的分析,常常是别的同学―遍能完成,而他却因为看不见,加这听一两遍又记不住,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只好从单词、单句开始学起,一个字、一句话地啃,好心的同学见此,在给他补课时也多给举一些实例,慢慢地史光柱也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的窍门、规律。在期末考试中,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都得了80分,名列全班前5名。在第一学期所学的9门功课考试中,取得了平均78.5分的好成绩,获得了学校二等奖学金。
  在上大学的四年学习过程中,他坚持每节课必上,别人学他也学,别人不学他也学硬是凭着这种坚韧、毅力、执著,、学完了全部课程,深圳的夏天,潮湿闷热,蚊虫很多。一天,他坐在寝室里回忆思考天的功课,突然腿上被什么东西叮了一口,原以为是蚊子,结果爱人进来见他的腿肿了起来,这才发现那是只马蜂叮的,从那以后,他钻进蚊帐里复习功课,汗水常常浸湿了衣衫,他也全然不顾,他知道,自己是第一个盲从在校就读的大学生,这种机会对他来说太重要了,别人流一份汗水可学到的东西,他必须要比别人多流10倍的汗水才能学到。
  
  生活战场上造就的诗人
  
  当历史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未,史光柱在社会的报告场次也越来越少,偶尔作几场报告也都是在部队新兵入伍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时。让他心里更难受的是后天性失明带来的痛苦和无助,导致他觉得自己似乎像个废人。而此时关于史光柱“吃软饭”的社会传言也不时传到的耳朵里,他不止一次叩问自己:
  个堂堂男子汉,谁愿意被老婆养着、乃至整天像照顾孩子似的照顾着?有次,史光柱痛苦地问妻子:“难道我就这样耗费一生?难道这就是我承诺给你的幸福?”史光柱低落的情绪令张晓君非常不安,她暗暗下定决心:“我要尽自己的一切办法去帮助他走出命运的低谷!”
  1998年9月的一天,张晓君特意做了
  桌史光柱喜欢吃的菜,还买了瓶昂贵的红酒。她举起酒杯对史光柱说:“你知道酒为什么是陈年的好吗?因为它经过时间的沉淀后能厚积而薄发。”史光柱莫名其妙地听着,不知妻子何时变得如此深沉。张晓君接着说“我当初看上你,就是觉得你像个男子汉。在我心目中,你永远是个英雄。其实,你现在这种境况也不完全是坏事,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你没有听说最近个时髦词吗战争是人类最愚蠢的行为。这说明什么,说明人们在反思战争带给人类的种种苦难。再者,人粪不可能永远进行无何止的战争,常言说,没有比军人再热爱和平的人了,我觉得你也应该好 好地反思一下,英雄的实质是什么,它不是鲜花掌声的代名词,它是个特定的时代符号。在现阶段、今后一个时期,你可以发挥在文学事业方面的特长,利用这些时间多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成为一名用精神鼓舞人们的作家,做陈年的酒,厚积薄发。”张晓君的一番话,仿佛给史光柱阴霾的心灵注入了缕阳光。在妻子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鼓励下,他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再也不能这样消沉下去了!我一定要鼓起勇气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天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拄着拐杖,敲打着未知的路面,能敲打未知,来来去去的是春天。春景斩断、殆尽,深埋在心里的根却在时时发芽,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史光柱除每年到部队工作、学习三个月外,一回到北京就潜心创作。在新的生命制高点上,他要用自己的笔讴歌血染的风采。
  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中,他选择了诗歌,而诗歌是具象和意象的产物,对于早在20岁就后天失明的史光柱来说,其心目中的具象事物也已逐渐模糊,又何以谈意象,他甚至不知橄榄树是什么样,为了使史光柱的诗作更具有灵性,张晓君专门带他去“见”识,先给他介绍橄榄树的形状,然后扶着他去抚摸树身和树叶。“小片小片叶子\散发小片小片忧伤\小颗小颗果儿\摆动小颗小颗惆怅\小个小个鸟儿\轻唤小朵小朵阳光”这首名为《心上的橄榄树》的小诗与其说是史光柱创作的,到不如说是他和妻子共同完成,如果没有张晓君这么细心带他去感悟、去触摸,不可能产生这首后来获得了“大鹏文学奖”并成为史光柱代表诗作之一的诗作。
  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为了史光柱的创作需求,她还经常陪伴史光柱深入边防、海岛、工厂、农村体验生活。1997年夏天,张晓君陪同丈夫来到西藏采风。首次踏上雪域高原,环顾茫茫雪山草原,史光柱高兴得像孩子一样,不停地向妻子问这问那。可没过多一会儿,张晓君就头疼、胸闷,全身冒虚汗。史光柱明白这是高山反应,说什么也要让张晓君好好躺几天,而张晓君却告诫自己,“关键时候,不能趴下!”一定要完成对史光柱来说一次极为难得的采访任务。在海拔4500米气候异常恶劣的那曲,身体虚弱又劳累过度的她上吐下泻,面如土色,一下车就“双管齐下”――打吊针、输氧。为了照顾丈夫,不耽误采访,她在卫生所躺了半天,便拔掉针头,一手拎着氧气袋,一手拿着采访机开始协助史光柱工作。高原之行,给了史光柱巨大的创作动九回到内地后,他利用夫妻俩的采访成果,创作了一部20万字的纪实散文集《藏魂地天》。当这部作品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史光柱联想起妻子为他付出的一切,百感交集地为妻子写下一首诗:你是我生存的银行\我天天向你借贷\大概这一辈子也还不清\我常想\我为大地献出了光明\为何让你也承受黑暗\爱人啊有你\我远离沙漠。
  如今,张晓君与丈夫史光柱相濡以沫已走过22个三百六十五路,儿子也已是北京工业大学一名二年级的学生,看着青春阳光的儿子和身姿挺拔的丈夫手牵手走在竹影疏淡、落英铺织的公园小径和父子俩有说有笑的祥和模样,跟在后面的张晓君常常有一种抑制不住、从心底涌上来的幸福:有儿如此,有丈夫如此,作为一个女人,我对当初的选择无悔。

推荐访问:英雄 战场上 生活 史光柱:生活的战场上一样做英雄 像史光柱一样的英雄 生活的战场上一样做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