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建设可持续性的思考|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

  多年来,笔者一直关注“农家书屋”的建设,也多次深入书屋进行调研。从总体上讲,“农家书屋”在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农民群众普遍欢迎。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书屋的管理和书屋作用的充分发挥等。
  根据农家书屋的建设进度和发展现状,就农家书屋如何走持续发展的道路问题,笔者有以下一些思考。
  一、切实做好农家书屋建设的长远规划
  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农家书屋”与其他公共文化设施相比,有其特殊性,书屋的图书有一个不断补充更新的问题。对于已经建设好的农家书屋如何管理好,如何使用好,如何规划农家书屋的发展规模(比如一个农家书屋应该有多少藏书才够一个村的农民阅读,书屋图书更新率是多少等)、资金投入保障计划、图书资源补充和调配、图书资源共享机制和完善图书信息服务、建立区域图书信息网络等方面都要求各级政府给予指导和支持,对“农家书屋”建设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二、建立农家书屋资金保障机制
  按现在的标准,每个农家书屋配备图书1  000~1  500册,期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这样的配备够多少农民看?农民又能看多长时间?况且按照目前的情况,全国60万个行政村,平均每个村还不到一个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就像图书馆一样,图书是需要不断补充的,这都涉及资金投入。仔细一算,投入可不是一个小数。所以必须建立农家书屋的资金保障机制。
  1.建立国家的长期投入机制
  城市有较多的图书馆,市民看书很方便,每年图书补充的经费是落实的。同样,农家书屋的建设和补充经费一样应该落实。首先必须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各级政府按照农家书屋建设规划每年将建设资金纳入预算,确保农家书屋基本建设经费包括管理经费和图书资料的补充经费到位。
  2.建立“农家书屋建设基金”
  大规模的农家书屋建设仅靠国家投入肯定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大力支持。现在有很多基金,但还没有“农家书屋建设基金”。事实证明,近几年来,有大量的社会资金支持农家书屋建设,但使用不平衡,管理无序。建立一个统一的“农家书屋建设基金”账号,对社会捐建农家书屋的资金纳入“基金”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合理使用。
  3.建立“农家书屋出版基金”
  农家书屋建设和图书补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书刊出版单位认真规划,真正出版农村、农民需要的图书和期刊。对于农家书屋采购环节需要加强监控,共同维护图书出版发行规则。现在农家书屋采购单位普遍要求出版社压折扣,低至四几折,甚至有些低至三零折,本来农家书屋图书的定价就较低。折扣是压下来了,但出版社就没有多少利润了,如何保证出版社出版高质量的图书呢?又如何可持续出版下去呢?如果按照正常的折扣为农家书屋服务,出版社就可以建立农家书屋出版基金,不断出版农村和农民需要的图书,支持农家书屋建设和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4.设立农家书屋图书捐赠平台,统一调配
  据笔者所知,全国出版社库存图书每年报废量较大,其中很多图书是适合农家书屋的。去年到农村调查发现,现在农民阅读不仅限于种植养殖类图书,工具书、法律类、养生类、情感类、励志类、文艺小说、少儿读物等农村都是需要的,实际上,城里人很多看的读物,农民一样喜欢。如果国家落实图书捐赠减免税办法,出版社就可以将适合的图书大量捐赠出来,捐赠出来的图书由“图书捐赠平台”统一配送。配送前将捐赠图书的目录发至各地新闻出版机构、农家书屋,根据各地农家书屋的具体需求进行图书配送。
  三、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据查阅有关资料,解放初我国农村也曾建设乡村图书馆(室),1956年我国就有乡村图书馆(室)18万个,到1958年,受“浮夸风”“大跃进”等极左思潮的影响,乡村图书馆(室)猛增到47万个。但现在去看看,早就没有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也曾建设乡(镇)文化活动室,其中就包括图书资料,现在也所剩无几了。1997年,一些省还曾搞过的“万村书架”“万村书库”工程,因为没有明确的政府主导投入,管理跟不上,这些工程就难以为继,很快呈自动消亡之势。
  近期,笔者到已经建设好的农家书屋进行调研,发现管理也是参差不齐的,有些书屋管得好,有些书屋就没有人管,借阅制度也不健全。要让农家书屋很好地生存下去,我们必须探讨管理方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让书屋长期有效运营。
  1.探索新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现在农家书屋是独立于图书馆系列的,应该建立全国图书网络体系,区(县)级图书网络体系就应该包括图书馆、农家书屋,现在的农家书屋就应该是图书馆的借阅点,就是图书馆功能的延伸。“农家书屋”依托县图书馆、乡(镇)图书馆组成服务网络,利用图书馆人力、物力盘活图书资源,促进图书流通,提高图书的使用效率。
  2.明确农家书屋资产归属,严格按照国有资产进行管理
  农家书屋包括书架、图书、期刊、光盘,有的还有电视机、音像播放机等,作为国家投入建设的农家书屋,这些理应属于国有资产,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进行管理。
  3.落实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
  现在我们明确“农家书屋”是“在行政村或自然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民自助读书场所”,所以大多数农家书屋目前实行的是农民自我服务方式,有些书屋设在村委会,由村干部兼任管理员,有些书屋设在农民家里,由热心的村民负责借阅。这种管理方式属于农民自我管理、民主管理,看似方便,实际上存在很大漏洞。这种义务式的管理,既保障不了借阅时间,也保障不了管理质量。应该实行专人负责,有偿服务。统一由各地图书馆配备、培训管理人员,纳入图书馆统一管理,经费按照各地情况统一在农家书屋建设管理经费中安排。
  4.实施监督考核
  落实了管理制度、管理经费、管理人员以后,就要严格按照图书管理制度进行检查、考核,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四、采取多种形式发挥农家书屋作用
  农家书屋的建设不容易、管理不容易,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更不容易。必须探索农家书屋的作用发挥形式,激活农家书屋的生命力。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引导农民读书,激发农民读书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农民是“农家书屋”工程的主体,农民的阅读状况决定着“农家书屋”的存亡。开展阅读竞赛、读书讨论、读书征文等读书活动,把群众吸引到“农家书屋”来,让社会、农民认识“农家书屋”、利用“农家书屋”。
  2.作为农村科普活动室开展农村科普活动
  现在科技人员下乡完全可以把农家书屋作为科普活动室辅导农民学习科技知识,开展科普讲座活动和专业培训活动,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信息。
  3.把农家书屋作为假期学生活动场所
  一是大学生实习场所,二是中小学生学习场所、课外活动室。农家书屋图书较多,假期中大专学生回家利用所学知识,当好自愿服务者,完全可以借助农家书屋开展大量活动,把农家书屋作为自己的锻炼场所,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利用农家书屋辅导农民读书,学习法律知识,讲解有关实用技能,包括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辅导,开展读书活动等。现在农家书屋也有很多少儿读物,中小学生也可以借助农家书屋开展读书活动、课外活动。
  4.把有关活动延伸到农家书屋
  一是请有关作者、专家深入农村,利用农家书屋开办讲座,开展读书辅导;二是出版社的图书宣传活动、推荐活动、选题征集活动等也可以借助农家书屋开展。
  总之,只有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风气,建设包括农村的学习型社会,“农家书屋”的作用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也才能更好地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保证“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下去。

推荐访问:持续性 农家 书屋 “农家书屋”建设可持续性的思考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农家书屋建设问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