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我的课程故事:儿童故事机

  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的自主性,要求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则要由演员转换成导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始终在思考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一问题。在我看来这一问题解决了,那么诸如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组织课堂纪律、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等一系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课堂是教师的“阵地”,教师应该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同教师一起度过的,所以教师应该珍惜这次与学生对话的机会,珍惜这次塑造人性的机会。要知道没有任何时候会有人像学生这样尊重你、感激你。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重要,不能辜负孩子们对我们的期望。教师在完成备课这一环节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步应该研究书本上的陈述性的知识。第二步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学生身上。学生既是一个群体又是一个个体,我们在分析他们的个性同时还要兼顾到他们的共性。小到每一个人大到一个群体都有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所以每节课我们都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充分思考、积极发表意见。把握好一节课中的每一个环节、步骤,使它们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发挥更好的作用。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有从众心理又有极强的竞争心理。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这两种心理使之为教学服务。
  在提高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方面,有一节课让我收获很大.在背诵《劝学》这篇文章时,我把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又相应的把课文也分成了四个部分。每一轮一组学生完成一部分的背诵,分四轮完成整篇文章的背诵。这里面比赛规则比较特殊,每次汇报背诵成果的学生要由其他三组的学生们选出,而不是由自己组同学推荐。这个规则公布后,以往课堂表现不是很积极的学生这次都集中精力、竭尽全力地开始背诵。看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高,让我感到很震惊。这不得不让我重新认识我的学生们,也要求我重新审视我自己,让我认识到以往课堂中不够积极表现的学生是我没有把他们“激活”。
  还有一节课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课文是苏轼的豪放词,因为个人的喜好所以我把这首词安排在后面完成的。在第一次让学生们诵读这首词时他们的期待简直让我感到诧异,更让人不解的是,在我没有讲解诵读要领的情况下,他们把这首词读的非常有气势,而且语速、感情把握的都非常到位。在我诧异于他们诵读能力提高如此之快时,一名学生暗笑说:“让他们十六班总‘大江东去’!”。此时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是临班的一次又一次的诵读使他们对这首词产生了如此的期待。这“期待”正是我们每节课都应该找到的。那么这些因素都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这就需要我们的思考了。身为教师应该去挖掘这些因素,让这些因素为我们服务。
  以上这些都是我平时找到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兴趣点应该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
  在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之外,我们还应该努力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何一件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事都不应该做。
  每次监考的时候我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学生在考试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一些打击。学校以卷面分数给学生做最终的评价,给学生排名次这些做法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的某种否定。可以说学校的考试过程是一个打消学生积极性的过程。监考时看到学生们苦思冥想的样子感受颇多。在作完一道题后也许他们心中有成功的喜悦,但是考场中有一部分学生却是表现出愁眉苦脸、心灰意冷的样子,这样的场面让我感到非常的伤心,也让我对学校的考试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对于这些学生考试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我认为考试这种学习效果的方法对于他们是不恰当的,应该做相应的调整。他们中间有很多学生在平时课堂上是非常活跃的,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此刻他们平日里活泼的笑脸消失了,痛苦的表情挂在了他们的脸上。我感觉他们这种痛苦的表情里面或许包含了些许的悔恨,但更多的是他们自信心的丧失。我想这对于我们祖国的未来-----他们有这种经历应该说是非常没必要的。恰恰相反,损失最大的将是我们的国家。这不禁让我想到一件事,一个孩子在中国的学校里被评为了差等生,而当他出国接受教育时却拿到了奖学金。也许这是由于教育制度的不同,但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难道不是让一个人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不是吗?也许真的应该寻找到一条合适的路让他们走。
   应试能力不强的学生里面有非常聪明的,我们应该寻找到能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最大发挥并且充分肯定他们的聪明才智的有效方法。,而不应该一次又依一次地打击他们,还给他们戴上中等生、差等生的帽子。怎样才能寻找到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方法呢?教师不应该是说教者,应该是实践者!

推荐访问:我说 课程 故事 我说我的课程故事 幼儿园课程故事案例 幼儿课程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