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_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可能地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质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讲的”“书上写的”,具体方法有:
  
  一、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要求;教师要在观察中及时地加以指导;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二、注重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我们决不能把全部“秘密”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大胆设问,各抒己见,让学生去猜想问题的结论、解题的方向,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为了启发学生猜想,我们可以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情境。比如,在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同一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后,可向这样的方向猜想:画出两条平行线后总不能把它们无限延长,看看是不是相交,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平行线,那么用什么办法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呢?平行线有什么性质、有什么作用呢?对这一系列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预感性的想法。实现对事物的瞬间顿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注重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
  
  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习惯,达到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的目的。
  教师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处有目的、有步骤地启发学生探索,进行操作实验,质疑释疑,能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智能得到发展。例如,教学“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及推导”,首先复习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然后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直观教具,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提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直观教具动手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于是学生提出:如果不等底等高,圆锥体的体积还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吗?教师不作结论,让四人小组研究讨论,寻找答案。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还会再质疑:如果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体积也相等时,圆锥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有什么关系……学生抓住关键,大胆质疑,就能使知识逐渐深化和系统化。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不要求他们创造数学知识,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勤于多思和创造精神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提倡多思与首创精神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学生思维具有创见,它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一般方法为基础,进而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寻求独创解法。如在讲完圆柱体的体积以后,我出了一道例题: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13.0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通常的解法如下:先求出圆柱体的高:h=113.04÷(2×3.14×2)=9(分米);再求出圆柱体的体积:V=3.14×22×9=113.04(立方分米)。
  有一位学生却列出这样一个算式:V=113.04÷2×2=113.04(立方分米),算理是:把圆柱体切开,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也可以等于圆柱体侧面积的一半,高就是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因此V长方体=sh,所以V圆柱体=S侧÷2×r底面。分析其算理不难看出。这是一种极富独创性的算法。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
  教师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疑难适时点拔指导,使学生走出思路困境,另辟新路,让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中,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 邹韵文

推荐访问: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