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三十载,甘于奉献乐清贫:教书育人的名言警句

  教书30年,干了30年班主任工作,其间当了16年民办教师,22年在一师一校工作。面对种种诱惑,他丝毫不动摇,始终践行对老支书的承诺。   家里的房子烧了,上完课回家的他看到妻子、儿子坐在瓦砾旁无助地望着自己时,这位大山汉子无法抑制地放声痛哭起来。
  自学教育教学理论,阅读大量教育书刊,主动向苗族群众学习苗语,他所教班级教学成绩连续11年获同级校第一名。
  在30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先后获得水富县“师德标兵”、云南省“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他,就是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太平乡二溪小学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刘正堂。
  一句承诺,走上从教之路
  1980年,刘正堂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因为受母亲病故的影响,仅以3.5分之差落榜。他想补习再考,但父亲说,你看看我们这么穷的家,拿什么再供你补习呢?刘正堂家有6个兄妹,他是唯一读到高中毕业的,是爸爸和哥哥靠养猪把他供出来的。
  这时,在外地工作的舅舅要他去帮忙,说一个月有近400元的工资,还有的朋友请他去打工,开的工资也还行。他正犹豫时,村公所的杨光富支书找到他,原来三星坝(苗汉杂居的一师一校)校点的民办教师嫌工资低走了,已经停了一个星期的课了,老支书已经和三四个人谈过,但都因一天只有一块二毛钱的工资不愿意干,刘正堂成了老支书最后的希望。第二天,刘正堂就对老支书说:“杨书记,我答应你,我会努力的!”一句承诺,就这样他踏上了艰辛而清贫的从教之路。当听到13个学生齐声问候“老师好”时,他激动地对学生说:“同学们好!你们的今后会更好。”这第一堂课让他永生难忘,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尽管他们衣衫破旧,全都光着脚板,但都有一双求知的眼睛,他默默发誓,一定要当好一名山区老师。
  就这样,他当了16年民办教师,每月36元的工资他拿了4年,每月44元的工资他拿了12年,直到1997年才转为公办教师。他从无怨言,因为教书育人是他的人生志愿。
  勤学苦练,练就过硬本领
  他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深知要教好学生,光有满腔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为此,他利用课余和寒暑假时间,自学了《小学语文教育教法》、《小学数学教育教法》,阅读了大量教育书刊,形成了一套适合当地学生学习的教法。三星坝是苗族聚居的地区,苗族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苗语环境中,他教书的第一年,他的13个学生中只有4个会讲汉语,其余的学生根本听不懂他讲的话。为了适应苗汉杂居地区的双语教学工作,他主动请教苗族群众,潜心学习苗语,最后基本掌握了白苗、花苗不同支系苗族的语言,成为水富教育史上第一位双语教师。为了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他参加民代班学习,并取得了中师学历。近年来,他还参加了继续教育学习和校本研究,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天道酬勤,辛勤的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他所教班级教学成绩连续11年获同级校第一名,多次获中心校、教育局的教学质量奖。
  控辍保学,垫付学杂费6 000多元
  刘正堂工作了22年的三星坝,是水富县海拔最高、最偏远、最贫穷的自然村,属高寒山区,当地群众以马铃薯、玉米为主食,经济收入主要靠卖山货和草药,很多贫困家庭的学生因交不起书本费而辍学在家。刘正堂为此平均每学期家访60多户次,每学期动员回校40多名学生,所教班级入学率、巩固率连续14年达100%。
  为了不让孩子失学,刘正堂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替贫困学生交杂费、课本费,还买作业本和文具给学生,直到这些孩子完成学业。22年中,他先后为学生垫付课本费、杂费、本子费高达6 000多元。在他的记忆里就没有完整地拿过一个月的工资,甚至有的时候拿到手就只剩16元了。
  有一个学期,学生每人的课本费和杂费共计要收6元钱,有一个家长整整背了3天的柴卖才挣得3元钱。当这个家长将皱巴巴的3元钱交到刘正堂手中时,刘正堂心里难受极了,不忍心收,就对那位家长说,你拿去给家里买点盐,或者给孩子买点本子和笔吧。
  当他看到没有衣裤、鞋子穿的学生时,总是毫不迟疑地将自己仅有的衣物拿出来给了他们。当年他教过的学生,现在已做了父母,又将孩子送去让他教,见到刘正堂就说起当年还有钱没有还给他时,刘正堂就说,你们有了知识,知道学习知识对孩子的重要性,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还钱就不要再提啦!刘正堂教过的学生有的已经大学毕业,有了不错的工作和收入。他说:“我不羡慕你们的收入,但羡慕你们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面对诱惑,始终坚持教书育人
  1988年,乡里要他到村公所当主任。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其他待遇,村主任都比民办教师好很多,但为了践行自己对老支书的诺言,他婉言拒绝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商的洪流席卷全国,刘正堂的一个同学辞掉工作在县城开公司,急需人手帮助管理,劝他一起经商并许以优厚的待遇,但刘正堂又一次回绝了。亲朋好友都说他傻。他说,为了三星坝的孩子,我愿意当一辈子“傻子”。面对种种诱惑,刘正堂始终认准教书这个理,丝毫不动摇。他常说,教师虽然生活清贫,但追求和理想是富有的,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再苦再穷也不后悔。
  恪尽职守,关爱每位学生
  他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还特别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安全。三星小学地处三星坝西侧,山高路险,沟壑纵横,每到雨季,刘正堂总要亲自到沟旁河畔接送学生,他在三星小学任教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2004年,因校点撤并,他来到二溪小学任教,他除了担任班主任外,还管理学校食堂。为了保证学生食品安全,“伙食团长”刘正堂联系了相对固定的十几家农户购买蔬菜,细致检查从商店购买的所有食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每个星期他都要提前精心安排好每天的食谱,然后送给分管安全的老师检查把关,再由校长签字通过。采购中能省一分就省一分,力求让每个学生每顿能吃上三四个菜,能常吃到肉、蛋等。为了让学生吃得更好些,他在近7年的时间里利用食堂的剩饭剩菜喂养了50多头猪,并无偿供学生食用。
  从教30年来,他没有因个人的事耽误一天工作。1995年秋季学期刚开学,他正在上课,他的邻居满脸大汗地跑到学校,泣不成声地说:“刘――老――师,你家的房子烧了,你快……”看着教室里走了很远山路的孩子,看着那十几双充满求知的眼睛,想起了给已逝老书记的承诺,他悄悄拭去了欲滴的眼泪,硬是上完了最后的三节课才匆匆赶回家。当他看到悲痛欲绝的妻子抱着不满三岁的儿子坐在瓦砾旁无助地望着自己时,这位大山汉子终于抑制不住对妻小、家庭的歉疚,放声痛哭起来。
  刘正堂老师在30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平凡而动人的教育篇章,先后获得水富县“师德标兵”、云南省“优秀教师”称号,2009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面对诸多荣誉,他没有满足,没有止步,仍在不懈地追求着,奉献着。他说:“国家和人民没有亏待我,已经把我转为公办教师,并且给予了我这么多的荣誉,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二溪干一辈子,做一名平凡的山村教师!”
  清晨,刘老师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教室,孩子们早已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阳光透过窗户,洒满了孩子的脸……
  ◇责任编辑 张 臻◇

推荐访问:乐清 教书育人 甘于 教书育人三十载 甘于奉献乐清贫 教书育人三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