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少煤炭依赖_山西要破解煤炭依赖的“资源诅咒”

  袁纯清去年5月由陕西省长任上东渡黄河执政山西,至今9个月。在这9个月中,这个曾在陕西为官十年的湖南人给略显沉闷的山西带来了连续的震动。   一场以“转型跨越发展”为口号的“山西再造”运动正在启动。主政者希望,通过未来五年的发展,能“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重点,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
  山西的一位官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短短的几个月,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加快作为,已经成为官员们的基本共识。”
  2月23日在北京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前,袁纯清在人民大会堂与央企领导恳谈合作发展。
  这是山西雄心勃勃的庞大计划的一部分:以山西的煤炭资源与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吸引中央国有企业与山西省外民营资本投资山西,以求引进更多的优质项目、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
  山西能否批准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下称“综改区”),对山西转型跨越可谓是至为关键。2010年9月,袁纯清与省长王君到北京拜访相关部委领导着力推进,当年12月1日“综改区”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准。
  “综改区”正式落定山西,体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山西的关怀,成为“转型发展”在国家政策层面的坚实保障。
  过去60年中,山西以其蕴藏的惊人煤炭资源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60年挖煤110多亿吨,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用来支援全国。袁纯清形象地说,“北京每四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由山西的煤炭点亮的”。
  但深刻的印象更包括一夜暴富的圈煤经历,黑心的煤老板,频发的煤炭安全事故,重创这个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付出过巨大牺牲的省份,令其形象大损。
  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正成为煤炭给这个中部大省留下的后遗症。采空区和采煤影响区占到1/8的国土,多年来,人们也已经习惯将山西与煤炭以及与此带来的困境联系起来。
  人们习惯于用“拯救山西”这类词语来形容山西的困境之重。
  袁纯清和他的同事们所要做的,正是在这种“为煤所困”的格局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在2010年7月29日的山西全省干部大会上,袁纯清提出“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并用近三万字篇幅的讲话进行了阐述。
  参加会议的一位机关干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两个多小时的讲话中,与会的官员们顾不得上厕所,这种情况绝无仅有,只能说这个讲话是讲到人心坎上去了。”
  山西转型的困境,还包括有些官员与煤炭利益盘根错节的不正当结合。茶余饭后人们议论的是与煤炭相关的腐败大案,津津乐道身家过亿元的交警和几亿资产的县煤炭局长。官场痼疾已然成为掣肘山西转型发展的又一难题。
  还有一些官员上班时间遛到茶社、洗浴、歌厅等休闲娱乐场所玩乐享受。当袁纯清在全面阐释转型思路的“7・29”讲话中表示“一些干部满足于资源优势下的小日子……在得过且过中打发时光”时,山西的官员或许未料到,整顿来得如此迅猛。
  随后的8月份,山西省掀起了全省规模的“整风运动”,在这次行动中,山西省委对全省党政工作人员提出“五个不准”:不准上班时间未履行请假手续擅自离岗;不准上班时间打牌、下棋、打麻将和玩电脑游戏等;不准上班时间到茶社、歌厅、洗浴场所等休闲娱乐场所活动;不准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不准参与赌博。全都切中时弊。
  根据山西省纪委的通报,短时间内被查处的就有296人之多,其中还包括党政机关县处级干部6名,乡科级干部42名。
  “制度就是要简便管用。”袁纯清说。
  袁纯清与山西省委显然希望,通过荡涤官场陋习达到激浊扬清的目的。同一时间,先后18任县领导班子在一片森林覆盖率0.3%的“不毛之地”上,持续六十年坚持栽树改善生态环境的“右玉精神”被大张旗鼓地提倡开来。
  显然,目的仍然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2010年8月28日,在山西号召“全省兴起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新高潮大会”上,袁纯清直接下达了整顿作风的强硬命令:“‘一把手’不抓队伍不抓作风就是不称职,就是软弱无力,就是旗帜不鲜明。”
  此外,山西官场上史无前例的目标责任制被推行开来,所有的官员作为都将与这套制度联系在一起。颇具威力的是,考核办公室设在掌握官员升迁的省委组织部,考核结果将影响到官员的声誉和升迁。
  一位官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以某个地级市为例,今年你排名前三位,不仅得到表彰,还要作为晋升的重要依据。这样一来,官员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
  这位官员进一步认为,“对于山西官员的观念来说,本身不亚于一场革命”。而无论是“转型跨越”还是官员的观念“革命”,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如何实现山西的革新与再造。
  
  “调研也是和干部群众互动的过程”
  
  中国新闻周刊:你一到山西上任,就给网友写信。网友认为,这一举动很亲民,你当时是出于一种什么考虑?
  袁纯清:现在已是网络时代,利用网络等新媒体给网民发短信,这实际是利用现代的交流工具,建立和群众沟通的一个渠道。从我本人来说,可以更多地听到老百姓的声音,能够了解到他们的一些诉求。
  中国新闻周刊:这个渠道现在运行得怎样?
  袁纯清:为了及时受理和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省委办公厅专设了一个社情民意办公室。我给这里工作的人员明确提出要求,凡属特别重要的诉求和建议,要尽快直接报给我;对于群众反映的利益受到侵害的问题,民生诉求的问题,都要及时告知有关地方和部门,核实情况,据实处理,重要问题的解决还要反馈结果。
  中国新闻周刊:我们了解到你到山西后,马上密集地展开调研,能否介绍一些调研情况?
  袁纯清: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尽管我过去也了解山西的一些情况,但缺少全面的、直接的、系统的了解,而如果没有直接亲身的感受,没有一手的材料,就很难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决策,所以说到山西的第一件任务就应该是调查研究。但就当时来说,调查研究不光是基本的方法,也是第一件最要紧的事。一同调研的同志讲我是日夜兼程,在35天时间除处理日常工作外,集中到11个市及县、企业进行调查。我是5月31日到任的,这是一年中生产和发展各个方面进入节点的时间,容不得我有更多时间坐下来听、来了解。这个时间节点要快,否则时间过去了,再有什么想法推行起来就慢了半拍。全省119个县(市区)中,我已经去过近70个,有不少去过不只一次。
  第二个就是还处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当口。当时我提议确定了19个重点课题,从我开始,省长、所有省委常委、副省长每人领衔一个和“十二五”相关的重点课题,进行专题调研,也是基于这个目的。调研结束后,我们用3天时间坐下来集中研讨,把山西发展的重大问题都梳理了一遍,为制定好“十二五”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集中调研那一段时间,可以说是白天看点,晚上座谈。11个市,基本上是一个市一天半到两天时间。晚上开会,市里先谈情况,然后我根据事先的研究,实地的感性认识,讲感受,讲意见。尽管有点走马观花,但也是一次高强度的调研及施政活动。我以为,一方面到老百姓当中,到基层去,到第一线去,去感受,去体会;另一方面,人家也需要了解你在想什么,也要感知你。通过这次调研,我很快地把自己一些基本的想法、基本的理念讲出来。实际也是上下“对表”,形成共识,聚成合力。
  中国新闻周刊:听说在这次调研过程中,你还给一些地方的发展提了新的定位。
  袁纯清:我经过反复思考给不少市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意见,比如说运城,我提出要成为山西向东向西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以前就没有过这样的定位。我提出首先要融入到西安,要和陕西渭南、河南三门峡、洛阳互动,要进入郑州等经济圈。这样运城就跳出了原有的发展眼界,开拓了发展空间,延长了发展半径。
  再就是大同,我把她描绘为塞上古都、大佛名城,因为北魏在此建都,有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这样一概括,就有了历史感、有了文化味,就提升了她的价值。我以为,一个地方的正确定位,就是价值提升,就是科学目标,就会产生多种效应。
  
  “转型就是要破解煤炭资源的诅咒”
  
  中国新闻周刊:看了一圈后,和刚到山西时,心理上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袁纯清:可以说,通过调研,通过一段时间对山西的了解,给我带来的是信心。因为山西不仅有资源,更重要的是有创造力、精神力。远的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明清时代驰纵三四百年的晋商说明的是山西的创造力,太行儿女浴血抗战所孕育的太行精神是精神力,还有现今的“右玉”精神,这些都鼓舞我、激励我。我认为哪里都有困难,总会有解决困难的办法。我更愿意发现优势、增长点、闪光点。
  中国新闻周刊:听说这一系列调研,是构成外界所关注的去年7月29日你的长篇讲话中提出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基础?
  袁纯清:这篇讲话长达六十八页,应该说是调研的一个成果。集中了山西的经验和智慧,不完全是我一个人的,调查研究来自山西的干部、群众、来自我们的班子。
  我们提出转型和跨越,转型就是要破解煤炭资源的诅咒,摆脱单纯依赖煤炭资源的困境,同时提出关于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七条路径,以及四个大概念: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总体的目标就是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再造一个新山西。
  中国新闻周刊:听说讲话稿是你自己写的?
  袁纯清:每次重要讲话我都有深入思考、拟定提纲的习惯。“7・29”讲话的提纲、指导思想来自于我对山西的调研和思考,包括具体写一些段落。其中提到加西亚的信和执行力等。
  
  “执行力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新闻周刊:谈到执行力,这是一个很实在的话题。外界对山西干部群体的执行力还是存在一些质疑的。
  袁纯清:执行力对于任何地方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是个十分严肃、十分重要的话题,山西也不例外。没有好的执行力,再好的蓝图也是空文,到手的机遇也会溜走。省委要求领导干部把执行力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增强执行意识,创新执行方式,提升执行效能。强调要完善科学决策、部署运作、操作落实、监督奖惩“四位一体的”执行机制,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确保见效。同时要加强对重要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到有部署就有执行,有执行就有监督,有监督就有反馈。比如,在策划、布局项目的同时,要高度重视项目的推进和落地。如果说策划、布局项目体现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决策力,那么推进和落实项目则主要考验我们的执行力。
  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我对同志们说,有一本有趣的书叫《把信送给加西亚》,在1899年出版,很快销量即达4000万册,激起了无数人的热血和激情。该书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罗文奉美国总统之命去给古巴丛林中的加西亚将军送信。罗文不认识加西亚将军,也不知道加西亚身在何处,但历尽艰辛,出生入死,终于把信送到加西亚手里。一百多年来,“罗文精神”被许多管理者奉为圭臬,成为执行力的象征。我强调说,之所以讲这个故事,是提示我们的干部,要有点“罗文精神”,山西需要“罗文精神”,要不怕困难,着力执行。
  中国新闻周刊:那你认为,对于“再造新山西”这样美好的蓝图,执行力来自哪里?
  袁纯清:我们现在在抓作风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在制度层面剖析,要流程重构,优化办事制度。干部除了树立要依法行政,建立服务政府理念,还要搞流程再造,不需要的环节该省要省,七天要盖的章变成三天行不行?这就要求减少审批,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实行首问责任制,办事限时制,工作责任制。
  中国新闻周刊:你曾说,干部作风和执行力息息相关,山西是怎样转变干部作风的?
  袁纯清:我们的工作很具体。首先我们处理了一批违反工作纪律、吃拿卡要的工作人员。其次我们开了学习弘扬右玉精神动员大会。右玉县解放以来18届领导班子从上到下、老老少少栽树,这就是一个良好的政绩观,这也是作风,是人生观世界观,正面宣传,就是要让大家要踏踏实实做事,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利用这个典型,所有处级干部都实地参观学习,一律自助餐,而且规定不让上酒,同时对照右玉精神召开民主生活会,找差距。
  去年10月份,我们还搞了全省的一个市一天半的观摩检查,书记和省长带队,所有市委书记、市长,重要厅局领导都参加,一个市一个市滚动。对全省11个市重点工作、项目建设和民生工程情况进行了观摩检查。这次观摩检查,实地查看了140多项重点项目和工程,规模大、规格高、内容实。白天看,晚上点评,所在市领导汇报不许超过三十分钟,厅局长点评,每人不超过五分钟,只讲缺点和工作建议,大家都有压力,执行力也就出来了。这都是作风改变。
  
  “安全生产,同样是第一要务”
  
  中国新闻周刊:煤炭安全一直都是山西的头等大事之一,你怎样看?
  袁纯清:一段时期,山西煤炭生产事故多发频发,代价沉重,使不少家庭失去了幸福,现有十几万因伤致残的煤矿工人,许多干部因安全事故问责受到追究,这些都给山西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对山西而言,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就没有人民的幸福,安全生产同样是第一要务。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山西这几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狠抓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为安全生产构建产业和工程基础。全省矿井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淘汰落后产能2亿多吨,单体矿井平均规模达到90万吨以上,下一步要全面推进机械化开采、信息化管理。二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在原有基础上,去年新出台12个行业118条安全生产具体规定,建立充实了专门监管队伍,实施了严格的责任制度。三是深入推进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狠刹要生产不要安全、要钱不要命的恶劣之风。近几年,煤焦领域查收的违法违纪资金达322亿元。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山西煤炭安全的形势如何?
  袁纯清:经过全省上下的艰苦努力,安全生产扭转了被动局面,煤炭生产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我给一个数字概念,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在2009年减少1018人的基础上,2010年又减少505人,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从2009年的0.328下降到0.187,比全国的0.749低0.562,创历史最好水平。但是,我们深知,必须始终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由明显好转向稳定好转转变。★

推荐访问:山西 诅咒 煤炭 山西要破解煤炭依赖的“资源诅咒” 山西资源诅咒的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