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法国最著名的书,现在仍是]法国著名建筑

  63年前,一本法国人写的童话《小王子》在美国首次出版,而法国人却只愿意记得它的法国出版日――1 946年4月,并高调为它过这个“来历可疑”的60岁大寿,足见其用心之良苦
  
  好吧,我们就尊重骄傲的法国人的意愿,再来纪念一次《小王子》诞生60周年吧。尽管三年前,全世界已经大张旗鼓,为同一个生日大大热闹了一番。
  本来是这样的:《小王子》于1943年在美国首次印行,三年后才在结束战祸的自由法国正式出版。但是,法国人在文化问题上向来可以骄傲到不讲理的程度,《小王子》在美国那三年就算虚岁好了,正式年龄一定要从它回到法国老家时算起。
  所以今年4月,他们用法语来宣布《小王子》刚满60周岁。
  
  生日快乐,小王子
  
  根据《小王子》官方网站(www.1epetitprince.com)的最新数据,此书已在全世界售出了8000万册,仅在法国的销量就有1100万,并被译成160余种语言,最新的几种,包括北非一部族所使用的柏柏尔语,以及南美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所讲的奇楚亚语。
  它的中文版本估计已有上百种之多,仅在台湾一地,便出版过50余种不同版本。2000年,在纪念作者圣埃克絮佩里百年诞辰时,北京的书店里竟然有八种新版《小王子》同时上架销售。
  这些数字使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法国图书。在法国本国也是如此几年前,在一项民意调查中,法国人毫不吝啬地将20世纪最佳法语图书的桂冠给了《小王子》,在它的身后,是《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一连串伟大的现代文学经典。
  今年这―回由法国人筹办的《小王子》60大寿,庆祝活动仍将遍及世界,两出新版的舞台剧作为重点节目,分别在巴黎的米歇尔大剧院和德国的卡尔斯鲁厄歌剧院上演。
  
  《小王子》遭遇《哈利・波特》
  
  似乎人人都爱《小王子》就连美国的红歌星麦当娜都说,这是她最喜欢的童话。所以几年前,法国人还在得意洋洋地到处宣称,他们的《小王子》就影响力而言,在历史上仅次于《圣经》。
  现在他们不这么说了,是因为有了《哈利,波特》。英国小巫师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以风卷残云之势横扫世界,不仅
  夺去了“《圣经》之后”老二的位置,还深入法国社会,进入了法国人的家庭、学校和图书馆,在畅销书榜头名的宝座上长居不去。
  这一切,让法国的文化卫士们深感不安。这几年来,你可以听到义正辞严的声讨,苦口婆心的规劝,其中不乏上纲上线的语言,诸如将《哈利・波特》现象斥为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野蛮侵略。
  放眼全世界,恐怕再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法国这样,对自己的文化地位如此耿耿于怀。今年3月,希拉克总统在欧盟首脑会议期间,公然打断同胞安托万・赛耶尔用英语进行的演讲,当众质问他为何不讲法语,并怒而离席,以示抗议。堂堂一国之首脑,做出如此不顾外交礼仪的举动,足见法国人面对法语和法国大国地位不断丧失时的忧急心态。
  在这样一种情势下,法国高调纪念《小王子》,宁肯为它再过一个来历可疑的60岁大寿,足见用心之良苦。
  
  《小王子》还有生命力吗
  
  薄薄的一册《小王子》,不过百十来页,而《哈利・波特》仅前六部,便已两千余页,两者显然不在一个重量级上。但它们之间的不同,远非字数一项。
  《小王子》是一部非常特殊的童话。它是寓言式的,散文化的,又是安静的和伤感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脱离尘世的死亡的某种赞美,又有对柏拉图式爱情的怀恋。大多数孩子喜欢看环环相扣的紧张故事和喧闹的场面,看汤姆猫追杰瑞老鼠,看好人捉弄坏人,为恶作剧哈哈大笑。可《小王子》却一反孩子们的这种天性,那些典型的现代童话要素,它一概没有。主人公所住的B612号小行星“比一幢房子大不了多少”,他的世界小而寂寞,他少言寡语,孤独而多愁,喜欢看日落,最多的一次,是在一天之内看了太阳43次落下自己的星球。
  孩子们总是渴望快快长大,《小王子》却在极力赞美童真的同时,充满了对我们成人世界的厌恶,故事中,国王、商人、醉鬼和点灯人终日忙碌的,全属虚妄的、毫无价值的东西,极具工业化社会和成人世界的特点。
  显然,《小王子》不是最适合孩子们看的童话,至少不是最适合青春期之前的孩子们看的。它是一个冒险家知识分子,一个失去了祖国的飞行员在战乱时代和流亡生活中的冥想,全然不同于在安静的火车和咖啡馆里构思出来的狂野的《哈利,波特》。《小王子》是童话,但更多是给我们这些大人看的童话,正如圣埃克絮佩里在前言中所写,“每个大人都曾首先是孩子(而很少有人记得这一点)。”
  法国人为了承载《小王子》的法语,以及它头号经典童话的地位,不惜与《哈利・波特》苦战。作为中国读者――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我们没有这种悲壮的文化负担,它们都是好童话,只是彼此之间迥然有异。《哈利・波特》讲了一个好故事,有身世之谜,有神奇的巫术,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复仇,更不缺令人窒息的千钧一发,以及危机四伏的阴谋。而《小王子》带来的体验,将使孩子们更有可能获得意外的发现――那将不仅是一次情感上的,也是哲学上的启蒙与历险。有慧根的孩子会为了这种全然自我的孤独而感受到快乐,哪怕今后时隔多年,想起这一次不同以往的阅读经历,也仍然会为之激动不已。

推荐访问:法国 的书 仍是 它曾是法国最著名的书,现在仍是 法国著名的书 它曾是法国最著名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