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下行”是新时期强化党魂的创举] 经济下行时期

  以“干部下行”为标志的干部走基层活动开展近两年来,成效显著。这场具有强大生命力、深受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欢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创新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一)
  这次干部走基层活动开展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开展干部走基层活动绝对不是偶然的。它是这些年来,我们党内历次重大活动,特别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继续和延伸,并且是从领导层面、从领导干部向基层延伸,从党内向党外延伸,使之落实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人。总的看,开展干部走基层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客观现实需要;是破解或者说攻克我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上面临的时代性世界性难题的客观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使党的自身建设带动和引领全社会,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客观现实需要。用更深邃的历史眼光来看,它是一次如何找到一种持续不断的动力,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走下坡路,永远为人民执好政,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成功尝试。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政党可以做到这一点。
  在社会转型时期,稳定问题、和谐问题尤显重要,但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难度很大。不稳定的因素具有复杂性、多变性、隐蔽性和爆发性,一点小事搞不好就会“炸锅”。
  从执政党自身来说,执政这么长时间了,一些党员干部处于一种麻痹、麻木的状态,似乎对什么都提不起劲。既缺乏为党的崇高理想奋斗终生的雄心壮志,又缺乏埋头干事的激情,整天打的是自己的“小算盘”。明明是一定级别的党员领导干部了,他们非但不能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为党分忧,为中国共产党的未来求贤若渴地发现和培养人才,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打下人才基础和组织基础;却反其道而行之,嫉贤妒能,冷落、排斥、压制、打击人才,逼使一些优秀人才流失掉。这些领导人没有党性可言,庸俗、市侩,理想信念、为党奋斗终生的精神消亡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如何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以及忠诚的党的骨干力量不足的危险,确实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对此,我们如何应对?
  中国如今面临的国际形势,对我国有利的因素和不利的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有时难以分辨。特别是不利因素具有的挑战性和危险性,都要比过去大得多,它们可能迅速积聚放大,迅速扩散传播,一下子把我们牵连进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要中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会有人不高兴,一定会不断遭到世界上各种敌对势力和落后势力的攻击,他们会不断变换花样,采取各种“文”和“武”的手段,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和“演变”。这将是一种长期的过程。如果我们麻痹大意,或者处置不当,就会“覆舟”。
  在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伟大创造力的党。这种创造力来自基层,来自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干部走基层活动就是我们战胜国内外各种严重困难、应对国内外各种严峻挑战的强有力抓手,它是我们党在执政整整60年之后极其关键的历史时期,巩固已经取得的成就,始终保持党的生机活力,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向前进的有力保证。
  (二)
  开展干部走基层活动,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来的。2010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广泛深入开展干部走基层活动。习近平同志也对开展干部走基层活动提出明确要求。紧接着,中组部、中宣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干部走基层活动动员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中央干部走基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李源潮同志在会上进行了具体部署;随后,中央转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干部走基层活动的意见,明确“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是干部走基层活动的总要求;此后,各地区各部门纷纷成立干部走基层活动领导小组(或指导小组),召开会议,下发文件,进行具体安排。活动开展以后,胡锦涛总书记、习近平副主席对干部走基层活动先后多次批示,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也都对活动提出了重要意见。作为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的李源潮同志,更是亲力亲为,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去推动。各地区各部门的“一把手”也对干部走基层活动高度重视,亲自抓、亲自撰写文章,扎扎实实推进这一活动。领导重视,这是干部走基层活动的一大特点。
  上级领导指导开展干部走基层的过程,就是推动基层努力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和实现党的发展目标的过程。活动开展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各级创争办领导小组,不断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广泛接触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面对面沟通、一对一交谈,了解干部走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的实际进展情况,并进行督促检查。搞得好的,给予鼓励表扬,进行总结和宣传推广。搞得差的,进行批评指正。发现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出现了一种十分可喜的现象: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下基层的密集度,是前所未有的,或者说是不多见的。从2010年底、2011年底各级领导干部走基层和参加群众评议的情况来看,社会上、基层中,交口称赞干部下基层活动,产生了极好的效果。
  干部走基层确实抓住了一个很重大、很关键的问题:由于社会精英人才大量集中在党政机关,基层的力量薄弱。如此强大的机关力量如何运作呢?如果只是开会、发文件、作指示、提要求,从材料到材料,从会议到会议,很强的机关力量并不深入基层,并不具体去操作,长此下去,无疑就会造成机关严重脱离实际、严重脱离群众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广大的基层和人民是全党争先进和创优秀的主战场。干部走基层,就是要使先进政党的骨干和领导力量回归到人民群众中去,就是要逐步淡化领导和群众身份上的上下差别,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1年的“七一”,显得不同寻常,因为它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次党的生日前后,掀起了评先选优,人人学先进,人人赶先进,人人超先进的热潮,形成了一种昂扬向上的主旋律和浓厚氛围。杨善洲、沈浩、郭明义、文建明、李林森等一批在干部走基层活动中涌现的全国典型人物,以及各地推出的众多典型,他们的先进事迹使人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它告诉世人:只有高度重视先进人物的存在,只有不断产生更多的先进和优秀,不断扩大先进和优秀的覆盖面,才称得上是干部走基层,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高度重视先进人物的宣传,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历史进步的一条重要经验。毫无疑问,干部走基层活动把它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生动、有效的宣传伴随着干部走基层活动的整个过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反复地、不间断地、全方位地、深层次地宣传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先进和优秀的思想和行为,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共鸣。人民网、新华网干部走基层专栏中一篇篇好文章,很快就被全国各地几十家、几百家网站转载,从而影响了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乃至过亿的人群。一些基层单位还把其中的精彩的格言警句贴在墙上,基层党员和群众把它们抄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大家学先进、思先进,形成千军万马赶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宣传,不断地宣传,贴近基层实际的宣传,贴近党员群众的宣传,这是指导干部走基层活动很有成效的一招。这种强势的宣传工作也会转化成为强大的生产力。
  (三)
  此次干部走基层活动有别于过去历次党内活动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直接涉及了社会分工问题。党内活动和党的建设,不仅组织部门在抓,而且宣传、统战部门也加入进来了。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卫生、民政、司法、财政、工商等各个行业系统也都加入进来了。这不是指仅仅作为成员单位、采取联席会议这种方式,这种方式过去就有,而是指真正把担子和责任交给他们,真正让每个行业系统名副其实地成为干部走基层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主体责任者,而不仅仅只是作为成员单位挂个名而已。这次干部走基层活动,除了成立中央干部走基层活动领导小组之外,又分别成立了中央国家机关干部走基层活动指导组,中央直属机关干部走基层活动领导小组,中央企业干部走基层活动领导小组,教育系统干部走基层活动领导小组,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干部走基层活动指导小组,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干部走基层活动指导小组,全国社会组织干部走基层活动指导小组,全国城市街道、社区干部走基层活动指导小组,律师行业干部走基层活动领导小组,财政部干部走基层活动领导小组,等等。也就是说,在中央干部走基层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个行业系统的作用,让他们独挡一面,独立自主的负责,成为干部走基层活动的有力“方面军”。这样做的实践效果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干部走基层活动的主要着眼点在基层,主要是指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创先进、争优秀。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抓基层打基础;做好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其他各方面工作,也要抓基层打基础。教育、卫生、民政、工商等各行业系统,其工作重心和重点也在基层。基层搞不好,这些行业系统的工作是不可能搞好的。因此,干部走基层对他们来说,不是额外的负担,就是本身份内之事。干部走基层活动使各个行业系统清醒地看到了加强各自基层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于是,在活动中,他们不断地深入到各自的基层单位去指导、去督促、去解决问题、去总结经验、去建立联系点,广泛接触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一些行业系统干部走基层活动指导小组的领导成员,在一年中,几乎跑遍了31个省市区。大江南北,广大基层单位,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抓党建是全党的事,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有责任。干部走基层活动按照“全党抓党建”的思路,按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各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求,努力调动和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大家都来关心党建,都来重视党建,都来加强党建,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合力。干部走基层活动的过程,成为社会分工更加科学合理的过程。专业化、精细化的社会分工是必要的,现有党委各工作部门和政府各工作部门的分工也基本上是合理的。但是,如果不注意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也会存在不少问题。我们知道,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不是单个部门所能完成的,它涉及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必须通力合作和统筹协调才能实现。如果只从各个部门自身的角度甚至部门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就不可能清醒地知道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究竟在哪里,也不可能清醒地知道如何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以及服务的重点和切入点是什么,这样是不可能服务好的。坦率地说,如果没有大局意识和统筹协调的思想,就是要把各个部门自身的工作做得很好也是不可能的。各个行业系统抓干部走基层、抓党建,实际上也是有利于更好地履行各自的职责,是“双赢”。比如,工商行政管理局系统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干部走基层和党建工作,就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其对非公有制经济监管的职能;统战、工商联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干部走基层和党建工作,就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两个健康”的目标,即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很显然,其他各个部门系统也是如此。把党建工作融合到业务工作中去,有利于更好地保证和促进业务工作的完成;把业务工作融合到党建工作中来,有利于党建工作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四)
  怎样指导干部走基层活动?除了前面所述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功夫下在基层党组织身上。
  在干部走基层活动中,各级党委、各级创争办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把它放在了十分突出、十分显眼的位置上,甚至摆在了决定整个活动成败与否的重中之重的位置上。这是此次活动又一个比较大的、比较突出的特点。因为,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中开展干部走基层活动,主要承担者就是基层党组织,它们的一举一动,关系到活动的成败与得失。这是事物发展中的关键链条,是联结上下左右的枢纽,理所当然地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从活动一开始,各个方面对基层组织建设就没有放松过,就一直牢牢抓住不放。努力帮助解决基层党组织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努力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指导基层党组织强化功能,增强生机活力。离开基层党组织,干部走基层活动是无法进行下去的,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基层党组织强,党的事业和基础就强;基层党组织弱,党的事业和基础就弱。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条铁的规律。
  中央把今年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毫无疑问,这是把在干部走基层活动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进一步推向了高潮。这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冲刺年”、“加油年”,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一位地方同志形象地说:今年要打一场“大战役”,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基层组织建设这场“大战役”打下来。好比是过去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一样,不惜一切代价打下来,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大大提前了。当然,“三大战役”不需要年年都打,但短时间内,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三大战役”是非常重要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同样的道理,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常抓不懈,但长期任务也要有阶段化目标,否则借口是长期任务,每年不急不慢、不痛不痒地抓,实际上是一种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的态度。今年我们要下决心采取非凡之举,集中优势兵力,动用一切资源和力量,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打一场固本强基、抓基层打基础的攻坚战,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亮点纷呈,其中一个很大的亮点(当然也是难点),就是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绝不是一个小问题。现在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总量、税收、就业都占了很大的比例,在其中工作的员工数量就接近2个亿。从数量上看,工人阶级已经相当集中在非公有制企业,税收、财政、民生很大一部分是靠非公有制企业。试想,在我们党治国安天下的很重要的县(区)这个层面,则几乎都有大量非公有制经济了,在这么一个重大的新领域里面,如果大量的企业没有党的基层组织,长此下去,将会是什么后果?可以断言,如果党在这里缺乏牢固的执政基础,迟早是要出大问题。另外,无论是从企业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看,还是从企业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的热切期盼看,都需要抓紧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这是客观现实的紧迫需要,是长远的历史考量,也是时代的崭新课题。在这个问题上,检验着一切共产党人,包括各级党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眼光、政治智慧、政治敏锐性和大局意识。
  干部走基层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地方开展了在非公有制企业集中组建党组织的“百日攻坚”行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新组建的党组织的比例大幅度提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外,许多地方还从领导体制、功能定位、书记队伍和出资人队伍建设、经费场地保障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实施重点突破的同时,干部走基层活动开展以来,上级各有关方面对农村、社区、国有企业、机关、学校等其它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同样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下了很大的功夫,想了很多办法,致力于巩固扩大一批先进的基层党组织,推动提升一批中间状态的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一批后进的基层党组织,致力于提高整个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水平。实践证明,抓和不抓,结果就是不一样。
  干部走基层活动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能单是就基层抓基层,基层党建需要上级的有力支持;有些问题虽然出现在基层,但根子却在上面。在干部走基层活动指导基层的过程中发现的这一问题,以及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的措施办法,极有价值,极为宝贵。
  大大强化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这是干部走基层活动立下的一个大功劳。它使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更加彰显出来,加快历史发展进步的作用更加突出。因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在基层、在企业,如果企业这个经济“细胞”不行,整个经济发展就不行;除经济之外的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主体在基层,基层单位如果不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就不行;全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在基层,基层如果不稳定,整个社会就难以和谐稳定;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发挥的基础在基层,基层如果不行,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很可能就会落空;因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分布主要在基层,基层如果不行,团结凝聚人民群众也就不行。
  通过干部走基层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政治和经济应在哪里实现有机结合?在基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应在哪里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最终要在哪里去落实?在基层。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要到哪里去找答案?在基层。因此,基层,也只有基层,才是推动历史发展进步最值得关注的地方。高度重视基层,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英明的生动体现!
  干部走基层的实践,让我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整体结构和功能作用,党的建设的状况,以及党领导的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状况,都应当到基层党组织中去寻找,都应当到基层党组织中去观察和分析。因为,基层党组织离现实最近,离人民群众最近,对真实情况反应最敏感最直接。
  我们必须确信:不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而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是上级机关决定广大基层和人民群众的历史命运,而是广大基层和人民群众决定上级机关的历史命运。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实现其最高和最终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将永远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永远把其组织和工作的根基“往下扎”,永远与人民群众在一起。要坚决防止、抵制和克服各种形形色色的不相信广大基层和人民群众的所谓“议会党”、“政权党”、“精英治国”的错误思潮,大大强化全党重视基层、加强基层的思想理念,大大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大大增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作者: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组副组长)

推荐访问:创举 下行 新时期 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