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吴冠中先生作品中的形式美】吴冠中形式美

  【摘 要】艺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就是点、线、面、色彩、空间、质材等的相对独立的外部形式诸因素的组合,组织关系,这种关系能使人产生美的愉悦与和谐。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吴冠中作品和文章,剖析吴冠中先生作品中的形式美因素,并结合自己的感悟和实践,以此来分析形式美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吴冠中;点线面;形式美;错觉
  艺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就是点、线、面、色彩、空间、质材等的相对独立的外部形式诸因素的组合,组织关系,这种关系能使人产生美的愉悦与和谐。画家追寻形式美便是在掌握这些规律的基础上,在感受生活与创作中运用规律而达到画家表现美的目的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油画家吴冠中先生在追求自然物中蕴含的形式美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其作品和文章在美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画家从生活和平常的事物中,找到了具有形式意义和生命意义的体现绘画本质的形式意味。
  点、线、面规律这种尽可能单纯的构图语言被吴先生大量运用。他用点、线、面的节奏、旋律组合来反映世界,把客观事物的具体性和构图语言的抽象性结合起来,用点、线、面这种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符号式的思维方式,将具体的客观对象的某些特征,抽象出来进行重新组合,从点、线、面的形式中见形象,使构思意图更鲜明、更强烈地展示出来。正像吴先生自己所说:“美的因素和特色总潜藏在具象之中,要拨开具象中掩盖了‘美’的芜杂部分,使观众惊喜美之显露”,“这地方看起来不怎么样,画出来到很美。” ①
  吴先生利用这种规律创造出了不少表现力强、意境深、富有情思的作品。他喜欢画曲尽缠绵、纠结多变的藤,从对藤的观察中他感受到了线条的生命力。如1992年作的水墨作品《情结》,画面中用墨线挥洒出“曲”与“结”的画面表现形式,创造了一种杂乱、纠结、蚯曲的印象。其他水墨作品如1992年作的《汉柏》、1998年作《扎根南国》等,虽然都是用简单的水墨之点、线表现形式,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画家自身寄托的情感。吴先生都是用中国画材料与工具,但与中国传统国画却大不相同,他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在充分吸收西方现代形式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幅幅具有形式美感的中国画。
  吴先生的彩墨或水墨作品主要以线造型,这也充分发挥了中国画材料之美,而油画之美除了它能逼真地模仿自然,更主要地体现在色、形的组织结构之中。吴先生说:“油画之美,体现在形和色的组织结构之中,如只从内容题材等等方面去分析,对美的欣赏还是隔靴搔痒的。” ②吴冠中油画作品同样探索点、线、面的组织美,色块的聚散美,通过运用这些有限的形式元素,创造出富有形式美艺术特色的美丽画幅。《江南人家》(见图1)是画家1980年的作品,画家重点探索其点与面,面与面的组织结构,色彩只有黑、白、灰,给人一种错觉感,画家从客观物象中抽出自己对物象的感受,奏出了黑、白之间的交响乐,把江南民居这种白墙黑瓦,错错落落,重重叠叠的效果加深了。作者有意营造这种初次“第一印象”的错觉感,玩味其平面的结构之美,横、直、宽、窄、升、跌、聚、散、疏、密、大、小……构成了一幅具象中有抽象,抽象中有具象的美之画面。
  吴先生探索形式美感,是在探索视觉中的感觉因素,错觉。错觉往往是在直面大自然或模特写生时产生的,时间是画家的第一眼或写生时的前几分钟。一幅好画也往往是画家感觉感受的表达多少决定的,而感受中夹杂着错觉,表现出错觉便抓住了对自然或模特的感受和第一印象。吴先生的《太湖鹅群》(见图2)打动人心,当第一眼看到画时,我好像真正的在湖边感受着白鹅在水中嬉戏,生动、真实、美这样的词直扑我心!当我细细地品读画作时,发现画家只是用白色的点面聚散,它们环抱其中,有一种韵律感,白鹅的真实只是用红色点出了头和嘴,却生动传神地表达了画家的当时感受。
  学习绘画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的,我亲身也感受到了这种方式。吴先生在谈到绘画教学时说,眼睛教眼睛,意思便是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的眼睛,他说:“画眼不只是一般的观察方法,也可以说是戴了有色眼镜的观察方法。” ③我自己在实践中深受其益。吴先生喜欢画鳞次栉比、密密麻麻的城市房屋或参差错落的稠密山村。他的美之“着眼点”便是鳞次栉比和参差错落的形式美感受,这种喜欢便感染了我的眼睛。大家坐过或都去过汽车站吧,一辆一辆有大有小的汽车或排列整齐或进进退退,汽车的窗口与窗口也来回地交叉回移,下面的路人、客人都变成了点与面的组织形式,汽车的车身变成横直线或斜线,一切都在运动中组织、碰撞,点、线、面、空间它们好像变成活着的了,自由地组织变化。我想这便是探索形式美最好的素材了吧!
  2008年9月我下乡写生实践,其中比较满意的作品《菜籽》(见图3)便是戴了吴先生的有色眼镜,亲身感受到了形式美的重要性。《菜籽》这幅画便是由吴先生的《桑园》(见图4)受到的启发而作。《桑园》把视平线放高,远处是一排具有江南特色的建筑,重点突出有文章可作的桑园,线条和点奏出了生动的旋律。而《菜籽》正好有些《桑园》的影子,远处有一排红屋顶的房子,树木错错落落生长着,房屋下成块的田地由于视平线而压得在画面上只有很短的一块距离,平行地排列着,农夫在田间忙活着,不时会有驴马羊牛经过,前面是大片的菜籽,青青的颜色,长长的枝条,尖尖的叶和果实,引人注目。这些形式打动人心,我画得很激动,很轻松。2009年写生的《莲花池塘》、《红房子》都有吴冠中老先生的影子,却也是在自己激情下的感受后所画,只是借着老先生的影子去感悟形式美,探索形式美!
  附图:
  
  注释:
  ①吴冠中.横站生涯五十年[M].文汇出版社 第76页
  ②吴冠中.沧桑入画[M]. 学林出版社 第269页
  ③翟墨著.圆了彩虹[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第174-175页
  【参考文献】
  [1] 吴冠中.横站生涯五十年[M].文汇出版社.2006
  [2] 吴冠中.沧桑入画[M].学林出版社.
  [3] 翟墨.圆了彩虹[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推荐访问:形式美 感悟 作品 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