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花朵卡通画 哭泣的花朵

  小丹安静、乖巧、不惹事,是那种典型的让老师放心、省心的孩子,在班里,她若不吱声,你似乎只能感觉到她若有若无的存在。二年级下学期开学初,她申请在校午休午膳。过了一个多月,看管午休的阿姨悄悄跟我讲了一件事:小丹睡觉的时候,总是把手放在被子里弄自己小便的地方,小脸涨得红红的,不睡觉!我简直惊呆了!从教十几年,从没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很怀疑阿姨是不是看错了,但是阿姨信誓旦旦地说,她也是观察了很久才敢确定的,不知怎么处理才跟我讲。她还要求我中午亲自去查看。
  午休时间到了。睡室的灯一关,光线立刻暗了下来,空气也变得清凉了,空调机轻柔的发动声像是催眠曲,那些蠕动的小手小脚渐渐不再在空中胡乱划动了。我的眼睛一直落在睡室最左边那个位置,那张粉红的被单,小熊的嘴嘟起来了,多可爱啊。
  睡室安静极了。这时,那张被单,却慢慢地,轻轻地,小小地,抖了起来,像是抖米糠似的。
  我屏息凝视,像只小猫一样,很轻,很轻地靠近。
  她的小脸对着墙,似乎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安详、享受的样子,眼睛闭得紧紧的,一动不动。
  停了一会,被子又抖起来,这回快了些,停了一会,又慢慢地抖……
  如果不是那张被子,谁都以为她睡熟了。
  我很轻地走过去,在昏暗光线中, 俯身看着她的小脸, 涨得红红的。
  我一手放在她的身上,一手抚摸着她的头,嘴俯在她耳朵边,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孩子,好好睡吧。”
  被单的抖动戛然而止。
  连续几个中午,我都呆在睡室。一开始,那张粉红色的被单,依然在某个时刻就动起来。我总是以视察的姿态逡巡,很自然地坐在她的旁边,把她的小手从被窝里拿出来,握在我自己的手里,直到她安然睡去。
  我知道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最后,我从心里说服了自己,决定请她的家长到学校来。当然,不会让小丹知道。
  会议室里,我夸小丹,孩子的优点在这个时刻是用放大镜看的。她的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说话都比较客气。我找了一个话题,含蓄地讲到了那天午休的情景。她的父母的脸色“刷”地灰了下来。谈话在不太流畅的状态中进行。不过,我还是很庆幸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自以为是有文化的人,却是教育的文盲。小丹的父母从小刻苦,换来了今天的出类拔萃,所以在教育上就有了共识:孩子一定要会吃苦,才能优秀。他们发自内心地对孩子给予很高的期盼,从小对孩子的要求是“近乎完美”。比如从四岁开始练钢琴,筷子打断了好几根,就是为了那个优美的手势;学舞蹈,就按照老师的方法,大人站在孩子的后背去踩……小丹这个特殊的癖好在幼儿园时就已经被发现了,当老师告诉小丹父母时,他们觉得那简直是“晴天霹雳”。他们为了纠正孩子这个难以启齿的毛病,用的是棍棒和羞辱。孩子总是在他们的责骂中失声痛哭,发誓痛改前非,结果没一阵子就会被发现故伎重演,然后再责骂,再哭……
  小丹的钢琴弹得不错,那次班队活动她的演奏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家长们的眼睛里流露出艳羡,小丹的父母终于有了久违的一笑,小丹也很兴奋地和同学拥抱在一起。教育孩子刻苦、坚持,那是我们应该做的,但要因地制宜、因时做事。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我们的刻苦相对是带着“饿其体肤,劳其筋骨”的意味,而今天的教育,是不是也要在那种严酷、严厉的氛围之下呢?悦耳的琴声也许暂时能舒缓小丹的情绪,但能否真正消除她被谩骂之后的啜泣?
  只要中午没事,我都会去看孩子们睡觉。我会漫不经心地走到小丹的旁边,握住她的小手,温和地看着她,她也就慢慢地睡着了。
  有一天,孩子的外婆找到我,将近七十岁的老人谈起孙女,禁不住泪眼婆娑。她说,我就是不明白,女儿小的时候,我都没对她这么严厉,为什么她对自己的孩子就这么心狠?我一个老人,天天要跟他们吵,总吵不过自己的女儿,又心疼孙女,舍不得撇下她走开,生怕一走开她连透气的机会都没了。小丹越想改那毛病,越是不由自主地重犯,总会哭着说我知道丢脸,我死就不丢脸了。“老师,你帮帮孩子吧,可怜的孩子,才七八岁,我真怕这孩子就毁在他们的手上啊!”
  我极力创造机会让小丹“起眼”“不安静”。比如,让她当他们假日小队的小队长,做计划,开小会;发本子或者到办公室拿本子,我总第一个点她的名字……我几乎是“溺爱”地让她“出镜”。
  小丹用笔记本做了假日小分队计划,很有条理,并在班里做了展示。当同学们冲着她鼓掌的时候,小丹的脸又一次涨红了,眼里全是兴奋的光芒。虽然小丹过去并不是生活在角落里,但是现在她经常地在伙伴们面前“亮亮相”,直到这种亮相,不仅小丹自己,就连我和其他的孩子都似乎感觉到,她本来就是这么优秀的。
  第三个月的时候,小丹不在学校午休了,她去了校外托管。我再请了她的父母见面。我拿出小丹做的小组计划,告诉他们,这是小丹自己做的,其他人没想到的事情,小丹做到了,“孩子其实一直都是这么优秀的。”
  她的爸爸似乎松了一口气,脸上有那么一点点的喜色:“我知道我们的孩子不错。
  我坦言:“孩子的压力太大了,再优秀的花朵,有一天承受不了那样的压力,就会早早凋谢。”
  他们沉默。
  我继续说:“孩子这么小,她其实根本就不懂性的羞耻,如果大人强加给她,只会让加重她内心的负罪感。每天晚上,如果坐在孩子的旁边,握着她的手,跟她说说话、讲故事,转移她的注意力,一直等她睡着了再松手,孩子的习惯一定能慢慢地改正。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他们互相看看,想了一会说:“我们试试吧。”
  小丹去了托管,我不能去问她在托管时的情况,她的父母也没有跟我主动联系过。再后来,小丹上三年级,我和她不在同一个校区。偶尔,那张安静的小脸、粉红的被单会悄悄地在心底若有若无的浮现。我总是怅然若失。教育只是理想主义者的职业,只是在当下,我所能做的,就是在曾经的日子不动声色地把小丹内心的焦虑曝晒,让湍急的漩涡尽量地靠岸,或者减缓速度,化成平流……
  前段时间准备开家长会,我在班里点了几个学生的名字,请孩子回去提醒家长会后留下。下课时,一个男孩找我,嗫嚅的,说是不想见家长。我知道他第一次单元测验考得不好,妈妈平时对他特别严厉。他爸爸说,有时妈妈走到他身后看他写作业,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抖几下。看着平时不主动说话的孩子,这次为了“见家长”主动找我,我心里明白那张卷子和家长会对孩子造成的压力。
  没有评讲试卷前,我找了借口,让这个孩子单独再做了一遍卷子。这次,他真的比第一次考好了。我指着卷子说:不错,需要掌握的你基本都掌握了,数学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有趣的。孩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点头说是。
  家长会后,我拿着第一张卷子和他的爸爸单独谈话。我坦言,现在对我来说,消除孩子对学习的恐惧和不自信,比他拿什么样的成绩更重要。如果孩子真的从心里认为自己“不行”了,那就是真的不行了。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现在的孩子还会唱吗?有人说,长大就是一个不断从自己的衣兜里掏出珍珠和巫婆交换的过程。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宁愿放声大哭,也不要长大。

推荐访问:花朵 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