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新探:事业观政绩观

  [摘 要] 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这是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又一个必须要正确地树立和坚持的新三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有不少真知灼见,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目标的事业观、以革命的精神为状态的工作观、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的政绩观,对党的领导干部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马克思、恩格斯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他们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共产党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列宁在总结俄国工人运动和世界各国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特别是十月革命后,列宁总结执政党领导的经验教训,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没有专门撰写过关于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问题的专著,但在他们的众多著述中仍可寻觅到关于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诸多真知灼见。
  一、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目标的事业观
  历史上很多伟大的思想家都是早熟的,马克思也不例外。17岁时,他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就对事业观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尽管当时他还不是个共产主义者。马克思此时已经明确了他一生为之奋斗的职业理想——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他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他完成了自己一生最为壮美的职业宣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2
  在这里,马克思所说的职业和事业是同一个概念,不是狭义上所指的某种谋生的具体工作。在马克思成为共产主义者之后,他的事业观由抽象转为具体,这就是无产阶级事业。马克思在他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共产党宣言》一文中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马克思恩格斯将无产阶级事业表述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事业,这也是无产阶级事业的本质特征。他们还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
  当然,马克思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开拓者,他们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是革命——推翻资产阶级,解放无产阶级。1866年8月13日,马克思给保尔·拉法格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已经把我的全部财产献给了革命斗争。我对此一点不感到懊悔。相反地,要是我重新开始生命的历程,我仍然会这样做”2。这是马克思革命事业观的直接表白。1883年3月7日,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2可以说,这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事业观的概括,与马克思的自我评价惊人地相似。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2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事业观,以无产阶级尤其是共产党人为主体,以暴力革命为手段,以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为直接目的,以解放全人类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列宁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开拓者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同样认为无产阶级事业就是为大多数人谋取利益的事业。列宁清楚地知道,俄国革命是人民的革命,俄国革命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他说:“新政权是大多数人的专政,它完全靠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2“对我们来说,大多数人的意志永远是必须执行的,违背这种意志就等于叛变革命。”他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指出:“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法律”。列宁对大多数人利益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二、以革命的精神为状态的工作观
  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革命性和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而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的核心精神。马克思恩格斯一生都在从事革命工作,并用“革命精神”来从事工作。恩格斯曾这样评价马克思:“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的满怀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2但是,马克思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相当乐观:“我的劳动是自由生命的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2
  “用革命精神工作”是列宁对共产党人的要求,也是列宁工作观的集中体现。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高度赞扬了莫斯科——喀山铁路员工中的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在1919年春季组织的群众性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他说:“‘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是一个十分宝贵的例子……在实际上证明了他们确实能像共产主义者一样工作”。他在文中还指出:“你要证明自己能为社会、为全体劳动群众无偿劳动,能‘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模范地进行工作,然后你才有权取得‘公社’这个光荣称号!”2
  同时,列宁还强调共产党人不仅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还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1922年他在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有罪的人是找不到的。这无非是常见的俄国知识分子不会办事的积习——手忙脚乱,毫无章法。”“应当想到这一起码的文明作风,处理事情要考虑周到。”他认为共产党员要深思熟虑,“办事能井井有条”,“要善于正确地安排工作,使工作不落后”2。在工作作风上,他对官僚主义深恶痛绝:“可恶的官僚主义积习使我们陷入滥发文件、讨论法令、乱下指示的境地,生动活泼的工作就淹没在这浩如烟海的公文之中了。”他告诫全党:“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2
  列宁非常重视对工作进行有效的检查。他在改组工农检查院这件事上指出:“我认为,应该从我们在高级劳动研究所等等方面已经搞起来的那些机构中挑选出少数几个来,检查他们是否完全认真地工作,只有他们的工作确实符合现代科学的水平,并能使我们得到现代科学提供的一切成果,才能继续工作。”2针对日益严重的官僚主义,列宁提出了进一步强化人民监督主体作用的问题,提出要到工人和农民中去发掘新的力量来充实监督队伍。列宁要求全党,要大力发展、加强和扩大工农检查机构,要“把全体劳动群众,男子特别是妇女,都吸收来参加工农检查工作”。2
  不仅如此,列宁还非常重视学习要与工作相结合。当时俄共中有专业文化知识的人并不多,他说:“应当承认,也不怕承认:百分之九十九的负责的共产党员被派去干的并不是他们现在就胜任的工作,他们不会干自己那一行,现在应当学习。”要使共产党员“学会工作方法和胜任工作任务,还应该对他们进行长期的培养。”他特别指出:“还有些人怀疑:把学习和业务结合起来是否合适?我觉得不但合适,而且应该。”这些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如何处理学习与工作、工作与专业的问题仍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列宁的工作观不仅有其对工作的指导思想、态度、作风、方法的深刻认识,还有判断工作成败得失标准等的独到见解。可以说,列宁的工作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全面具体,是马克思主义工作观的突出代表。
  三、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的政绩观
  严格意义上说,作为革命党人,思考政绩还没有提上马克思恩格斯的日程。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思想内含着对政绩的认识却是不容置疑的。比如,马克思在1877年11月10日写给威廉·布洛斯的信中说:“由于厌恶一切个人迷信,在国际存在的时候,我从来都不让公布那许许多多来自各国的、使我厌烦的歌功颂德的东西”。2可见马克思对于个人的功名看得很淡。如果将此认识上升为政绩观,也就是务实的而不是虚浮的政绩观。事实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884年就指出,历史活动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该历史活动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群众的利益,因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2。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之上的群众观点则昭示人们,在党的一切活动中,除了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也就是说,所有政绩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创造,政绩绝不是某些领导人的个人功绩。
  列宁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对于政绩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他曾说:“把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这是我们的不可抹杀的功绩。”“正如一家白卫分子的刊物所说的,我国的国家机关有400年的积粪,而我们用4年工夫就清楚干净了——这是我们最伟大的功绩。”2在列宁看来,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通过革命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是共产党人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大的政绩。当然,作为一个伟大领袖的政绩观,它体现的是一种宏观的而非具体的,长远的而非短视的政绩观。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成果由群众认可,是共产党人基本的群众观。它深刻地影响着共产党人的政绩观。列宁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只靠共产党员的双手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幼稚的、十分幼稚的想法。共产党员不过是沧海一粟,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2列宁认为事业成功应该由人民来评判。依靠人民群众建设国家是列宁的基本观点。列宁在论述国家机关问题时说:“如果我们真正抱定目的要在几年后建成这样的机关:第一,他应当是模范的,第二,他应当得到大家绝对信任,第三,能向所有人证明,我们所做的确实不愧为中央监察委员会这样一个高级机关所作的工作,那我们就必须牢记这一点。”“用缓慢、艰难和非常的办法,经过多次检查,来建立一个真正模范的、不只是由于官衔和职位才受到大家尊敬的机关。”2列宁所说的“模范的”、“大家绝对信任”、“大家尊敬”的机关是靠群众和多数人来评价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成果要由群众来认可,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政绩观。列宁说:“要满足农民的需要,让农民说:‘不管饥饿多么难受,多么痛苦,多么严重,但我看到,尽管我对这个政权不习惯,尽管它很特别,但它带来了实际的、确实可以感觉到的好处。’”他还说:“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可见列宁将群众是否满意看得多么重要,体现在他的政绩观上,就是一切政绩要由人民群众来认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65(1):459~46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1):23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95(1):8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55(31):52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95(3):777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1):306、307
  [7]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6(39):378
  [8]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6(35):170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1):456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95(3):777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95(42):38
  [12]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4):21
  [13]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4):687、688、690
  [14]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7(42:387
  [15]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8(52):300
  [16]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4):788
  [17]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6(38):72
  [18]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4):698、788、793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2008(34):289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2005(2):104
  [21]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4):691
  [22]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4):682
  [23]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4):787、788
  [24]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4):683
  [25]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4):695

推荐访问:马克思主义 政绩观 作家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