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石窟保护修复技术研究] 石窟保护技术概论

  2011年度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邯郸市响堂寺石窟保护修复技术研究》编号:1121103137-3  摘要:石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的石窟文化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存在,因为黄河流域的气候和水文特征独特,导致了石窟所在的自然环境的恶劣。本文以邯郸响堂寺石窟为例,通过对我国古代石窟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以期对现在的石窟修复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邯郸响堂寺石窟;保护;修复;崖面;壁画;
  作者简介:申丽霞(1976-),女,河北武安人,硕士,讲师。
  [中图分类号]:K87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207-01
  佛教东传后,中国的佛教文化通过雕琢石窟进行传播。这些石窟大多散布在黄河流域,如邯郸响堂寺石窟、榆林石窟、龙门石窟等。其中响堂寺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南35公里处峰峰矿区响堂山(鼓山)上,分南北两处。黄河流域的气候和水文特征独特,导致了黄河流域的石窟保存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虽然如敦煌干燥的气候有利于保存石窟中的经卷,但是干燥多风的气候,风沙对于石窟中的佛教壁画和佛教人物塑像就有很大的侵蚀作用。因此,石窟的保护和修复自北凉时代已经存在了。古代对于石窟的保护和修复虽然不如现当代技术先进,但是对古代石窟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有利于掌握了解古时人们保护石窟的方法,从而对现在的石窟修复可以起到借鉴作用,这方面的研究也将填补中国技术史上的空白。
  一、古代石窟面临的威胁和保护修复的动因
  从北凉时代开始,中国人对于石窟的修复和保护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因为人们发现,石窟所面临的威胁有很多,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所以,当石窟完成整个雕塑绘画过程后,石窟每一天都面临着很多挑战。石窟之所以会被修复,原因有如下几点:
  1、石窟的崖面问题
  邯郸响堂寺石窟是石窟崖面问题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响堂寺石窟建于北魏至唐代,期间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其洞窟是在崖面上掏空排列,从现存石窟来看,保存最完整时并不止这么少的石窟。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后来出现的崖面断裂问题。因为响堂寺石窟大多在设计上会掏空石壁,并且营建一个宽阔的前室,随着崖面上掏空建设的洞窟越来越多,密度越来越大,导致崖面的结构不稳定,从而增加了崖面大面积塌方的几率。如果遇到一些大型地震或者其他地质活动,就会引起对洞窟的危害。
  2、自然风沙的威胁
  前文也谈到石窟主要散布在我国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风沙较多,导致很多洞窟的残破、里面建筑结构的风化。由于古人建筑佛教石窟的时候,难免需要使用少部分的木结构,木结构在长年的风沙侵蚀下,往往会腐朽损坏,这些都需要重新进行维护。
  风沙吹进石窟中,清理石窟中的积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建筑石窟的时候掏空崖壁内部,因此石窟内部的承重有限,如果不及时清理石窟中的风沙,石窟也会出现塌方的严重情况。
  3、带有宗教意识的修复
  石窟的宗教性质不言而喻,而因为宗教意识,石窟在很多时候也会进行修复和保护。这种类型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种是因为前期石窟还没有完工,后期进行修补。邯郸响堂寺石窟所处的地区在北魏时期战乱频繁,而很多不同的政权所持有宗教价值观也不同,这样就影响到很多旧窟并没有完工。所以,每当战争停歇,有些人也会进行修补,因而会出现多种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之间同在一个石窟内,也出现了一些石窟内建筑和绘像等设计理念没有统一的关联。
  第二种是前期已经完工,但是后期还进行加工的情况。这种情况有些是家族洞窟的情况,后世的子孙出于为家族增加功德,对家族中前人所修筑的石窟会进行修复和保护,莫高窟的营建,除了树立功德之外,也为了显示出家族的权势。
  二、古代石窟的修复保护技术探讨
  1、石窟的崖面壁画
  邯郸响堂寺石窟的崖面危机上文已有讲述,而石窟的崖面壁画大规模出现是在北魏至有唐一代,那时候的政权对于佛教比较推崇,所以在石窟上有很多功德主出资绘上了很多壁画。无论他们出资什么样的目的,但是在石窟上的崖面绘画这种行为到最后还是对崖面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邯郸响堂寺石窟的崖面结构是砾石组成的,如果表层曝露在外头,经年地日晒风吹和风雨侵蚀就会引起石窟的自然风化,而石窟崖面的外层有一层壁画的保护,因为古代绘画的颜料都较厚,因此防止了砾石结构与外界的直接接触。此外,人们为了保护壁画而在露天壁画的上端简易做成的阻挡风雨的结构,也对保护崖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2、平台建筑的作用
  因为地质活动例如地震一类的频繁,再加上石窟建筑本身承重的问题,导致石窟在建成后百余年间也产生了一些损害,例如某些洞窟的塌方,或者洞窟的壁画沉降到下一层,这些都影响到壁画的保存。大约在明清时期,人们从底层开始修建一二层的平台,这些平台俗称古汉桥,因为平台建筑而让整个石窟崖面得以支撑和保护。
  3、改扩建主室并加固缩小甬道
  因为邯郸响堂寺石窟出现一些崖面塌方、残破风化,或者是出于功德等宗教需要,在很多石窟上都有多种形式的重修、改扩建、加固等工作。后世的人们对邯郸响堂寺石窟进行了不同方式的重修,主要是对甬道的缩小和加固,这些后期修复和石窟的前期整体设计其实是不协调的。但是,这些加固、重修、加建窟檐的举措,使到阳光不能直射进入洞窟,减少了日晒雨淋和风沙的吹入,对保护洞窟整体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4、土坯墙等加固方式
  从现存的石窟崖面上,我们都可以发现很多地方用土坯墙的方式对松动或者塌陷崖面进行加固的情况,另外在其他的崖面我们也可以发现到很多用草泥皮的方式进行加固的现象。这种类型的加固在石窟崖面上广泛存在,这种建筑方式无疑也能对整个石窟的结构起到保护的作用。
  5、水利上保护石窟
  南响堂寺石窟位置在鼓山南麓西纸坊村北,滏阳河北岸,在历史上,滏阳河水是在紧贴石窟底层部分的崖壁河床中流淌的,古人认识到石窟之下所流过的河水会对石窟的主题建筑起到破坏的作用,根基不稳会让整个石窟建筑出现损坏,底层也会有凹陷的状况。因此,很多僧团都进行了史书称为“修堰”的一系列活动,目的就在于防护石窟的底层,避免受到河水的冲蚀。
  参考文献:
  [1]、孙冀东:响堂山石窟造像略论,美术观察,2010.6
  [2]、赵立春:响堂山石窟北朝刻经试论,文物春秋,2003.4

推荐访问:石窟 技术研究 修复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