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 问号的得失等

  有的人说话喜欢用问号“?”,有的人说话喜欢用句号“。”,还有的人说话喜欢用感叹号“!”,甚至有的人说话喜欢用省略号“……”。  喜欢用句号讲话的人,凡事总会给你一个交代或答案;喜欢用省略号讲话的人,只要你虚心探究,也总能知道他的内容;用感叹号讲话的人,喜欢大惊小怪,虚张声势;唯有用问号讲话的人,内容比较复杂。
  问号,有时候是表示善意的关怀,会有好的结果:但是有时候问号也会产生不良的结局。例如,对人问安时说:“你好吗?”你近来如何?这些都是善意的问号。也有的人跟人请示:“你对时局的看法如何?”这些都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最可怕的就是责备的问号:“你来这里干什么?”“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做完?”“你今天怎么起得那么迟?”用这种口气对人说话,其结果就会难以预料。
  有时候我们做人,成了一个问号的人物,这就非常麻烦了。例如人家会问:“他靠得住吗?”“你能信任他吗?”“他有资格吗?”“他能担当吗?”所以,一个人一旦变成问号人物,就很难令人信赖。
  人,要经得起问号,在别人对我们的各种问难之前,我们都能给人正面的、满意的答复,这个人在社会团体里,就比较能站得住脚了。
  做人,也不要经常说些问号的话,句号总比问号要好得多。有的人想找我们做事,我们马上回答:你自己呢?你为什么不做?人家跟我们借一本书,你可以说我没有,但你偏要问:“你为什么不自己去买呢?”这就很容易伤害彼此的感情。
  问话,要有艺术,有艺术的问话是尊重别人,是虚心客气,是求人帮助,但不可用责备的口吻、责备的态度。你再好的意思,问话的时候如果含有责备、反诘,就没有艺术了。
  素材运用 蔡康永很崇尚“说话之道”,他说:“如果我们稍加玩味我们的说话内容和说话方式,会比较懂得别人是怎么形成对我们的印象、怎样定位我们在他们人生中该占的比重。”注意你的说话方式,尽量“口吐莲花”,避免“祸从口出”。
  话题拓展 人际交往的艺术、说话的方式、印象管理、形象
  良心
  田野
  清朝康熙年间,福建出了两位有名的才子,一位名叫陈梦雷,一位名叫李光地。康熙9年,两个人同榜进士及第,同被授予编修之职。陈梦雷与李光地惺惺相惜,亲如兄弟。
  康熙12年,陈梦雷与李光地结伴回福建探亲,驻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突然起兵反清,自立为王。耿精忠分别给陈梦雷与李光地下了聘书,聘请他们二人在小朝廷里担任大学士职务,要求立即上任,否则格杀勿论。耿精忠为了防止陈梦雷逃跑,还把陈梦雷的父亲软禁起来。
  李光地悄悄来到陈梦雷的府上商量对策。陈梦雷分析说,耿精忠必败,但是自己不能丢下父亲不管,劝李光地速速离去。于是李光地想了想,说:“既然弟不能脱身,不如出任耿精忠的大学士,搜集其军事情报,我在外面接应,为清军报信。将来事成之后,你我兄弟共同建功立业。”陈梦雷表示赞同。
  3年后,耿精忠兵败。这时候,李光地利欲熏心,昧起良心,把所有的功劳占为己有。李光地因为向清军提供军事情报,受到了康熙的提拔重用,出任内阁学士。陈梦雷却因为曾经出任耿精忠的大学士而被捕入狱,生命危在旦夕。
  这时候,能够证明陈梦雷清白的只有李光地一个人。可是,李光地坚决否认两个人曾经密谋让陈梦雷做内应的事情,更否认陈梦雷曾经给他提供军事情报。陈梦雷悲愤至极,在牢狱中写下了《告都城隍文》,揭露李光地背信弃义,卖友求荣。
  李光地与陈梦雷都是康熙年问举足轻重的学者,他们之间的纠纷引起了当时翰林院大学士们的高度重视,大家都相信陈梦雷。一时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大骂李光地猪狗不如。大学士徐乾学逼迫李光地向康熙皇帝求情,宽恕陈梦雷。但是,李光地对于陈梦雷贡献军事秘密的事儿,坚决否认。后来,因为李光地的供述,陈梦雷免于一死,被流放到辽宁。
  李光地知道自己对不起陈梦雷,在陈梦雷流放的路上,送去物资资助他。陈梦雷坚决拒绝,并愤然写下了《绝交书》。陈梦雷在辽宁一边教书,一边研究学问,写下了大量著作。康熙37年,陈梦雷回京,担任诚亲王胤祉的老师,主编了著名的《古今图书集成》系列丛书。
  李光地则是青云直上,官至直隶巡抚、大学士、吏部尚书。他为官清廉,学识渊博。但是,因为“卖友求荣”一事,他处处被人唾骂,一生受尽良心的折磨。在他临死之际,他让儿孙们去请陈梦雷来,希望能够当面向陈梦雷谢罪,请求陈梦雷的原谅,可是,遭到了陈梦雷的严词拒绝。李光地悔恨不已,临死不肯闭眼。
  良心在天,人间自有公道在。一个人,不管贫富贵贱,只要有一颗良心,就会幸福一生。否则,你就会像李光地一样,背着心灵的十字架,死不瞑目。
  素材运用 虽然有句话叫做“瑕不掩瑜”,但是一个人如果在原则性、关键性的事情上犯了错,那么他的本质就会被人们所怀疑、所否定。有些道德底线不能丢,比如良知和诚信。
  话题拓展 承诺、良心、名节、做人的底线   有的人说话喜欢用问号“?”,有的人说话喜欢用句号“。”,还有的人说话喜欢用感叹号“!”,甚至有的人说话喜欢用省略号“……”。
  喜欢用句号讲话的人,凡事总会给你一个交代或答案;喜欢用省略号讲话的人,只要你虚心探究,也总能知道他的内容;用感叹号讲话的人,喜欢大惊小怪,虚张声势;唯有用问号讲话的人,内容比较复杂。
  问号,有时候是表示善意的关怀,会有好的结果:但是有时候问号也会产生不良的结局。例如,对人问安时说:“你好吗?”你近来如何?这些都是善意的问号。也有的人跟人请示:“你对时局的看法如何?”这些都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最可怕的就是责备的问号:“你来这里干什么?”“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做完?”“你今天怎么起得那么迟?”用这种口气对人说话,其结果就会难以预料。
  有时候我们做人,成了一个问号的人物,这就非常麻烦了。例如人家会问:“他靠得住吗?”“你能信任他吗?”“他有资格吗?”“他能担当吗?”所以,一个人一旦变成问号人物,就很难令人信赖。
  人,要经得起问号,在别人对我们的各种问难之前,我们都能给人正面的、满意的答复,这个人在社会团体里,就比较能站得住脚了。
  做人,也不要经常说些问号的话,句号总比问号要好得多。有的人想找我们做事,我们马上回答:你自己呢?你为什么不做?人家跟我们借一本书,你可以说我没有,但你偏要问:“你为什么不自己去买呢?”这就很容易伤害彼此的感情。
  问话,要有艺术,有艺术的问话是尊重别人,是虚心客气,是求人帮助,但不可用责备的口吻、责备的态度。你再好的意思,问话的时候如果含有责备、反诘,就没有艺术了。
  素材运用 蔡康永很崇尚“说话之道”,他说:“如果我们稍加玩味我们的说话内容和说话方式,会比较懂得别人是怎么形成对我们的印象、怎样定位我们在他们人生中该占的比重。”注意你的说话方式,尽量“口吐莲花”,避免“祸从口出”。
  话题拓展 人际交往的艺术、说话的方式、印象管理、形象
  良心
  田野
  清朝康熙年间,福建出了两位有名的才子,一位名叫陈梦雷,一位名叫李光地。康熙9年,两个人同榜进士及第,同被授予编修之职。陈梦雷与李光地惺惺相惜,亲如兄弟。
  康熙12年,陈梦雷与李光地结伴回福建探亲,驻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突然起兵反清,自立为王。耿精忠分别给陈梦雷与李光地下了聘书,聘请他们二人在小朝廷里担任大学士职务,要求立即上任,否则格杀勿论。耿精忠为了防止陈梦雷逃跑,还把陈梦雷的父亲软禁起来。
  李光地悄悄来到陈梦雷的府上商量对策。陈梦雷分析说,耿精忠必败,但是自己不能丢下父亲不管,劝李光地速速离去。于是李光地想了想,说:“既然弟不能脱身,不如出任耿精忠的大学士,搜集其军事情报,我在外面接应,为清军报信。将来事成之后,你我兄弟共同建功立业。”陈梦雷表示赞同。
  3年后,耿精忠兵败。这时候,李光地利欲熏心,昧起良心,把所有的功劳占为己有。李光地因为向清军提供军事情报,受到了康熙的提拔重用,出任内阁学士。陈梦雷却因为曾经出任耿精忠的大学士而被捕入狱,生命危在旦夕。
  这时候,能够证明陈梦雷清白的只有李光地一个人。可是,李光地坚决否认两个人曾经密谋让陈梦雷做内应的事情,更否认陈梦雷曾经给他提供军事情报。陈梦雷悲愤至极,在牢狱中写下了《告都城隍文》,揭露李光地背信弃义,卖友求荣。
  李光地与陈梦雷都是康熙年问举足轻重的学者,他们之间的纠纷引起了当时翰林院大学士们的高度重视,大家都相信陈梦雷。一时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大骂李光地猪狗不如。大学士徐乾学逼迫李光地向康熙皇帝求情,宽恕陈梦雷。但是,李光地对于陈梦雷贡献军事秘密的事儿,坚决否认。后来,因为李光地的供述,陈梦雷免于一死,被流放到辽宁。
  李光地知道自己对不起陈梦雷,在陈梦雷流放的路上,送去物资资助他。陈梦雷坚决拒绝,并愤然写下了《绝交书》。陈梦雷在辽宁一边教书,一边研究学问,写下了大量著作。康熙37年,陈梦雷回京,担任诚亲王胤祉的老师,主编了著名的《古今图书集成》系列丛书。
  李光地则是青云直上,官至直隶巡抚、大学士、吏部尚书。他为官清廉,学识渊博。但是,因为“卖友求荣”一事,他处处被人唾骂,一生受尽良心的折磨。在他临死之际,他让儿孙们去请陈梦雷来,希望能够当面向陈梦雷谢罪,请求陈梦雷的原谅,可是,遭到了陈梦雷的严词拒绝。李光地悔恨不已,临死不肯闭眼。
  良心在天,人间自有公道在。一个人,不管贫富贵贱,只要有一颗良心,就会幸福一生。否则,你就会像李光地一样,背着心灵的十字架,死不瞑目。
  素材运用 虽然有句话叫做“瑕不掩瑜”,但是一个人如果在原则性、关键性的事情上犯了错,那么他的本质就会被人们所怀疑、所否定。有些道德底线不能丢,比如良知和诚信。
  话题拓展 承诺、良心、名节、做人的底线 存入我的阅览室

推荐访问:得失 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