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县方言的词缀“忽”探讨】 文水县方言

  内容摘要:山西文水县方言的词缀“忽”,主要作前缀,可以附于动词、形容词、表音字等的前面,构成动词、形容词、名词、拟声词等,还可以构成一些四字格词。其中“忽”缀动词为有“忽+动词”和 “忽+表音字”两类;“忽”缀形容词有“忽AA式”、“忽忽AA式”、“忽A忽A式”、“A忽XX式”和“忽”缀四字格五类。
  关键词:文水方言;语法;词缀“忽”
  “忽”是晋语区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缀,文水方言的“忽”主要作前缀,可以附于动词、形容词、表音字等的前面,构成动词、形容词、名词、拟声词等。另外词缀“忽”还可以构成一些四字格词。
  1.“忽”缀动词
  这类词可以分为两类:A类是“忽+动词”;B类是“忽+表音字”。这两类动词中“忽”的作用是不同的,A类中的“忽”附加意义明确;B类中的“忽”附加意义不明确。
  (1)忽+动词
  “忽”作为前缀只跟表示动作的动词搭配,而且这类动作必须是可以反复的。如眨、搅、绕等,加“忽”后,一般是更加强调了动作的反复性,也有少数词则强调动作反复性义项的淡化,逐渐被一个新义项所取代。如:
  忽绕:指无目标的绕来绕去。例:你在兀给~甚哩!(他在那里绕来绕去)
  忽眨:指眼睛一眨一眨的。例:兀家可能~眼哩。(他眨眼睛频率很高)
  忽摇:指摇来摇去。例: 车上的东西没啦绑好,还~哩。
  忽甩:指用手甩来甩去。例:靠哪里~甚哩,你看不见都溅到人们身上了。
  忽扫:指扫视,快速的粗略地看。例:我今儿好像是~见兀家(他)去地里的了。
  忽扇:指扇来扇去。例:还在兀给(那里)乱~,你看看灯也叫你~息(灭)了。
  忽闪:闪来闪去。例:咱们的灯也~开了。
  忽揎:指手脚动来动去,不能安静下来。例:你还~甚哩,看看都几点了哩,还不睡觉。
  忽□:指胡说、吹牛、说大话。例:你的嘴就能在兀给(那里)~。
  忽掩:指液体溢出。例:稀粥也叫你~出来了。
  忽挫:指身体疲软,蜷缩起来。例:兀块人怎也不怎就~到兀给(意为:那个人好好地就蜷缩到那里)。
  忽董:指不把某物用于正当用途。例:我有些钱儿也得叫你~了。
  忽陷:指陷进去、瘪回去。饿得我的肚皮也~进的了。
  忽张:指不展,一张一合的样子。例:你糊的窗子~成崴(那样)就能行啊?
  忽粗:指来回吸鼻涕的动作。例:我尽~了一天的鼻子,肯定是感冒了。
  忽疑:指在人前走来走去,晃来晃去。例:你能不能别在我跟前~哩?
  这类“忽”缀动词,有的还可以有“忽AA”重叠式,重叠词根A后,仍是动词,意思与忽A式一样,如:“忽挫挫、忽陷陷”。
  (2)忽+表音字
  词缀“忽”附加意义不明确,近似于表音字。“忽”和后面的表音字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义项全新的单纯词,一般双音节居多。这类词语素之间结合紧密,一般不能拆开使用,位置也不能互换。如:
  忽悠:①指松动。例:这凳凳~开了。
  ②走走停停。例:这些些人在这给(这里)等你,你在道儿上~甚哩。
  忽塌:①指振动、摆动。例:窗子上的纸叫风吹得~了。
  ②指松动。例:我的车子没啦骑了两天都~开了。
  ③穿(大的鞋)。例:你这阵儿没鞋,就先给你爸爸的鞋~上。
  ④指不负责任的瞎说。例:你又在兀给(那里)~甚哩?上一回就说得惹下人,还在这给~哩。
  2.“忽”缀形容词
  由“忽”字构成的形容词大多数是由“忽”构成的动词扩展而来,也有一部分是AXX重叠式形容词中间嵌入词缀“忽”,构成“A忽XX”重叠式形容词。这些忽缀形容词都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1)忽AA式:
  这类重叠式“忽”缀词,从表义上看,一般是描写一种状态。从语法功能看,一般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具有一般形容词的性质。按照A的性质又有两个小类:
  一类AA是动词A的重叠形式,一部分“忽+动词”有这种扩展形式。扩展之后的“忽AA”变为形容词,如:
  忽眨眨:形容一眨一眨、一闪一闪的样子。例:兀块人是~眼。我买了一串串~灯。
  忽张张:形容一张一合的样子。例:这块袄儿不怎对劲儿,穿上老是~的。
  另一类AA是“忽+表音字”中表音字A的重叠形式,重叠后的“忽AA”变成形容词。只有很少一部分表音字有这种形式。如:
  忽塌塌:形容某物部件松动的样子。例:你看你每天骑的块~车。
  (2)忽忽AA式:
  这类词是“忽+动词”或“忽+表音字”中某些词的AABB重叠式,这类词跟基式相比,表义的程度有所加强,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如:
  忽忽疑疑:指心里很迷惑的样子。例:我心里~的,老是不歇心(不放心)兀块事(那件事)。
  忽忽揎揎:指辗转反侧的样子。你夜来(昨天)黑间(晚上)~,不知道想甚哩。
  (3)忽A忽A式:
  这类重叠式“忽”缀词,是“忽+动词”或“忽+表音字”的ABAB重叠式,重叠后变为形容词,强调描写动作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这类重叠式“忽”缀词要进入句中,后面必须加上助词“地”,一般作谓语,少数可作状语。如:
  忽陷忽陷地:形容不断地陷下去又弹上去的样子。例:刚浇了地,这地还~。
  忽悠忽悠地:形容晃晃悠悠样子。例: 坐的牛牛车上~。(坐在牛车上晃晃悠悠的。)
  忽摇忽摇地:形容摇摇晃晃、不稳的样子。例:车上的东西~,快跌下来了。
  忽张忽张地:形容一张一合的样子。例:你看窗子上的报纸~。
  忽眨忽眨地:形容一眨一眨的样子。例:你看这块孩儿,养下没几天,眼就~。
  忽溜忽溜地:形容动作很迅速。例:耿孩儿可戚塌哩,每天早上~就穿上衣裳,也不用人管。(我的孩子很听话,每天早上不用人管,就能很快地自己穿上衣服。)
  (4)“忽”缀四字格:
  这类四字格的词根一般都是具有贬义色彩的词,所以整个词就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忽”只用来补足音节,没有任何词汇意义。这类词进入句中后面一般都要加上“的”,可以作谓语、定语、补语,如:   忽丢拢塌的:指人心里忐忑不安的样子。例:我心里也是~的,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大学。
  花里忽哨的:指人打扮得妖里妖气的样子。例:你们看兀块女子打扮得~的,像块甚?
  松溜忽塌的:指不紧,很松的样子。例:这块螺丝~的,肯定不行。
  虚拢忽塌的:指很蓬松的样子。例:这些草~的,你还荷不动呀?(这些草很蓬松,你还拿不动吗?)
  软溜忽塌的:指不硬,很软的样子。例:这面~的,怎做擀面哩?
  蔫溜忽塌的:指没精神,很萎蔫的样子。例:你看你今儿~的,没啦一点点精神。
  蔫溜忽扯的:同上。例:这些茄子叫太阳晒得~的。
  浮屄忽叶的:用来形容东西质量轻、体积大。例:~的瞎捏杂了下,以后再正经锄吧。
  阴麻忽独的:形容天很阴的样子。例:今儿的天~的,我看肯定要下大雨。
  (5)A忽XX式:
  加上“忽”后,词义没有发生改变,只表示程度的加强,词缀“忽”在这里是用来构形的。如:“棉忽腾腾、虚忽塌塌、甜忽奶奶”等。
  3.“忽”缀名词、量词、拟声词
  词缀“忽”还可以构成名词、量词、拟声词,有双音节的、有多音节的,“忽”一般都只是用来构词的一个语素,没有任何词汇意义。这些词一般都分别具有名词、量词、拟声词的语法功能。如:
  忽雷:名词,指雷。例:天上响~哩。(意为:天上打雷呢。)
  忽连子:名词,指一种病,由于气血不通而引起的发烧、发热。例:你有~哩,我还是给你扎呱(相当于普通话的“扎一扎”或“扎扎”)吧。
  忽顿顿:名词,特指文水县一种很稠的汤面。例:咱们今儿吃~吧。
  忽帘:量词。相当于普通话的“片、块”。如:兀块孩叫哪打得一~青~黑。(那个孩子被人家打得一块青一块黑)
  忽拉忽拉地:拟声词,指两个东西摩擦发出的声音。例:你身上的钥匙~的响哩。
  忽喽忽喽地:拟声词,指吃饭很快时发出的声音。例:~吃你的饭吧,吃完还要去地里哩。
  参考文献:
  [1]侯精、温端政主编《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 山西高校联合出 版社 1993.7.
  [2]侯精、温端政主编《山西方言研究》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9.11.
  [3]李珊著《动词重叠式研究》 语文出版社 2003.8.
  [4]陈光磊著《汉语词法论》 学林出版社 1994.
  [5]乔全生著《晋方言语法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00.9.
  [6]高更生著《汉语语法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7]朱德熙著《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03.6.
  
  梁建青,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方言。

推荐访问:文水县 词缀 方言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