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接地气心得体会 [干部下基层“接地气”,,带领农村新发展]

  2010年,电影《第一书记》公映,主人公沈浩作为“第一书记”为下派村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观影者为之动容。  2012年,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一批批满怀豪情与信心的“第一书记”奔赴后进村、问题村、贫困村,将经过艺术加工的电影故事复制到现实农村,在密切党群关系、加强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组织上选派我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我一定认真履职,带领大家发展致富。”前不久,广元青川县青溪镇副镇长冯国相到石玉村“走马上任”。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务实过硬、有能力做好基层工作等条件,广元在市、县、乡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和退出领导岗位的优秀干部中,公开遴选了422名干部到工作薄弱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在全省属于派出人数较多的市州之一。截至4月,“第一书记”收集意见建议2646条,帮助400多个村(社区)制订了发展规划,落实帮扶项目112个。
  达州万源市群众工作局副局长黄明被选派到万源市立川食品公司担任“第一书记”。万源市的创新之举在于,不仅面向农村,而且面向企业派出“第一书记”。针对选定的村和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万源市分别设定任职条件,在全市机关干部中定向推选、公开选拔。通过“自我推荐、单位提名、组织考察”,筛选出100名“第一书记”候选人,首期下派31人。
  眉山市丹棱县针对过去普通干部到村任职资源整合有限、帮扶力度不够、帮扶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从组织、发改、交通、农林等党群、经济和农口部门选派34名“一把手”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按照“党群部门派弱村、政法部门派乱村、经济部门派穷村、农口部门派专业村”原则,实施分类选派,按需对接,做到因村派人、因人定村。
  蓬溪县推行优秀村支书跨村兼任“第一书记”帮带薄弱村发展的路子,打破了农村党组织选人用人的地域界限,增强了后进村的发展活力,23位跨村兼任的“第一书记”发挥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作用,把先进经验带进薄弱村,进行“高位嫁接”。
  基层需要干部,干部需要基层。下派“第一书记”的目的和意义不应该仅仅限于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帮助基层发展、帮助农民致富。同样重要的是,干部从机关大院到田间地头,可以更好地“接地气”,在直接联系服务农民群众的过程中得到锤炼。

推荐访问:下基层 接地 新发展 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