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红小说里的儿童视角:萧红儿童视角的例子

  [摘要]:萧红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少有的才华横溢却又风格独特的女作家,在她的作品里,有一部分因其以儿童视角写成而倍受瞩目。本文将具体对萧红的儿童视角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她常选取儿童视角的原因﹑创作方法﹑特点等方面,希望能够挖掘出萧红的儿童视角作品的魅力之源,丰富对萧红文学作品的研究。
  [关键词]:萧红 儿童视角 《呼兰河传》 《小城三月》
  引言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1)它是叙事学理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对叙事作品进行叙述模式分析的基点,所以在小说创作中,视角选取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了小说创作的成败。而“一般意义上的儿童视角指的是小说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叙事角度。”(2)
  儿童视角作为一种叙事视角在中国真正兴起是近代以来,萧红则是经常使用儿童视角进行创作并且作品很有个人特色的一位作家。那么,萧红究竟为何经常使用儿童视角,萧红具体运用儿童视角的方法和萧红笔下的儿童视角的特点是什么?本文将通过对萧红文本的具体分析来一一解答这些问题,以求剖析萧红作品的魅力所在,给现在的创作者们一些小小的启发。
  一、萧红笔下儿童视角的产生机制
  在萧红不算太长的创作生涯中,有很多以儿童视角作为叙述视角写成的作品,如《呼兰河传》﹑《小城三月》﹑《手》和《山下》等。萧红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儿童视角来创作小说?这是值得探讨的,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萧红本人及其作品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首先,这和萧红的人生遭遇有着很大的关系。萧红九岁丧母,新娶进门的继母并不疼惜她,父亲也十分粗暴,全家唯一能够给予她爱与关怀的只有高龄的祖父,可后来祖父也去世了。在萧红的回忆中,“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3);“这个母亲很客气,不打我,就是骂,也是指着桌子或椅子来骂我。客气是越客气了,但是冷淡了,疏远了,生人一样”(4)。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萧红,缺少父母和亲人的关怀。离开家后,萧红的人生更是坎坷,直至最终客死异乡……这些遭遇对萧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萧红拥有的是“缺失性的童年经验”,这就决定了她喜欢用儿童视角,在自己的小说中一再写到自己儿童时期的生活,以儿童纯真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
  其次,这种儿童视角的创作也源自萧红对于故乡的怀念和热爱。萧红的童年时期是在东北的家乡度过的,不论这个童年的境遇如何,萧红对于自己的家乡始终抱有一份感情。尤其在人生后期,孤单﹑寂寞填满了她的整个生命,家乡对于萧红就更是不可忘却的,她在《呼兰河传》中就曾经说过:“以上我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回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6)茅盾在他为萧红写的《〈呼兰河传〉序》里曾经评论《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7)。这就充分说明萧红对于故乡的怀念是她写出《呼兰河传》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在小说中采用儿童视角的原因之一。
  再次,萧红爱用儿童视角还因为个人气质单纯感性。萧红在对鲁迅先生的回忆中提到过一段,就是说她曾经希望鲁迅像大明星那样给她签个名,鲁迅的回应是说萧红“孩子气”。这里,一句孩子气,就是鲁迅对于萧红最深的理解。同时,同为女作家的丁玲,也对萧红的单纯感到吃惊:“但她的说话是很自然而真率的。我很奇怪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纯洁和幻想,或者也就同时显得有些稚嫩和软弱的缘故吧。”(8)正是这种单纯感性的个人气质,决定了萧红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很容易选取儿童视角,作家本人就是单纯的,当然在选取视角的时候也会倾向于选一个和个人气质相符的视角。
  最后,我认为萧红之所以喜欢选取儿童视角是受了时代影响的,尤其是鲁迅先生的影响。萧红很容易受到影响,这从萧红当年创作《生死场》就可以看出。因此在萧红的个人创作上,时代以及某些人对她起了很大作用。这里我们主要谈谈鲁迅先生对萧红的影响。众所周知,鲁迅先生很爱用儿童视角进行创作,他的很多著名的文章如《怀旧》﹑《孔已己》﹑《社戏》和《故乡》等都是以儿童视角写成的,鲁迅先生本人对于儿童更是十分重视,他曾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截然不同;倘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9)萧红和萧军当年都是由鲁迅提携出来的文坛新秀,对鲁迅先生都抱有崇高的敬意,在作文方面自然也会受到鲁迅先生的影响,其中又以萧红为甚。当然,除了鲁迅,萧红身边的其他人也曾采用儿童视角,如端木蕻良写过《初吻》、《春阳》,骆宾基也有作品《幼年》等,萧红也会在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受到他们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更多地选用儿童视角。
  二、红是运用儿童视角进行创作的方法
  萧红在选取了儿童视角作为自己的叙述视角之后,当然有她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将文本写得更加吸引人,将儿童的心态写得更加的逼真。那么萧红是怎样做到的呢?
  (1) 语言自然,新鲜,符合小孩子的口吻,较常用比喻等儿童喜欢用的修辞方法。在《呼兰河传》的第三章中有一段描写萧红自家的榆树的,萧红是这么写的:“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10)这是很简单的一小段话,萧红却写得十分富有童趣,她没有按照成人们的用词习惯,而是以孩子最纯真的想象力认为刮风了,榆树就会“啸”,而下了雨,榆树就好象在“冒烟”一样,同时,闪闪发光的榆树叶子被萧红比喻成了沙滩上的蚌壳。这些词语的运用和比喻的运用都像是真正出自一个幼童的话语,而且在小说中几乎随处可见,说明萧红是下了很多功夫的,才能达到这种浑然天成的真实效果。
  (2) 使用较多不同的色彩,使自己描述的世界具有鲜明的色彩感。孩子们都喜欢丰富的色彩,较多色彩的混合也能表现出一个孩子的童真和欢乐。在萧红的小说中的很多地方都是色彩斑斓的。就好象萧红提到的自己家中的大花园,就是充满了色彩的:“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11)在这么短短的一段话中,就有“白”﹑“黄”﹑“红”﹑“金”和“绿”等几种颜色,显得整个花园生机昂然。在萧红儿童视角的作品里还有很多这样的段子,这些极富色彩性的描写,让萧红的小说更为生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推荐访问:视角 儿童 小说 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