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的素材

  今年的伦敦奥运会将于7月27日开幕。这是全人类的盛大节日,也是你暑假生活的视觉盛宴。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懂一点门道,欣赏比赛就更有味道了。  期待王者归来
  当你在欣赏110米栏比赛时,如果不知道这个参赛选手是否优秀,只要看他在跨栏过程中头部的高度能否保持不变,就八九不离十了。因为保持身体重心“低、平、直”是跨栏的“黄金法则”。早期的跨栏基本上都是自由式“跳栏”,这种上半身挺直,曲腿跳过栏架的动作不但身体重心起伏大,体能浪费多,而且两脚几乎同时落地,要稍事停顿才能继续奔跑。不过,当时的跨栏技术之所以落后,很大程度要归咎于栏架的原始、危险和规则的不合理。面对那些笨重的深深埋在跑道上的木制栏架,为了不至被绊倒后“人仰马翻”而且还要被取消成绩,运动员只能在离栏很近的距离起跳,并留下足够的高度余量。
  跨栏技术的解放,是从用活动栏架替代在跑道上“落地生根”的栏架开始的;运动员不再害怕跨栏,是从将活动栏架的底座从倒“T”形改进为“L”形开始的。现在的栏架遇到3千克的力量便会一触即倒,让比赛更安全了。全塑胶跑道的问世,尤其是更改后的比赛规则允许碰倒栏架而不取消成绩,更激发了运动员勇往直前的精神,推动了跨栏技术的突飞猛进。
  你瞧刘翔,打开双腿“擦栏而过”时,上体加大前倾的“折刀”动作能有效“平抑”重心上升,两臂大幅度摆动可抵消身体旋转和维持平衡,两腿快速“剪绞”则使落地动作自然连贯。对他来说,“跨栏”只是“跑一大步”而已。而身材的修长更减少了栏上栏下的重心落差,加上完美的“远起跨、快过栏、近落地”动作,飞人刘翔的跨栏技术堪称当今典范。因此,他能夺得奥运冠军、打破尘封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绝不是偶然的。起跑“八步改七步”获得成功,前、后半程的速度更接近,刘翔的伦敦之行值得期待。
  撑杆跳和“顺杆爬”
  田径比赛包括田赛和径赛,简单地说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或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径赛都在跑道上进行,田赛则在田径赛场的中央进行。由于径赛项目紧张激烈,所以格外吸引人的眼球。其实,田赛项目也是很精彩的,撑杆跳高就是其中之一。
  古人很早就能撑着一根木杆或长矛跳过溪流,越过矮墙,跃上马背了。后来这项活动逐渐发展成了一项体育运动。1789年,一个叫普茨的德国人撑着木杆跳过了1.83米,这大约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案可查的撑杆跳高纪录。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举办的第3届奥运会上,一位日本选手从容不迫地把撑杆立在地上,然后以极其麻利的动作来了个“顺杆爬”,直到身体高过横杆时才轻松越过横杆跳了下来。他的这一“杂技表演”不仅令观众目瞪口呆,也让哭笑不得的裁判不知所措。正因为出了这次“洋相”,国际田联才制定了“起跳后握杆的双手不能交替移动”的“游戏规则”。
  一举突破6米大关
  用更富有弹性且天然中空的竹竿取代木杆,是撑杆跳高历史上的一项重大进步。在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上,美国选手第一次使用竹撑竿跳过了3.71米,夺得冠军。从此,来自日本的经过5年阴干后再精心制作的竹撑竿,成了各国运动员手中的宝贝。在“竹竿时代”,世界纪录上升到了4.77米。1920年,有人开始尝试用金属撑杆参加比赛。空心金属撑杆比竹竿更加轻便光洁,坚固柔韧;运动员可以更放心大胆地加快助跑和提高握杆点而不用担心“折戟沉沙”;世界纪录也因此而提高到了4.80米。
  1952年,当更轻、更坚韧、更富有弹性的玻璃纤维撑杆第一次在赫尔辛基奥运会出现时,谁也没有预料到撑杆跳成绩会出现势如破竹的攀升,世界纪录墨迹未干便被刷新。到了1994年7月31日,在意大利的塞斯特里尔田径场,乌克兰运动员布勃卡“揭竿而起”,一举越过了6.14米横杆,全世界为之震惊。直到今天,布勃卡仍保持着6.15米的世界纪录。
  永别了,“鲨鱼皮”
  事实上,除了撑杆跳高的撑杆,诸如标枪高手投掷的“碳纤维标枪”,优秀射击手使用的“激光瞄准测试设备”,击剑运动员戴的“透明面罩”等等,都是能有效提高成绩的高科技产品。如今的奥运会比赛,如果你拿不到冠军,不一定是“技不如人”,很可能是“科技不如人”。最典型的就是“鲨鱼皮”泳衣在游泳池里创造的奇迹了。
  “鲨鱼皮”泳衣到底有多神奇?听听在北京奥运会上狂夺8金的菲尔普斯是怎么说的吧:“穿上它跳进泳池,就像灼热的刀刃划过细腻的黄油,肯定能帮助我打破更多的纪录。”这种泳衣不仅采用的面料具有极其轻便、低阻力、防水和快干的性能,而且是首次以高科技熔接技术生产的无皱褶比赛泳装。专家宣称,穿上“鲨鱼皮”参赛的运动员,成绩至少能提高2%。果不其然,在神奇泳衣推广后的第一个月,世界泳坛就有16项世界纪录宣布作古,其中有13名选手是穿着这种泳衣参赛的。到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世界各国运动员在“水立方”内共打破了24项世界纪录。其中最可怕的一幕发生在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的决赛中,一大群本来就技术高超的运动员齐刷刷地穿着“鲨鱼皮”泳衣,争先恐后地劈波斩浪;结果,成绩位居前五名的5支队伍同时打破了世界纪录。这意味着同时有20个选手明显提高了运动成绩。难怪世人惊呼,“鲨鱼皮”泳衣是货真价实的高科技兴奋剂。
  为此,国际泳联迅速作出反应,从2010年起,禁止在比赛中使用高科技泳衣。同时规定,制作泳衣的材料必须为纺织物,泳衣不得覆盖四肢。但新规则使用前创造的世界纪录不作废。至此,曾经风光无限的“鲨鱼皮”永远退出了泳坛。
  驾驭跳板不容易
  一百多年来,赏心悦目的跳水比赛一直是奥运会的核心项目。一个完美的单人跳水动作包括优雅的起跳、潇洒的腾空和轻捷的入水,这三个环节对裁判来说具有同等的价值和分量。
  跳水比赛包括跳板和跳台两大类。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跳板是“软”的,而跳台是“硬”的。在铝合金跳板取代木制跳板后,弹性大大增加,使运动员的空中停留时间延长了,以至于一米跳板也来得及做点像样的动作了。然而得心应手地驾驭跳板却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跳板在运动员脚下会起伏低昂,运动员起跳前的走板必须与跳板“忽悠”的节奏合拍;只有达到“合板”状态,运动员才会被弹得更高,获得更长的空中停留时间。如果步伐的快慢和跳板的起伏低昂错位,运动员的用力就会与跳板的弹力相互冲撞抵消,出现“踩死板”的现象。最理想的状态是,当跳板由下往上回弹到平衡位置,速度达到最大值时一跃而起,以此获得最大腾起高度。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美国跳水名将洛加尼斯在反身翻腾两周时头部撞上跳板;2004年雅典奥运动会上,中国选手王克楠起跳时不慎失足落水。由此可见,即使是奥运高手、跳水名将也难免失手。
  “揉水”技术精巧微妙
  不管从3米跳板一跃而起,还是从10米跳台腾飞而下,运动员能够在空中展示自己“绝招”的时间都只有1秒钟多一点。一个曾让人困惑不解的问题是,离开跳板时只能做前后翻滚的运动员,为什么能在此“凭空创造”出围绕身体纵轴的旋转?其实全部的奥妙就在于,运动员在空中将一条手臂突然“抛掷”过头,另一条手臂迅速挥摆到髋部的动作上。当电视直播重放慢镜头画面时,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运动员入水前最重要的动作,是把握时机打开身体“刹”住旋转确保垂直入水。从物理上来说,入水是一种固体与流体的碰撞;如何让溅起的水花减少到最低限度,其中大有学问。起初,人们凭经验认为将双手合拢,呈流线形入水阻力会最小,溅起的水花也最小,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有人在“冰棍式”跳水中无意发现,不绷直脚尖而用脚掌对着水面效果却更好,于是就有了“平掌撞水”的“压水花”技术。由于从10米跳台入水的瞬间,速度达到每秒15米,手部要承受相当的压力,所以就有了用不同的手形组合来应对不同情况。考虑到入水时身体在空中的旋转很难完全停止,因此手掌不能只是简单的平行于水面,而需要正对速度的方向。这就是中国“跳水梦之队”极其精巧微妙的“揉水”技术。

推荐访问:决定成败 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