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

  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当中,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资源和环境意识;加快制定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制度体系,依靠技术进步为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立良好的运营机制,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01
  一、前言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受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中,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型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之所以称为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传统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物排放、单向流动为基本特征的线型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高消耗、高污染、低利用,是不能持续发展的模式。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通过循环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一个大系统,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涵盖了人类活动的全部。
  三、发展循环经济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义
  1.发展循环经济可有效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资源禀赋较差,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1%、2515%和917%。同时,由于我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等原因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使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日本的111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17倍,是美国的413倍。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由于国内资源不足和过量消耗,使我国的主要资源供给约束性增强,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因此,国际市场主要资源价格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很大。例如,2005年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就是很好的例证。从环境来看,我国工业污染比较严重,城镇生活污染物排放量比重不断上升,垃圾围城现象普遍。
  2.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其核心就是要改变单纯依靠增加投入、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用新的思路去调整产业结构,用新的机制去激励企业和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用新的技术方式和新的生产力发展方式去指导工业生产。循环经济最能体现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目的,因为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重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它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循环经济还可以拉长产业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兴产业发展,这也是新型工业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1.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资源和环境意识
  发展循环经济是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仅需要政府的倡导和企业的自律,更需要提高广大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要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知识,加强全民的资源和环境教育,强化公众的生态知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和实现零排放或低排放的绿色消费意识,把与发展循环经济密切相关的生态环保和资源节约活动逐步变成全体公民的责任意识和自觉行为,使发展循环经济成为自觉行动。
  2.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通过立法使政府各项政令和措施有法可依,生产者和消费者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目前我国已经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是循环经济立法的良好开端。但是,我国当前的环保法律仍然是基于末端治理或分段治理,过分强调污染发生后的被动措施。某些条款仅有一些方向性和概念性的笼统表述,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同时,为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我国还需建立一套绿色保障体系,包括绿色环境制度和绿色激励约束制度等等。要落实执法责任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完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维护法律的权威。加快制定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认证、认可体系、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环境标志和标准体系,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3.加强科学技术支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一是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二是组织重大示范项目,以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为重点,选择具有标志性目标和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三是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使示范的技术开花结果,发挥效益。四是开发绿色科技体系,包括用以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生产过程的无废少废技术、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大幅度降低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污、高产出、高效益。
  五、总结
  21世纪的中国必定是资源高度节约的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注意工作中的细节,做到节约环保。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体会、不断发展它,以推动中国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君,李彩其,郑立安.从可持续发展视角论循环经济[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2]赵小亮.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01).
  [3]王亚飞.试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06).
  [4]王作全.对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思考[J].理论视野,2007(07).

推荐访问:浅析 节约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