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系统与语篇连贯的人际功能分析]语篇人际功能

  摘 要: 评价是人际意义的一个核心问题,对语篇的人际意义研究都必须考虑评价。评价系统的恰当使用对语篇连贯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为依托,着重讨论态度、介入和评价维度在此文中的应用,解答作者如何利用新的词汇―语法功能手段与读者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这一问题。
  关键词: 评价系统 语篇连贯 人际关系
  
  1.引言
  Thompson(1996)指出:评价是人际意义的一个核心部分,任何对语篇的人际意义的分析都必须考虑评价。Martin (2003)对评价理论的定义是:“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他指出在语篇语义学的层面上有三个系统共同表达人际意义:评价(appraisal)、榷商(negotiation)和参与(involvement)。他的评价系统把评价资源分为三个方面:态度、介入和分级。本文从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中挑选一篇文章The Man in the Water,从语篇实际使用的评价资源出发集中讨论态度、介入和评价维度三个方面在此文中的应用,以期解答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一新词汇―语法功能手段与读者建立关系的问题,并揭示这一评价系统对达成语篇连贯所起的积极作用。
  2.评价系统与语篇连贯
  “连贯”是话语或者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很难准确地给它下一个统一的定义。尽管如此,学者们就一个问题基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那就是,说话人/作者和听话人/读者在言语交际中会努力构建话语的连贯关系,因此连贯地取得需要说话人/作者将语言和非语言因素成功地综合起来,为话语理解提供一定的语境基础;同时,听话人/读者也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来处理语言线索,对这种语境基础进行合理的解释。
  那么评价系统与语篇连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评价系统作为人际功能的拓展,超越小句层面以语篇为分析单位,从词汇分析入手揭示了说话人/作者如何建立并调整与听话人/读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说话人/作者为了能在听话人/读者身上引起共鸣,激发他们的参与,往往会在自己对描述事物的态度上,语篇的声音来源上,以及自己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是可能的、可取的、重要的、意外的或可以理解的。在这一过程中,说话人/作者会给说话人/作者留下明确或隐含的线索,引导他们不断更新、调整和选择认知语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语篇含义,成功与自己建立有效互动的人际关系。因此,评价系统是实现语篇连贯的必要条件。
  3.评价分析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中的一篇文章The Man in the Water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动人故事。故事的背景是1982年发生在美国华盛顿的一场空难。飞机从华盛顿国际机场起飞不久就失控撞上了一座大桥并坠入冰冷的河水中,机上人员除五人外其余全部遇难。而这幸存的五人中有一人在面对死亡时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他把救生员递给他的救生圈不断传给别人,直到自己消失在冰冷的河水中。下面我就以本文为例,集中讨论态度、介入和评价维度在文中的体现,以及它们对实现语篇连贯的促动作用。
  (1)态度
  态度主要研究传统意义上的情感(emotion)、行为准则(ethics)和审美(aesthetics)。在评价理论中相对应的术语为情感、判断和鉴赏。在态度研究中,语言资源解释语言使用者对行为、文本及现象所表达的情感,利用词汇资源对行为进行判断,以及对事物的价值进行鉴赏。在The Man in the Water一文中,作者使用了大量语言资源分别对这场空难(disaster)、大自然(nature)和英雄(hero)进行了描述。其中作者用terrible,the worst,failure对disaster作鉴别;用indifferent,immovable,impersonal,enemy对nature作鉴别;用(no less) admirable,alert,commitment,selflessness,stunning,kindness and the best对hero作判定。从这些语言资源可以看出,作者在对空难和大自然的描述中使用了否定评价语,而对英雄则用了大量的肯定评价语。这样的描述可以使读者形成一个鲜明的印象,将冷漠无情的大自然和我们无私勇敢善良的英雄进行鲜明的对比,继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对英雄肃然起敬。评价理论还认为情感可以是即时的升腾和持续的性情。前者可以用动词后者可以用形容词(任绍曾,2008)。
  (2)介入
  介入关注表示语篇和作者声音来源的语言资源,考察人际意义和概念意义商榷的方式(任绍曾,2008)。Voloshilov认为,书面语篇是某种意识形态的独白,它作出回应,肯定点什么,指望得到可能的应答和反诘,希望得到支持,等等(Martin & White,2005)。在The Man in the Water一文中作者首先对空难、大自然和英雄做了描写,里面有幸存者的声音,共出现了两次,分别出现在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而作者自己的声音却似乎听不到。但是细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声音贯穿始终。文章的第一段末尾出现了一个问句:“Why,then,the shock here?”作者预料到读者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所以不如自己主动提出,这在语篇策略中被称为“言之在先(counterexpectancy)”。所以这个问题代表读者的声音,是读者向作者索取进一步的解释,而作者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提供了信息。正是通过这样的问答方式,语篇的对话性就更加明显了。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文章中的He。通常情况下,在英语中为了表示一致,缩略的体现原则是:对某人越是熟悉说话就越不用一清二楚(Martin & White,2005)。也就是说,He在文中具有很高的认知地位。此文中作者一开始就用He指代英雄除了因为他是位匿名英雄外,还体现了作者认为他与这名匿名英雄之间没有距离,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理解和尊重的,继而作者希望实现读者与英雄之间的零距离。文章的五六两段使用了许多“He could never have imagined...”“he started to read...”“he knew that the trip...”“he must have know it...”“he had to know it”这样的句型。 其实当作者这样写时等于是说“I know he knew...”“I know he started...”,英雄想的就是作者所想的,英雄要做的就是作者知道他要做的。文章到了最后实际要表达的是He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在这场与大自然的较量中,人类看似失败了,但在精神上人类凭借自己的善良和勇敢击败了冷漠无情的大自然,显示出了人类的伟大。其实这一点在文中作者已经给出了暗示,第四段最后作者写道:For a while he was Everyman,and thus proof (as if one needed it) that no man is ordinary.最后一段中作者通过We的使用引入了大众的声音,实现了利用多种声音和读者商榷语篇意义的目的。
  (3)评价维度
  Lemke(1998)指出,无论我们对这个世界说过什么,我们会同时表明自己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所说的。即使主要体现概念意义的语句也有作者/说话人的某种态度。这里所说的概念意义有别于程序意义,后者不影响句子的真值。例如文章第二段的最后一句:And on that same afternoon,human nature-groping and struggling-rose to the occasion.文章第七段:Our man,on the other hand,cared totally....For as long as that man could last,they went at each other,nature and man;the one making no distinctions of good and evil,acting on no principles,offering no lifelines; the other acting wholly on distinctions,principles and,perhaps,on faith.作者在描述事情经过的同时慨叹英雄的壮举,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文的评价维度是可取性(desirability)。
  4.结语
  本文以马丁的评价系统理论为框架,主要通过“评价词汇”(evaluative lexis)评价语言使用者的意识形态,从而更好地揭示其他语言学不能或很少揭示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提升对评价系统的关注,并把这一理论灵活地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加强对刺激物的体验和回应,对克服我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自我的情感感受体验不深,或没有去深究的问题,丰富二语学习的体验都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1]Halliday,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Lemke,J.Resources for attitudinal meaning:Evaluative orientations in text semantics[J].Functions of Languge 5,1998.
  [3]Martin,R.,Rose,David.Working with Discourse[M].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2003.
  [4]Martin,J.R. Hite,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5.
  [5]Voloshinov,V.N.Mar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Anguage[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3.
  [6]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7]李战子.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多重人际意义[J].语教学与研究,2001.
  [8]李战子.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外语研究,2004.
  [9]马伟林.人际功能的拓展――评价系统述评[J].语言学研究,2007.
  [10]任绍曾.概念隐喻于语篇――对体现概念隐喻的语篇的多维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
  [11]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2001.

推荐访问:连贯 人际 评价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