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IP地址》单元教学浅探 中职英语基础模块下册第八单元

  摘 要: 《IP地址》这一环节的内容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当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这一概念比较抽象,让学生通俗易懂地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在问题驱动的方式下深化和拓宽知识面,通过项目实训实操的方式应用知识是教学重点。本文认为教师可通过讨论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IP地址》的教学设计,通过自主探究、问题驱动和项目实训的方式让学生获取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 《IP地址》课程 教学方法
  
  一、引言
  IP地址是由点和十进制数字组成的,对这一组抽象的数字,同学们可能难以理解,也不易记忆掌握,但是IP地址是整个计算机课程里面最重要和基础的专业概念;如果没有IP地址的概念,那么要学好计算机课程只能是空谈,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那么要培养和应用计算机技能只是一句空话。老师如何上好这一课,如何让同学学好这一知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问题。
  二、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位置及作用。
  《初识IP地址》是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网络技术基础》导论――网络技术概述的第五部分。本节重点讲述IP地址的概念、格式、分类,子网掩码、域名,对同学的上网行为提出注意事项,等等,其知识点理论性较强,既要用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知识,又要理解IP地址的具体分类方法,对域名的记忆要用英文的知识。它是根据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而编写的教材导论部分,是整个教材知识点的基础部分,是网络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其知识点为之后的四个“项目教学”部分的学习奠定了坚定的理论基础。
  2.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对网络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但存在个体差异,对“IP地址”这一名称可能略有所闻,但对一组抽象数字的IP地址肯定较难理解,对于它具体的含义往往不清楚。如果说教师单纯地就概念讲概念的话,那么学生一定会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须采取科学的措施,如让学生在网上冲浪时感受到IP地址的存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并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中。
  3.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目标当中,三维目标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价值观,并把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当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及课程标准,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IP地址的概念。
  ②了解并掌握IP地址的书写方法和IP地址的分类。
  ③掌握域名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一级域名代码的含义。
  ④讨论上网的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能够利用资源如网络、书籍,获取自己所需知识的能力,扩展和更新自身的知识面。
  ③培养学生主动实践和动手实操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学习成就感的意识。
  ②加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③培养并增强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
  4.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节围绕IP地址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展开,IP地址这一新概念比较抽象,怎样使学生形成一个新的且抽象的概念是关键,根据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结构特点,充分考虑中专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由此确定如下方面。
  (1)教学重点。
  IP地址的概念、格式、分类。
  (2)教学难点。
  IP地址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构建、IP地址的分类。
  (3)教学关键点。
  IP地址概念的构建。
  三、说教法
  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更快地建构新概念,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本节主要采用自主实操探究、问题驱动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在讲授理论识时采用类比的方法,使抽象概念尽可能通俗易懂,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两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借助电子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学法
  在教学中,老师仅仅是课堂的导演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在本节的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问题引导、实验实操等方式进行学习。
  五、教学过程
  1.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问题驱动的方式设置疑问,比如:同学们喜欢上网吗?想了解Internet网吗?那么你们知道是怎样上网的吗?同学是怎么用工具QQ进行通讯呢?
  2.学生根据老师演示,自主操作访问“百度”网页,回答以下问题。
  (1)“百度”的网址是什么?
  (2)用“61.135.169.105”能不能访问到百度网页?
  3.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1)什么是IP地址?怎样表示?
  (2)什么是域名地址?怎样表示?
  4.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2)通过提问了解学生。
  (3)学生互帮互助,解决疑难问题。
  5.讲解主要内容。
  (1)用类比法讲解IP地址的概念、格式和分类。
  类比一:通过描述寄信地址和电话号码类比出IP地址的概念,强调IP地址是在Internet上为计算机用数字指定的唯一的地址(一组数字),这组数字称Internet地址,简称IP地址。它是连入Internet网络的计算机的地址编号,用Internet协议语言表示的地址。
  类比二:通过电话号码由区号和号码的组成类比出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的IP地址结构,并阐述IP地址表示为四个以小圆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如:222.168.112.108等,结构表示为网络号+主机号。
  类比三:同学们分了年级,分了班级,那么IP地址那么多,又是如何分类的呢?用年级班级的方法来类比出IP地址分类成A、B、C、D、E五大类。
  (2)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加深知识点。
  问题一:给定一个IP地址,大家能说出是哪一类。它的主机号是什么?反复练习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
  问题二:数字型的IP难记忆,用什么方法解法这一难题呢?从此问题引出域名的概念并了解常用域名的含义。
  问题三:同学有了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可以上网了,那么同学们上网应该注意什么呢?强调正确的上网行为规范。
  (3)通过设疑的方式,拓展延伸知识点。
  问题一:IP地址是无穷的吗?不是,那么计算理论上全球最多可拥有多少个IP地址呢?A、B、C类IP地址各有多少个?同学们先讨论后分析,得出结论:全球的因特网IPV4地址理论上有232(约10亿个),但美国占了将近一半,资源方面分配不均,IP地址非常紧缺。再设疑:当前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解决IP地址资源短缺的问题?
  问题二: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可解决什么问题?
  问题三:IP地址将如何发展?什么是IPV6?
  6.反馈练习。
  精心设计相对应的课堂练习,利用练习题的方式突出和巩固本课的教学重点,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反馈的信息,可对其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弥补,为学生后续更好地学习做好铺垫。
  7.课堂小结
  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说出这节的主要内容,比如: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IP地址的概念是通过什么方法引出的,同学们要善于利用这种类比的方法,把抽象的问题实际化。
  8.布置作业及预习内容
  结合相应的书面作业,再次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补充一些课外作业,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比如:要求学生搜索一些著名大学的IP地址、自己学校网址的IP等(可借助于www.省略查询相应的网址IP地址),并提出思考题预习内容:两台计算机如何直连?如何配置IP进行通信?
  9.教师课后评价。
  通过师生交流和课后反应,教师获得学生对本课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此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否踊跃,有没有冷场出现?
  (2)学生能否适应这种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否积极参与其中?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哪些需要改进?
  (4)学生的作业情况是否良好,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
  通过设置疑问、演示操作、问题驱动自学、检查自学情况、讲解课程单元内容、反馈练习、单元小结、作业预习内容布置、课后评价等9个环节设计了IP地址单元的课程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问题驱动、自主操作等方式围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中心点展开,并结合思考、练习和课后评价等方法提高学习的参与性,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六、板书设计
  在课程教学当中,板书的设计相当重要,清晰明了、重点难点突出的板书设计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堂课程的内容,明明白白地认知到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哪些知识点已经理解消化,本课程的板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
  七、结语
  本文从说教材、学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讨论了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IP地址》课程的教学方法,重点阐述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的详细过程设计等环节,让学生在问题项目驱动的方式下主动自主学习,带着疑问寻求答案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这是本文设计探讨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载兴主编.网络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
  [2]林斌,刘纯主编.财经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8.
  [3]相万让主编.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第一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中职 单元 地址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