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失修与近代中国农村的社会稳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备案

  摘 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即使到了近代,我国的农业生产依然是靠天吃饭。一旦水利失修,将破坏农村经济,引发社会动乱,造成人们心理的恐慌,严重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本文试就水利失修与农村的社会稳定的关系作一次探索,以对今天的水利兴修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利失修 农村 社会稳定
  
  中国是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灾害种类之多,灾害频率之高,危害程度之重,世所罕见。各种自然灾害中尤以水旱灾害最为严重。水旱灾害的原因很多,其中水利失修是重要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江河湖泊众多,给我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我国兴修了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白渠等,这些水利工程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地方兴建水利工程说明当地兴修水利的条件很好,同时也反映这些地方易遭受水旱灾害威胁。这些水利工程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说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内忧外患,国家经济凋敝,水利事业受到重大影响,水利失修,给我国带来严重影响,破坏了农村经济,引发社会动乱,给社会心理留下消极影响,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一、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动摇农村稳定的基础
  
  水利失修影响农村人口增长,破坏农村经济所需要的劳动力。例如1931年江淮大水,1931年夏,长达一个多月的降水,使南起北粤,北至关外,东起苏北海岸,西达四川盆地的大范围地区大小河流尽告涨溢,全国受灾区域16省672县,其中江淮流域受灾最重,受灾人口5127万,死亡40万人。农村人口大规模亡失的本身,就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摧残,因为人――准确一点说是劳动者,本来就是生产力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或者如列宁所说的,是“全人类的首要生产力”;何况是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农业社会中,影响更大。这次大水灾的形成原因,除气候异常,雨量过大的主要原因外,人为因素也加重了灾情。清末以后,治理长江活动几近瘫痪状态,长江沿岸堤防年久失修,难以抵御长江洪水为害。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本来各省都有专门的款项来修筑堤防,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贪官横行,再加上蒋介石正在全力巩固自己的政权,1930年蒋、阎战争时,一次就提走河防经费1000多万元。湖北省政府主席何成俊竟将修堤经费当作鸦片生意的本金①。贪官污吏巧取豪夺,中饱私囊比比皆是,从而长江堤防每况愈下,根本谈不上什么治理。这样水利失修就加重了自然灾害,人民的生活更加痛苦。
  水利失修也包括对原有的水利设施的破坏,它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资技术装备破坏最严重、最直接。例如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阻止日军的进攻,1938年国民政府炸开黄河花园口,由于受当时的政治背景和军事环境的影响,黄河决口直至1947年才堵筑合龙。滚滚洪流,一连九年狂奔飞泻,在淮北平原上形成一个面积广大的“黄泛区”,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一夜之间,辛辛苦苦建立的家业全没了,当人们回到家乡,田地遭灾,房子被毁,釜中无粮,灶下无薪,生活无着,重建家业困难重重。据调查,在河南扶沟县的农村,大概每三家或四家才有一头牲畜,每五个人仅有一把或两把锄头,生产工具极度匮乏。这样,在大量的土地、房屋、牲畜、生产工具、运输工具等被洪水冲走后,留给黄泛区人民的是十分落后的物资技术装备,人民仿佛回到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因此,也就难怪黄泛区人民广泛流传着这样的一句口头禅――“黄河把我们杀了”!寥寥数语,一字一泪,包含着千百万黄泛区人民无限的惨痛和无尽的哀怨。
  水利失修也严重影响土地的使用效率。由于水利失修带来的洪涝灾害,要么泥沙淹没大片耕地,要么冲走田野上的熟土,要么是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地盐碱化。例如,黄河决口后,河水一直改道九年,河水中的大量泥沙覆盖了大量的耕地,洪水使土壤成分发生变化,不利于耕种。美国人文地理学者亨丁顿曾对此进行过研究。他写道:冬去春来,中国北部的灾民有的还是不能着手耕种。因为,大水滞留的时候,把土里所含大部分带有碱性的化合物都给分解了,水退之后,地上就添上一层薄白的沉淀。科学进步的人民也许会设法把这种沉淀用人工洗去,但是中国人对此便一筹莫展了;他们只好等着,让自然的势力把含碱的物质重新调剂一过以后,才着手耕种。每一次大的洪涝灾害都对水利设施是一次大的破坏,在当时的中国,国家也没有能力进行修复,于是农业的生产条件遭到破坏,土地的效率就大大降低,水田变旱地,旱地变荒地,旱涝保收田变成旱涝不收田。
  
  二、引发社会动乱,破坏农村稳定的环境
  
  在中国这个封建的农业国家中,农业是靠天吃饭,所以水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水利失修,农业生产受到危胁,各地农民为了争水,就容易发生流血冲突。另外由于水利失修造成农业生产受损,而各级官吏为了征收赋税,不管百姓死活,照常催收赋税,结果民怨,官逼民反。这些都破坏了农村的稳定。
  水利失修,在灾害之年容易引发农村发生流血冲突,争夺水源。例如省际边际的水利纠纷、境内水利纠纷、农民和盐商的水利纠纷等等。例如,1934年江苏大旱,东太湖浅滩完全涸出,一大批拥有雄厚资本的外来商民乘机组织公司,雇佣数千客民,围湖造田,堵塞了吴凇江、娄江两条泻水河流,使得沿湖各处水涨之时势必泛滥成灾,沿湖农民与围垦公司冲突不断,几乎酿成流血惨案。还例如,1922年陕西省长安县西南降南村与大村的冲突,两村公用高河之水,时逢大旱,大村人民用石块挡在新堰之北,以致阻断水流,挑起纷争;这两个村之间的矛盾实质反映的是没有修建合理的水利系统,不能协调农村农业用水之间的矛盾。
  水利失修带来灾害的扩大,容易激化社会矛盾。(1)旱来求雨,河决祭神,这种自然神崇拜活动,在中国几千年传统社会中不仅成为民间的经久不衰的风气,甚至列入封建王朝的祭祀大典。清末新政以后,特别是民国时期,人们赖以托庇神灵的寺庙、祠堂在不少地方不是被改为各级各类学校或新政权的办公处所就是被捣毁,人们借以呼风唤雨的各类祭祀与民俗也被明令废除而归入违禁之列,因为百姓认为政府没有把水利工程搞好,还与民作对,这样必然引起官民之间的冲突。(2)水利失修还易造成匪患。土匪是农业社会的产物,盗匪活动是农民对压迫和贫困的一种反抗。每次洪涝灾害过后,农民的生活都会陷入困境,而政府的赋税却照旧要交,陷入困境的农民,有些被迫沦为土匪。以幅员广大的中南腹地为例,在国民党政府统治的38年间,由于水利设施长期失修,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成倍增加,千万灾民被迫流离失所,走向社会的反面,为匪为盗。日本学者长野朗认为,(民国天灾时)“家破产失的人放浪于故乡,壮年人中诚实的成为苦力而劳作,又不勤勉做工的流入乞丐队伍,狡强的人则投入土匪群,……有天灾,土匪和乞丐就急剧增加……”。②由此可见农民加入土匪的很大原因是被迫的,谁不希望水患消弭,安居乐业?但是在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农民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许多当过土匪的人都说:“万难有一点办法,谁愿意在刀尖上抢饭。”
  
  三、影响民众心理,埋下不稳定的隐患
  
  民国时期的人口学家陈达、吴文晖等,在美国人口学家亨廷敦论述的基础上,对灾荒和心理的关系作过探讨。他们认为,从两个方面恶化着民族心理:在人与人关系中,灾荒刺激自私自利心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灾荒造成人对自然的听天由命、消极无为的观点和态度。由于水利的失修,必然加重灾荒程度,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会对民众的心理造成消极的些许影响。而这种心理既不利于家庭和睦,又不利农村的社会稳定,值得我们深思。
  (一)造成悲观厌世的心理
  心理学认为,人具有重复先天经验的倾向。一次又一次的灾害,人们进行了抗争,但结果并不理想,灾荒的频繁,水利工程的浩大(如围堵黄河决口),不是他们个别地方能够实现的,无助使这些人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受挫情绪。他们面对眼前的事实无可奈何,对国家社会的高期望值与现实生活中自己实际地位的相对低下这种心理上的极大落差导致了内心的失衡。人的生命在灾害面前不堪一击,顷刻间家破人亡的悲剧,原有生活环境、亲情不复存在,社会关系的解体会给人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人们不能从现实生活中为自己寻找到合理的解释以平衡倾斜的内心世界,挫折感总是不能被剔除掉,出现了认知上的困惑与迷茫。对人生意义的怀疑和否定,往往会导致对原来道德规范的漠视破坏,产生否定自身生命和他人生命变态心理。而这种心理一旦成为群体心理,就会危害农村的社会稳定。
  (二)造成社会恐慌的心理
  灾荒面前人们自然希望良好的生产条件的恢复,比如水利工程,特别是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但是在大自然的摧残下,在那动乱的年代,人们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一次又一次的灾害使人们身心遭到重创,对大自然充满了巨大的恐惧感。例如黄河决口后,黄河改变了河道,夺淮入海,苏北的河渠垫淤蓄泄失据的地理环境和河渠体系,使得苏北地区“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频繁的灾害使得苏北人民无法摆脱对随时而来的灾害的恐惧。高邮甘泉水坝有一年没到秋天就起坝,下游人民认为是洪水来了,惊慌逃命。灾害的恐惧就是在风调雨顺的年份也无法摆脱,苏北人民的丰年逃荒,就是害怕灾害再来的“备荒”行为。人民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怎能安居乐业?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也就无从谈起。
  
  注释:
  ①孟昭华.中国灾荒史记.第753页.
  ②长野朗.中国社会组织.第336,339页.
  
  参考文献:
  [1]汪汉忠.灾害、社会与现代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陈争平,龙登高.中国近代经济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张东刚等.民国时期经济[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4]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M].中华书局,2000年版.
  [5]王林.山东近代灾害史[M].齐鲁书社,2004年版.
  [6]李文海等.中国近代十大灾荒[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郭学德等.百年大灾大难[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8]姚汉源.中国水利发展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蔡少卿.民国时期的土匪[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推荐访问:失修 社会稳定 近代 中国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