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效应_利用社会助长效应和社会抑制效应进行有效教学

  社会助长效应和社会抑制效应在教学中都会给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利用社会助长效应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将对教师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   社会助长效应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普里特研究发现,别人在场,或群体性的活动,会明显促进入们的行为效率,他让被试在三种情境下骑车完成25英里路程。第一种情境是单独骑行计时;第二种情境是骑行时让一个人跑步伴同;第三种情境是与其他骑车人竞赛。结果显示,在单独计时的情况下,平均速度为每小时24英里;在有人陪伴跑步时,时速达到31英里;在竞争情境下并无明显的改善,平均时速为32.5英里。特利普里特在实验室条件下,让被试完成计数和跳跃等工作,也发现了同样的社会助长作用。
  一方面,社会助长作用的确广泛存在,不仅可以引起人行为效率在量上的增加,而且可以在有些工作上提高行为的质量。但是,另一方面,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并不总是带来社会助长作用。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社会助长作用会逐渐下降,乃至最终变为社会抑制效应。
  目前,学校教育普遍以班级为单位,班级与班级之间存在着竞争,比如班级之间的级格率、平均分、优秀率、总体操行评定等,都促使教师及学生为能在学校或年级中名次排上前列而努力。可以说,这时我们一个班级就好比学校里的一个个体,只有在个体与群体之间进行大比拼,才能有效促进彼此之间的竞争。不比分不出优劣,更难促使群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可以说,有效利用社会助长效应,更有利于促进群体之间的奋进。
  有效利用社会助长效应促进行为效益,无论在工作难度及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着重大差异,工作环境都会对学生之间的助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能否在特定的环境下利用社会助长效应实施有效教学,是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体现。
  社会抑制是由于他人在场而导致个体作业水平降低的现象。社会抑制在个人生活、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有效防止社会抑制所带给人们的负作用,将有助于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社会抑制服务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社会抑制跟个体的心理素质有关
  心理素质可以简单地说是一个人受到外界的刺激所具有的心理承受能力。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社会、家庭及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使心理素质有差异。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同学,抗挫折能力自然就会强些,遇到烦恼的事情会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来舒缓心理压力。比如,上课时有的同学喜欢举手回答问题,有的则除非老师叫到才会起来回答问题,虽然在表面上看来是个体表现欲望的问题,但实则有的同学害羞。
  二、社会抑制与个体的知识水平有着重要联系
  个体知识水平充分地表现为办事能力、工作效能,虽然两者在比例上不能形成正比关系,但知识水平对技能的助长效应是明显的。在某些方面掌握知识较多的同学或者知识面比较广的同学,社会抑制带给他的影响可能就会比较小些。课堂教学是不能全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及途径多种多样,因此,在教学中,学会有效利用学生的知识面及知识水平进行教学,防止社会抑制带给学生个体尽可能少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社会抑制与周围人们的评价方式有关
  评价方式是人们对个体、社会及群体所做出的成果或影响力的肯定或否定。在相信自己所做的事的正确性及成果的同时,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的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同学与同学之间的评价,教师评价同学,等等,这些评价也会影响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价值体现。“自己要行;别人要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要行。”这就是最好的论证。
  四、社会抑制与自己的隐私及秘密有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及秘密,也就是说每个都有自己的心理防线的底限,当自己的心理防线底限被突破时会有恐惧感和不安。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别人的感受而要求别人来回答某些并不至关重要的问题。比如有的老师就喜刨根问底,提问学生时还要求学生说明答题的原由。人生好比做选择题,有时选择某个答案是不需要理由的,可以说,在理由中找到答案难以有很好的创新,创新思维和创新教学某些时候是需要用跳跃式思维方式的,循序渐进往往会给解决某个问题增加难度。
  五、社会抑制与个人的表现欲有关
  同学之间由于性格的不同,每个人爱张扬的程度也会不同,有的同学天生就好动,“爱出风头”,在任何时候都要通过某些表现来显示自己的存在,这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给那些爱表现的同学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如上台演讲、主持节目、文艺展示等,充分利用学生个体所具有的可开发潜能进行有效引导,使其有所才必将有所用,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及天赋。
  六、社会抑制与周围的环境有关
  周围环境会影响人的思维活跃程度,科学家做过相应的实验,噪音量(分贝)对人体影响:0―50分贝,舒适、细语声;50―90分贝,妨碍睡眠、难过、焦虑;90―130分贝,耳朵发痒、疼痛;130分贝以上,耳膜破裂、耳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都将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工作效益及创作灵感。比如写作、创意和灵感都是来自于一时之间,甚至有的创意来自于人的梦境,例如,许多杰出的创作是在人少的时候和夜间而不是在专门的办公室产生的。虽然办公室是一个较好工作的环境,但它只不过是为我们提供了正常工作时间内一个学习和工作的普通环境罢了。人们都渴望有个舒适、安静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在教学工作中,合理利用社会助长效应和社会抑制效应的影响因素将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预想不到的效果。创造条件,学会利用相应的环境条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是一个教师应有的教育艺术,也是怎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和生活空间的一门重要学问,只有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才能使我们明天的教学效果更辉煌。

推荐访问:效应 社会 助长 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