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文化”与亚健康心理 心理亚健康

  摘要:中学生“课桌文化”由来已久,真实地反映了当下中学生的心态和思想,这些隐蔽性的语言信息在任何报刊、黑板报、平时作文,甚至学生日记里都不会寻找到,而课桌便是他们自由发表的园地。“课桌文化”给我们探究学生内心世界提供了一条途径。稍作分析,便不难发现,课桌文化的产生是由中学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多种消极的亚健康心理所致。
  关键词:课桌文化;子女与父母;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113-01
  
  一、 迷茫与困惑
  进入青春期,许多中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但心理的变化往往滞后于生理上的变化。虽然青少年对自己身体、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尚不成熟,缺乏经验,这势必对其生活产生一定得影响,常常使其处于一种茫然甚至烦躁的心理状态之下。这种成长的烦恼,使其困惑、恐惧,无所适从。特别是班级里的“差生”―校园里的边缘群落,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宣泄自己的想法,只能写,并且要写在一个别人能看到的地方―课桌上。他们期盼看到的人能理解自己,能引起共鸣。也许如此,他们在心理上会好受些。
  二、 自卑与叛逆
  进入花季的中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理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老师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自己,甚至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由于年龄和多重代际关系的差异导致了子女与父母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等格格不入。特别是农村留守青少年,与家庭、父母关系更为紧张,父母常年在外,对子女无暇照顾,孩子们因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情绪低落、易冲动、不求上进、自暴自弃。或者因为独生子女,家庭对之过于溺爱,娇纵了他们的自私、任性、我行我素。如果他们稍不如意,便将自我心态深刻于课桌之上,自我发泄一番。
  三、 性意识与道德
  时值妙龄,少女怀春,少男钟情,这是性的成熟与萌动。关注异性,渴望与异性交往,渴望接触,渴望了解,渴望情有所依,但他们知道自己思想尚未成熟,道德与法律规范着自己的行为与遐想,身心煎熬,无限苦恼。于是,有的男同学便在自己的课桌上留下自己暗中喜欢的女孩的头像,更有大胆泼辣的女生,勇敢地丢下QQ、e-mail和电话号码。
  四、 诱惑与意志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已经迈进高科技时代。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获得知识的渠道日益增多,书刊、电视、电影、音像、网络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尤其是一些不法网站,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有资料显示,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处于感性阶段,好奇心强,追求时尚、另类、好玩,习惯于跟着感觉走。同时中学生心理稚嫩,对是非曲直缺乏判断力,对情色诱惑缺乏抵抗力、自控力,容易被引诱甚至上当受骗。鉴于此,许多意志力薄弱的中学生,用如此信息玷污课桌,也是自然。
  五、 考试与焦虑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推广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还有一个过程。有些地区应试教育丝毫未减,迫于升学、家长及学校的压力,学生仍旧深陷于“应试”的苦海里。千古绝唱《陋室铭》不经意间变成了《课桌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这无疑是对应试教育的强烈的反叛和无情的嘲弄。在初三的课桌上,最常见的是一种密密麻麻的“小楷”,其内容通常来自课本,诸如数学公式、英语单词、政治概念、历史事件。因此举不甚光彩,因而总在隐蔽地方出现,且措辞抽象简化,读者乍看之下,难解其意。
  对于课桌文化现象,学校贬褒不一,遏制方法五花八门,但收效并不明显。有的畏之如虎,谈之色变,强硬堵截,适得其反;有的漠然视之,了了处理,长期以往,悄然再现;有的更换桌椅,重新油漆,劳命伤财,收效甚微。不可否认,课桌文化其实本来就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既已出现,本应采取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分析,深入探究其存在的根源,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方显奇效。
  六、以德引领,构建青春驿站
  青春驿站是一种本着“倾听心灵、排解烦恼、分享快乐、协助成长”为宗旨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强化德育引领,注重学科渗透,注重学生的发展性教育,根据学生需要,配合学校教育多渠道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触角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灵深处。除上好心理健康课之外,学校必须精选德育骨干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咨询、亚健康心理辅导、青春期心理卫生培训、开设心理健康板报宣传、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等。其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中学生内心世界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使学生在青春驿站里,尽情地倾诉青春困惑,排解青春烦恼,学习青春知识,把握青春节奏,促成学生发展。
  七、 以德引领,加强家校合作
  学生心理负重,家校责无旁贷。学校老师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深刻的影响,但是教育学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除了老师的辛勤培育之外,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中学生的诸多心理问题,与其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只有以家校合作为平台,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八、 以德引领,放飞青春梦想
  “流水带走遐想和青春,悲伤以莫名的姿态来临。”(摘自“课桌文化”)为了让青春不再忧伤,让豪情燃烧让激情飞扬,学校必须搭起青少年放飞青春梦想的舞台。

推荐访问:课桌 亚健康 心理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