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师论文【浅谈几种旨在培养幼师生历史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

  摘 要:主要结合幼师历史教学实践,对旨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梳理,也是对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教学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教学策略;历史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产婆术”
  学生历史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目标所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思维能力居于智力活动的核心,是整个智力活动的最高调节者,给智力活动以深刻的影响”。“历史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幼师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解决总是与创造性思维相伴随,无论是吉尔福特的问题解决模式、威廉姆斯的创造性思维与个性模式、奥斯本-帕内斯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还是泰勒的发展多种才能的创造性教学模式等等,都将“问题解决”作为创造性思维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可以说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受学生智力水平、教育环境、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等的影响。因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受多种因素制约。在这里,结合本人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过程中的实际,谈一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成功运用不同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巧用“产婆术”
  “产婆术”,后人又称之为“苏格拉底法”,它包括四个步骤。第一,讥讽。即不断地提问题,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无知的;第二,助产。帮助对方得到问题的答案;第三,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问题的共性和本质;第四,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
  在历史教学中,以“革命”一词为例进行讨论。
  老师问:“什么是革命?”
  一个学生回答:“革命就是流血牺牲。”
  老师问:“我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流血了,是革命吗?”
  “不是。”学生回答。
  “那么流血牺牲都不是革命,是吗?”老师又问。学生沉默不语,老师追问,学生回答:“我不知道,好像是,又好像不是。”同学们讨论后,老师启发:“或许可以这样去看,革命是在需要流血牺牲时,你流血牺牲了,所以说某种需要才是革命的本质……”
  运用这种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避免了单一的说教,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以问答的方式,激起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让学生不得不独立思考,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发现式教学的新理念。
  二、适时地辨别
  所谓辨别,就是发现学生历史认知方面的缺陷或不足,通过引导,促使学生由一知半解进入迎刃而解的境界。
  如,在教授《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课时,当问及学生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表现有哪些的时候,很多学生的回答是银行倒闭、工业企业破产、失业人数增加等。我请同学坐下,说很好。接着问同学们,“这位同学刚才的回答准确不准确?”没有同学站起来,都是很肯定。我又问:“那么,在平时,有没有工业企业倒闭?有没有银行破产?有没有工人失业呢?”学生都安静下来,恍然大悟地说,“有”。“那么这次经济危机的表现,准确地说应该是什么?”“大批银行倒闭,工业企业纷纷破产,失业人数激增……”顿时,学生对于经济危机的表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运用辨别的教学,能迅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使学生很快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改变了学生接受―记忆―储存的原有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原有知识重新组合,同化、顺应、生成新的知识。
  三、恰当地类比
  这种策略主要通过两个事件的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相似之处,实现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就历史教学而言,这样的迁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与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比较和迁移;另一种是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把它和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比较和迁移。前者,在历史教学当中经常为历史教师所采用,因为历史就其本身而言,具有规律性;许多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事件在不同国家,甚至同一个国家都可能重复发生。
  如我在进行《1923-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课教学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体现新课程目标,突出过程与方法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去分析评价这样的历史事件呢?于是我借助了学生都亲身经历过的一场重大事件――“非典”,通过对它的考察、分析、归纳、探究,和学生得出“非典”期间的种种典型的现象,它与其他传染疾病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控制“非典”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非典”得到控制的作用和影响,然后引导学生来学习经济危机的表现、特点、影响及应对措施。
  学生在学习中兴趣极高,因为对于“非典”的探究是在其丰富的生活体验基础之上的,“生活即教育”,通过两个事件的比较,学生的历史学习不再像以前那样枯燥了,对于经济危机的学习变得有意义了,而且很快地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当然,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不是历史教学的全部目的,同时,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也不可能仅靠教学策略的应用就能做到。要想在教学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还需要教师采用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差异,有机地加以整合,形成个性化教学模式才能做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李晓文,王蕾.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陆庆九,生于1969年3月15日,男,籍贯:安徽省合肥市,现职称:高级讲师,学历:本科、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历史教学模式研究、教学管理研究。
  (作者单位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推荐访问:幼师 几种 浅谈 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