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毕业生思想品德鉴定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呈现方式上通过问题、案例、活动等形式表现出开放性、诱导性、引领性的特点,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空间;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悄然发生了变化,思想品德不再是“枯燥”的代名词。关注身边的人、关注身边的事,讨论、发言、质疑使大多数的学生喜欢上这门课,教师也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场面。但在欣喜的背后也存在着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现象。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行为
  
  1.“盲从性”教学行为
  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缺乏主见,盲目赶时髦、形式化,课堂表现为“散乱的活跃”,如表面自主,无效合作,随意探究,滥用表扬,盲目综合,无度开放,曲解对话,削弱基础,等等。学生活动量大了,但思维含量少。显然,这样的教学行为是无效或低效的。盲目化、形式化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教师尚未真正完成新课程理念的内化。
  
  2.“强制性”教学行为
  表现为教师凭着社会赋予他的职业权力,凌驾于学生之上,一切“教师说了算”我教你学什么,你就得学什么”,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讲解过度,指导过度,包办代替,课堂交往和有效互动建立不起来,学生处于“被压迫者”的地位。学生在思品课堂上除了划知识点之外,似乎只当“听众”了。
  
  3.“偏失性”教学行为
  教师教学过程中因片面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教学目标设计陈述模糊、笼统、片面,“三维”目标不能有机得到整合。在座谈、问卷调查中,不少教师认为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完成认知性任务,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教学目标被严重异化,致使教学效益不大。
  
  4.“偏见性”教学行为
  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或特定价值的满足状况,对学生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倾向某些人而冷漠另一些人。如在课堂提问时,教师给优生以不同的带有偏见性的答问机会与反馈评价,致使一些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课堂上出现“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形态。
  
  5.“随意性”教学行为
  一些教师缺乏应有的教学效益观念,一味强调增加学习时间和刻苦用功,教学中存在着只问产出、不问投入的偏误,从而使许多学生的学习处于投入大、负担重、效率低、质量差的被动境地。更有甚者,有些教师视教学为儿戏,课前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随意发挥,废话连篇,节奏松垮,毫无教学效益意识。
  
  6.“滞后性”教学行为
  这种行为表现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已远远滞后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思品课堂上,常常看到教师讲得神采飞扬,而学生却昏昏欲睡。
  
  7.“阻隔性”教学行为
  目前大多数学校所采取的“秧田型”的座位排列方式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范围与互动方式受到限制,课堂中处于“活动地带”(教室前排和中间地带)以外的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空间阻隔”。这些学生离教师较远,很难与教师通过眼神、表情进行交流,很少得到教师的暗示和及时反馈。除了空间阻隔外,师生之间的阻隔还包括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心理阻隔。
  
  8.“滥用媒体”教学行为
  以媒体代文本,无效信息的搜集和利用,侵蚀有效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多媒体”成了“倒霉体”。这种状况大多是在公开课上出现的。对于平常的教学,教师缺乏的则是有效的“资源意识”。
  
  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以上所述的教学行为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笔者不断反思,在课堂中寻找有效的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1.建立平等、互动、合作型的师生关系
  思想品德教学是政治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现有经验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和合作的方式。教师要以新角色实践教学,真正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和合作;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思考、自由发问、自主选择,甚至大胆行动,努力当学生的参谋长,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例如:在分析选择题时,我就打破了常规“一言堂”的方法,首先自己讲了几道普遍错的题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然后再在全班声明:“下面大家有不懂的题目可以提问”“如果我讲了还有不懂的可以继续提问”“即使你有最简单的题目不懂的也放心大胆地提问”,有了这几点声明之后,就缩短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提问问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大家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但解决了学生不懂的问题,而且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平易近人,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政治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将亲身感受的实际问题变成书本内容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使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政治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设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3.教学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思想品德课程“不仅要考虑课程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思想品德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世界观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在《相逢在花季》的教学中,男女生交往的困惑问题中,我就先让学生谈班级中的具体情况,再让他们自己作出判断,自己根据课本寻找解决的办法,最后再指导总结。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特别得好,大家都参与进来了。
  
  4.墩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好的教师就好像一个优秀的导演。把课堂交给学生,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方法,获得广泛的经验。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一教师引导,实践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推荐访问:你不 思想品德 想说爱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