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浅议技校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厌学是目前技校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已成为影响技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矫正学生的厌学情绪已经成为技校教学中急需破解的一个难题。本文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分析了技校生厌学的原因,并从行为,认知,情感和教学四个方面阐述了矫正学生厌学的措施。
  [关键词]厌学 行为 认知 情感 分层教学
  
  人天生就有一种探索未知世界的需要,这也是学生原始学习动机产生的源泉。为什么经过后天的教育,学生反而丧失了求知的欲望呢?看来学生的厌学情绪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结果。
  
  1.学生厌学的成因。
  1.1 学校教育扼杀了技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学习动机有内部学习动机(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和外部学习动机(学习成功后赢得的地位和自尊的需要),由于个人心理成熟度的差异,每个人的内部学习动机不一样,因此学校在教育过程当中应更多的关注对学生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但可惜的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中小学仍然进行着应试教育,绝大多数教师也不得不把学生的成绩好坏作为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于是便形成了一种轻视差生、排斥差生的不良习气。这种排斥差生的不良习气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使他们在同学和家长面前抬不起头。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尚未形成,外部学习动机又受到扼杀,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此外,技校目前的理论教学与当前技校生的实际脱离也是技校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教材的难度与大多数技校生的实际拥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不相符。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技校可招的学生生源的质量越来越低。像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心算,分数的加减运算,分数及小数的大小比较等初中甚至是小学的基础知识,许多学生都不会。而目前的技校教材是按照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编制的。这样的教材学生学起来太吃力,又怎能让大多数学生产生兴趣?二是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技校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正处于青年初期,他们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自我独立意识增强,有一定的叛逆性,喜欢通过张扬个性来获得别人的认可,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辩证思维能力较差,直观性思维仍是他们思维的重要特点。而目前技校理论教学中,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基本上仍以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而在讲授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仍大量存在,课堂教学互动性不足,不能满足学生活泼好动、张扬个性的需求,教学手段仍普遍较落后,教学内容的传授不能满足学生直观性思维的特点。
  1.2 家庭教育的失误。作为家长,其主观愿望上一般都是关心重视子女的教育,希望家庭能促进子女健康成长、学业有成。但就目前的家庭教育而言,在其客观效果或效益方面还存有很大的负向偏差。一是家长不当的期望值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期望值过高会让子女在学习上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如果学生的学业成绩经常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学生就会丧失自信,从而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但期望值过低,子女学习上缺乏目标性,在学习上没有压力,学习不努力,又会导致学业的失败,而长期的学业失败让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也必然产生厌学情绪。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初中时对子女的学业成绩提出了过高的期望,以致于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而如今让子女选择读技校其实是他们的无奈选择,至于自己的孩子到技校的学习情况更是漠不关心,甚至于有些家长让孩子上技校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到技校来长身体,或者是让学校来帮助照看,免得在家学坏了。家长教育态度的缺失导致学生在技校的学习无目标,进而也没有学习的动力。一些家长对子女在技校学习过低的期望是技校生厌学的又一因素。二是家长在子女的教育上重物质供养轻道德教育的结果。现在的技校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一方面一些家长在满足子女的物质生活需求时采取放任及溺爱的态度,致使许多学生在心理上滋生起养尊处优的特殊感和优越感,加之缺乏劳动锻炼和自我服务的机会,学生养成了好逸恶劳的品性;另一方面,家长由于各种原因缺乏与子女的思想沟通和交流,致使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许多学生家长对其子女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了解甚少,在与子女交流中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缺少对子女的尊重和情感上的关怀,这很容易使孩子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仅缺乏良好的学习行为能力,而且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厌学情绪的产生也是必然的。
  1.3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技校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判别是非的能力也较差,所以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日前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的社会因素就是网络游戏。据调查,技校学生中95%以上都爱上网,这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初中就是因为沉溺于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业,因此上网成瘾已成为学生厌学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2.矫正学生厌学的对策与措施。通过上述对学生厌学的成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厌学学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缺乏自信、自我控制能力差、基础知识水平差等。因此,单纯的思想教育在矫正学生的厌学行为上收效不佳,要矫正学生的厌学行为必须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采取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教学方法,制定对路的教学计划。
  2.1 利用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恢复自信。班集体作为一种正式群体,它具有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调节学生行为规范、改变学生认知的功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于班集体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的主要场合,它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的社交和尊重的需要。厌学的学生正因为对学习丧失了自信,所以比一般人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和尊重,而通过学习这个途径无法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所以课堂外的班级生活就成为他们表现自我、赢得别人尊重的场所。教师要善于利用班集体的这种特殊教育功能,利用班级的各种规范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例如可以通过早操对学生进行队列训练,要求学生做到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等。利用集体的力量去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让学生体会规则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及我行我素的危害性。在这种长期的行为规范教育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就会逐步建立起来。而当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时,必然迁移到学习行为之上,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学业成就,在学习上逐步树立起自信。此外,还可以在班级内将厌学的学生与各方面表现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搭配分组,组织进行一些难度不太高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逐步获得自信。   2.2 进行自我反省教育,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转变学习态度。认知是行为的先导,认知指导行为。学生厌学归根到底还是学生对学习重要性、对自己的潜能认识不足。以往的教育经验表明,仅仅通过在教师主导下的思想说服教育收效甚微,只有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悟出的道理才能让学生的态度发生改变。我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让学生制定每周学习和生活计划,然后将周计划分解成日计划。每天,班主任让每位学生就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对照日计划写总结日记,看看自己每天的收获如何。如果没有收获或者收获不大,原因是什么。这种每日“三省吾身”的作法,能够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当一个学期结束时,再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日记,学生会发现自己相比于以前进步了很多。这种自我反省教育可以让学生恢复学习的自信心。
  2.3 进行情感教学,用真情抚慰学生受伤的心灵。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情感过程和认识过程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我们不少学校和教师不重视发挥教学中的情感作用。据笔者了解,进入技校的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不能体验到教师的关爱之情。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学中,学生和老师如果感情融洽,他就爱学你教的学科,爱做你布置的作业。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反之,紧张的师生关系也会出现“厌屋及乌”的现象。因此,教师应以真挚的情感对待学生,关心和爱护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对其学习和生活施以真心实意的爱护。当教师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师爱”献给学生时,反过来,学生也会用爱来报答教师。因此,教师要以真情实感去教育他们,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用一些名人成才的典型例子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使他们看到进步的希望。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心,有所期待,及时表扬。对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予以鼓励。如在作业中写上适当的评语等。同时要创设各种条件,使学生取得成功。可以认为,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施以情感教育,必然会感化学生的厌学情绪。
  2.4 实施分层教学,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近年来,由于招生困难导致就读技校的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学习动机、个性特征等多方面差异明显,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时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必须实施分层教学。依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水平不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由于分层教学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类型学生确定不同层次的学习日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指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查,实施不同层次的评价,因而分层教学能使各类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使他们在获得成功中充满信心,获得乐趣,从而能有效的防止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

推荐访问:厌学 成因 对策 技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