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重要意义_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改革建议

  摘 要:中国银行制度改革使得我国银行实现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基本分离,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银行监管和宏观调控部门居于核心地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其巨大的市场份额成为银行体系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实力大大增强,在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进入新的时期,在继承前期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需进一步深化和加强。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深化改革涉及面广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银行制度改革;国有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制度改革始于1979年,到2003年我国银行实现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基本分离,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银行监管和宏观调控部门居于核心地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其巨大的市场份额成为银行体系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实力大大增强,在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进入新的时期,在继承前期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需进一步深化和加强。配合宏观经济政策和中央银行的引导,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进一步改革中,需建立新的改革目标: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合理高效配置金融资源为目标的现代银行制度。在遵循以上改革目标的前提下,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大部分重组工作已经完成。
  通过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可解决公司治理机制问题,处理好委托代理关系。其次,银行上市以后得到市场的有效监督。第三,新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有效纠正我国目前对国有银行的监督和管理体制所造成的低效。现阶段国务院、财政部、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对国有银行各自承担不同的管理职能,导致银行重大决策通常涉及多个部门的意见,这一过程往往延迟了决策时间,这种体制也造成难以追究决策失误的责任。在运营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从事金融业务的经济组织,必须遵守金融业经营的三原则。我国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1、引进外资和内资需在公平中强化安全性。银行业作为国家金融的命脉,在运营中其安全性是优先于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应放在首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改制的过程中为尽早实现与国际接轨逐步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引进外资对于增强我国金融企业活力并逐步向现代金融企业转变,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银行改革的引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与我们引资初衷和意图相悖的情况。2、结合宏观经济环境控制资金流动性、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在流动性方面,中国银行业曾经的重点业务为吸收储蓄,而近年来以及今后的几年内银行都面临着以前没有的资金过剩危机。目前银行缺乏好的贷款项目,银行间市场债券收益率很低,所以吸收利率较高的协议存款和对公定期存款,对银行来说是不经济的。银行应根据客户评级和真相评级,将某客户的违约率折算到贷款的定价中,以利于今后的放款有价格制定的标准。尽管流动性过剩,但由于体制和观念的原因,仍有大量中小企业拿不到贷款,银行应大力开发中小企业和个人信贷。银监会也应密切关注产业结构调整和过剩能力压缩对银行业经营运行的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风险,及时进行检测和分析,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建立起相关的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和发布平台,并提交过剩产能调整对银行业风险影响的报告。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运作效率,建立合理的战略思路。在经营中,即使在银行完成上市后,我国银行业与国际先进银行业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仍然存在。国有银行必须借助机制调整的机会,同时在管理技术上实现突破,降低客户服务的管理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在收益增加的同时控制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各家银行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建立竞争优势,形成自己的生存空间,在此基础上寻找超越式的发展道路,尽快缩短与国际一流银行的差距。
  首先,充分重视信息管理技术的基础建设。 与体制建设的长期性和对社会环境等方面要求的复杂性相比,银行经营管理技术的改善和提高具有更直接的作用,是我国银行业可以尽快突破而且必须突破的环节。信息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它的发展变化速度。为适应信息技术的变革,国际大银行也一直在探索、调整其经营管理方式。在新的技术发展方面,我国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处于同样的起点,面临类似的战略选择和决策机会。如果采取合理的战略,我国银行业在某些方面可以实现超越式发展。如采用电子银行等渠道,可以改进银行面对客户的方式及效率,同时,也成为推进银行未来发展的力量。在这一方面,中国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大体处在同一起点,采取合理的策略,就可以建立领先的优势。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它也是银行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国银行业在重组变革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确立合理的战略思路。我国银行业与国际先进同行业有多方面的差距,如何在同一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家银行对自己的市场定位。各家银行如能从最强项予以推进或从最弱环节进行突破,就可以以较小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收益。这是我国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强大冲击的重要战略。市场的发展为我国银行实施这一战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为银行业创造了增长空间,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企业融资行为、个人融资行为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在此过程中,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会产生分层,形成各自不同的需求偏好,这种动态的变动格局,为各银行优势的发挥创造了条件,各银行应运用敏锐的洞察力,合适的策略,抢占市场先机,实现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深化改革涉及面广,许多方面国际上并无现成的经验可供照搬,一切均须从中国国情出发。
  在整个经济体制大格局尚需通过深化改革逐步理顺的状态下,不应企望每项改革一出台就必须一步到位。应因时因地制宜,交错渐次推进甚至估计到可能出现的反复。
  改革的进程必然伴随着原有利益格局的调整,而这种调整的正负效应,从一定意义上又决定着改革能否深化。因而,改革的任何决策均必须与触动利益格局变更所可能造成的社会经济生活震动结合考虑,统筹安排。
  此外,由于种种历史文化原因造成我国社会经济行为主体信用观念淡薄,这造成了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处在一个处事信用度较低的社会环境中。在此种环境中构建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具有较大的难度。所以在法制建设的配合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应与端正、重建信用观念以及其他所有与改革有关的具体措施一同,逐步、坚定地向前推进。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煜辉.银行改革要确保国家金融安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3月17日(第3版).

推荐访问:国有商业银行 改革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