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校园,信息大潮长风破浪正当时]长风破浪会有时

  物联网被预言为继互联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的又一次浪潮,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重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甚至将其纳入国家信息化战略。在我国,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被明确为“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重点之一。高等职业教育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题中之义。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抢抓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在无锡这一历史性机遇,在国内高等职业院校中率先围绕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与中国电信联姻组建“物联网技术学院”,共建“江苏省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打造“感知校园”(物联网示范应用工程)系统工程,全力做好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和人才培养工作,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助力加油,为破解高等职业教育的时代命题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一 感知校园,激情催生“智慧果”
  
  从2008年7月到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曾先后三次亲临无锡考察调研工作。2009年8月7日,温总理在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面对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面对未来规模达万亿级的物联网产业市场,加快物联网技术开发应用、人才培养恰逢其时,前景广阔。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领导层果断决策:把握区位优势,抓住发展机遇,举全院之力,赶考物联网,占据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的制高点。
  2003年建院的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在无锡区域经济转型、优化发展的重大实践中,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了由“零起点”办学到“双万人”(万人学历教育、万人技能培训)规模再到“两高”(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的三级跳。2007年学院与IBM、Intel等世界知名公司合作,率先创办了无锡IBM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招生范围遍布全国10多省(市、自治区)的200多所本科院校,影响已达大半个中国。2008年学院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合作,创办了中新外包管理学院,着重培养流程外包、管理外包、物流外包等高级技能型人才。
  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建在无锡新区,这是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发展史上的重要机遇。纵观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物联网行业应用需求十分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同时各级政府对发展物联网产业态度积极。面对如此重大的战略机遇,一直以“服务地方经济,创新培养模式”为己任的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更不容错失历史机遇。
  物联网面世的时间并不长,但在无锡科技职业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学院的一批管理干部和专业教师凭着对高新技术的追求,对学院未来发展的激情,快速启动了感知校园项目的各项工作。
  2009年9月,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举行校企合作签约暨“感知校园”启动仪式。双方合作旨在校企联手开展物联网产业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在高校普及物联网前沿技术,加快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的培养,为物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2009年10月,学院和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推广中心、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联合成立物联网“感知校园”应用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同时,启动《物联网感知校园工程规划方案》、《基于物联网技术感知校园应用示范工程技术方案》编制工作。
  2009年11月,学院与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广中心、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合作共建“感知校园”项目正式签约。
  2009年12月,学院“感知校园”项目正式申报无锡市政府物联网技术首批应用示范工程。
  2009年12月,中央电视台对学院“感知校园”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报导。
  2010年2月,江苏省电教馆陈学军副馆长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专程来学院调研项目建设情况,对学院“感知校园”项目前期工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表示该项目可以作为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希望加快建设步伐,早日成为物联网应用的典范,在江苏高职院校中进行推广。
  2010年4月,学院“感知校园”项目获批无锡市政府物联网技术首批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立项。
  2010年6月,学院“感知校园”一期工程正式启动,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推广中心、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学院,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10年7月,学院姜庆余书记、辛望旦院长带队赴南京电信参观洽谈并确定9月份正式启动感知校园一期工程。
  2010年9月,学院迎新系统、校园安防系统、水电智能控制系统、电子围栏系统、车辆管理系统、身份识别系统等投入运行。
  
  二 信息大潮,长风破浪正当时
  
  学院推出的“感知校园”,即利用智能终端通过计算机技术、RFID(电子标签)、视频监控、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全校范围内与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行采集、传输、整合和处理,实现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和校园服务等多个领域的智能化,确保校园的管理高效、安全可靠。借助中国电信网络技术,将信息化与手机有机结合,使校园内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流合一”,通过手机终端能够感知大学的所有信息。无所不在的网络设施基础,无所不有的内容应用,无处不通的信息获取,汇聚成无所不能的“智慧学校”。
  基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智能管理理念的结合,“感知校园”建设提出了“一示范,二基地,三进入,四课程”的建设目标:“一示范”即是打造物联网建设感知校园示范区;“二基地”即是建设物联网技术应用基地、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三进入”即是知识进课本、实验进课堂、应用进课题;“四课程”即是普及课程的通识教育、应用课程的推广教育、选修课程的专业教育、研发课程的合作教育。“感知校园”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建设思想,集中做好感知平安、感知教学、感知管理、感知服务、感知消费这五大示范工程系列建设。五大校园工程建设,体现了教师教学科研工作感知、学生学习知识感知、行政人员行政管理感知、全校资产设备感知、师生各种生活服务感知等。目前,一期工程已投资540万左右,投放475部教师终端机和2495部学生终端机,对学院2005个宿舍更换了新型的节水控制器,更换原系统内注册的6000张教师卡和学生卡,在190个教室安装学生考勤机,在教学区和宿舍区大楼内安装85个安保巡更设备,并完成通信线路的布线和全部巡更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初步实现了以下功能:
  1 教育教学感知功能
  学院一方面围绕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建设物联网学院。通过产业调研、专家认证等方式完善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广泛开设相关的基础应用课程,重点培养物联网专业人才支持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利用物联网技术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推广运用“感知课堂”、“物联网应用实验室”和“远程互动教育平台”。
  2 学生管理感知功能
  将物联网技术嵌入到日常学生管理中,通过与管理制度的结合来提高管理效率。例如,用“智能考勤”代替课堂点名。“智能考勤”可以迅速将学生课堂教学、教室自习、试验实训、早操锻炼等考勤统计、分析数据经网络或短信方式上报管理者,同时可以对不正常考勤的学生做短信提醒。
  3 校园安全感知功能
  建设物联网技术的校园技防监控系统,在原有的设施基础之上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使“平安校园”建设水平有新的提高。例如,将原有的校园视频监控中心延伸到校园网,运用无线监控技术实现移动监控、智能安保巡更系统,通过感测技术对重点部门进行实时检测和自动报警等。
  4 行政管理感知功能
  建设一个覆盖各部门和单位的信息管理大平台,统筹规划建设各项子系统,对于已有的部门系统做好系统对接工作,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在大平台系统的无缝运转,为学院的行政办公和发展决策服务,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协同的新型行政办公系统。
  5 后勤服务感知功能
  通过采用物物相连的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学生与后勤服务的“零距离”。例如,结合校园社区化管理建设学生公寓管理系统,提高后勤服务效率;推广能耗感知、智能水电管理系统,做到节本降耗;建设校园公共健康卫生监测系统,提高学生卫生和健康管理水平。
  随着“感知校园”二、三工程的推进,在学院校园里,我们可以看到,手机在手就可以轻松实现无卡消费;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下载学习资源,浏览视频学习资料,去图书馆借书还书;教职工通过手机处理公务、收发邮件、安排日程;科研人员通过感知平台,在工作中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在科研项目中更好地进行协调,避免重复劳动或资源浪费;校内重要场所的出入门禁管理、会议签到、考勤信息管理、停车场管理等等,都可以借助通信的感知平台实现。
  
  三 “政产学研用”领引,开启时代之门
  
  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合作的创新政策,必须努力实现体制机制、合作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三大突破。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其不仅能够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且将实现我国比较优势的革命性转移,即从单纯依靠低成本和廉价劳动力,转向由产学研资源整合而形成的创新力。当前,产业结构转型面临缺少核心技术和缺乏创新人才两大困境,其背后的关键问题是没有形成有效的“政产学研用” 的创新合作体系。
  在无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在启动“感知校园”工程的同时,与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联合成立中国高职类院校中首家“物联网技术学院”,并共建“江苏省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该院的成立将以推进政产学战略联盟为抓手,以构建政产学用协同机制为路径,以形成“大学―产业―政府”三种力量交互影响的“三螺旋”结构关系,共同参与,协同作战,提升合作层级,深化合作内涵,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物联网技术学院组建以来,积极开展物联网产业和人才需求调研,依托中国电信技术研发力量,共同探讨和制订学院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和实验室建设。目前建设思路已基本明确:坚持以“植根新区,面向新区,服务新区”为办学宗旨,根据未来2-3年无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整合校内的现有师资、实验设备和专业,建设物联网技术领域的专门学院,为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为物联网技术学院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实训支撑和师资支撑。合作三方采取“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共同促进学生就业”的形式,联合共建物联网技术学院。学院下设软件外包工程系、网络信息服务系、感知应用工程系和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中心等。开设专业有软件技术专业、通讯网络与设备专业、物联网应用工程专业和嵌入式系统工程专业。学院未来三年的招生规模计划从2010年的80人,逐步增加到2011年500人,2012年800人。
  目前,物联网技术学院正在开展一批实验实训室建设,包括物联网应用演示实验室、RFID(电子标签)应用实验室、电信工程实训室、程控交换实训室、光传输实训室、移动通信网络实训室等。同时,学院于2010年4月份申报江苏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月份获得批准,并得到江苏省教育厅拨入24万启动资金,目前学院已引入三家无锡市“530”(530是无锡市人才引进计划)A类企业,将共同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无锡市和新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物联网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训等给予大力扶持,如新区每年支持100万元用于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针对物联网学院的IBM软件人才实训提供每人10000元补助;学院还与中国无锡传感网大学科技园管理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
  感知,让视觉更无限;智慧,让管理更精细;低碳,让校园更绿色。今后“感知校园”系统将从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升学院的办学层次,努力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即从节约型校园向低碳绿色校园跨越,从智能化监管模式向感知的智慧校园跨越,从节约校园向节能社会、低碳社会示范引领跨越,通过“感知校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智慧生活”,助推“感知中国”的实现。
  (编辑:行知)

推荐访问:长风破浪 正当时 大潮 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