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实质密度减低【减低教育的负向功能,让教育变得更有效】

  摘 要: 现行教育正在被低效或无效的现象所困扰,使教育的负向功能或非功能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分析教育的负向功能及无效教育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倡导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即沟通”的理念,使教育变得更有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教育功能 负向功能 无效教育 人格本位 教育沟通
  
  一、教育功能及教育的负向功能
  教育功能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教育功能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分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也就是教育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分为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及教育的文化功能。人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个体的社会化,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表现为个性,满足一个人成为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个人的需要。所以,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1]-[2]。
  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社会和教育自身发展的消极作用,即教育在作用于社会和人时,所产生的与预期目的不一致的后果。教育的负向功能具有难以消除性、可减低性等特点。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重性,教育的正向功能的发挥必然在某种程度上伴随有负向功能,但这不是无可奈何的,可以通过努力,将教育的负向功能降到最低程度,使教育的正向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3]―[6]。
  科学社会学的先驱者罗伯特・金・默顿认为,任何社会活动或文化事项对整个社会或文化体系的功能都呈三种功能形式,即正向功能、负向功能与非功能。非功能或零功能即与此社会文化体系无关的后果[2]。
  二、无效教育表现形式及原因
  无效教育有如下表现形式[7]-[8]:(1)在微观意义上,表现为受教育者成长的非健康性。如受教育者的身体不健康、心理不健康、道德不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不良、普通的厌学情绪等。(2)在宏观意义上,表现为学校教育秩序的非正常化。学校的正常秩序应该是一种生活的秩序,学校是对话的场所。但是,现今学校像是战斗的场所,学生的天性及个性被升学压力所淹没。此外,普遍的近视问题、道德败坏问题、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升高的问题都是无效教育的较极端的表现和标志。面对日益增多的教育低效或无效现象,应探讨教育的负向功能问题,反思现今教育诸多弊端的深层次原因。这是由于现今教育一是过分重视教育的知识传授功能,忽视个性全面成长的需要。强调知识灌输,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厌学。二是简单片面地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在强调教育经济功能时,存在急功近利和片面简单化倾向。
  三、减低教育的负向功能,让教育变得更有效
  要减低教育的负向功能,首先在于端正教育思想,确立正确的教育功能观、价值观,倡导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和“教育即沟通”的理念,使教育变得更有效。
  1.人格本位教育理念
  人格本位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人格本位教育”理念的目标是做人,任务是教人做人,要求做有品格的人,其建筑在知识、智慧、能力之上,更强调内在的素质和品格[9]―[10]。这种理论主张通过人格教育达到养成学生人格教育的目的,强调人的自由发展,并把培养学生的人格看成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我国的教育,从孔夫子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一直奉行知识本位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思想下,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改革开放后10年,又进入了能力本位的时代,但忽视了思想品德和人格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成长过程中产生思想灵魂的失衡和倾斜[11]―[12]。由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的生理、心理环境发生了变化,当今教育显露出诸多弊端,基于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应运而生了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大量的事实证明:只有知识和能力,没有完美的人格,一个人是很难有多大成就的。因此,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人才,塑造思想灵魂显得尤为重要。[13]
  2.教育沟通论
  杜威认为:“语言作为社会指导的手段,其重要性无与伦比。”[14]社会和文化可以还原为人与人的交往与交流,而人与人之间最值得信任的联结就是沟通和对话,沟通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理论起点。[15]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并达到一种经验或知识的传递或者改变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在这个大的系统工程中,沟通是构成教育运行的最基本的“细胞”。教育沟通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填鸭式教学方式很多都是无效教育。可以说,教育即沟通。教育沟通包括两种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即人与人的沟通和人与文本的沟通。其中人与人的沟通包括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子女、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家长和教师五种具体形式。人与文本的沟通包括教师与文本的沟通和学生与文本的沟通。[16]
  3.让教育变得更有效
  要减低教育的负向功能,首先在于端正教育思想,确立正确的教育功能观、价值观,倡导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和“教育即沟通”的理念,使教育变得更有效。
  (1)在教育实践中,倡导人格本位教育理念。
  马克思指出,理想的人格首先表现为人的活动能力的全面性,全面发展的人多才多艺。其次是人格自身内部及外部的多方面的和谐,做到真善美的统一。最后是具有自身的独特的统一性和完整性。马克思主义还指出,只有追求自己与自然、自己和社会、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才能真正实现人格的完美。
  人格统合的个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7]:(1)客观的认知和正确的自我意识;(2)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与积极的情感体验。(3)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社会适应。(4)实践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效能感人格健全。
  (2)通过有效沟通,使教育变得更加有效。
  认识“教育即沟通”理念,通过有效沟通,使教育变得更加有效。在现实意义上,实现教育沟通需要高品质的或有效的教师作为前提。[18]―[19]教育沟通论应用的四大理念为:(1)深入了解学生是沟通的前提条件。(2)真诚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润滑剂。(3)同理心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心理基础。(4)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十分重要。[8]
  总之,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执著的态度不断探索,去了解和把握住教育构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效。有效的教育应该是给人带来幸福感,让人学会幸福地生活。
  
  参考文献:
  [1]杨育智.论教育功能.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6:23-25.
  [2]张建霞.浅析教育的“零”功能.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08-110.
  [3]宋卫家.浅谈教育的负向功能.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6:183-186.
  [4]姚兰.教育负向功能分析.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9:152.
  [5]王娟,李运庆.我国教育负功能研究十五年.2007,1:22-25.
  [6]王等等.论负向教育功能观.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0:9-12.
  [7]张平娇.《教育沟通论》导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
  [8]赵雯宇.浅谈沟通对无效教育的作用.科学教育家,2008,6:41.
  [9]程三宝,冯焱.浅析大学生的人格本位教育.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0:107-108.
  [10]魏利华.人格本位――再论新时期大学教育理念.科技创新导报,2009,23:196.
  [11]王发明,杨学坤.大学生人格本位教育探讨.现代企业教育,2008,2:75-76.
  [12]罗晓明.罗晓明.人格本位[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13]薛志美.浅析“人格本位教育”.星火论坛,2004,2:17-19.
  [14][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9.
  [15]张东娇.简论沟通及其教育价值.教育科学,2002,1:4-7.
  [16]杨善华译.现代社会学理论[M].华夏出版社,2000.
  [17]郑雪等.健康与人格[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18]张东娇.教育沟通论(第三章)[M].山西出版社,2007.
  [19]阳慧.教育沟通: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企业家天地,2008,4:223.
  
  [朱玲燕:延边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化学);指导教师:朴凤玉,延边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教授]

推荐访问:教育 减低 更有效 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