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多球碰撞中的速度分配问题 碰撞速度分配

  摘 要: 本文从波动理论入手,得出了一维多球碰撞过程中的速度分配比例,这一比例由弹性球的杨氏模量和密度决定。常见的交换速度现象仅仅是一种特例,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在实验中观察到其他速度分配情况。
  关键词: 波动理论 一维多球碰撞 速度分配问题
  
  两个弹性球发生一维正碰时,将交换速度。而当一个运动的直线正碰一排紧挨着的静止弹性球时,人们往往想当然地认为它们将逐次碰撞而交换速度,其情形相当于两个弹性球相互碰撞的重复,最终效果为入射球与最后一个球交换速度,其余弹性球保持静止。尽管这一结论已经在牛顿摆中得到证实,但是得出“入射球与最后的被碰球交换速度”的结论过于勉强。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下面我以三个弹性球的碰撞为例,对一维多球弹性碰撞问题展开讨论。
  1.理论计算
  当球A与球B碰撞的过程中,球B与球C之间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挤压。如果以球A和球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动量和能量将不再守恒,那么交换速度的结论也无法得出;如果把球A、球B和球C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动量和能量显然守恒,但是两个独立的方程无法求解三个小球的末速度。
  如果变换一下思路,从波动的角度来看,一维多球碰撞问题,其实就是弹力在弹性球之间的传递问题;一维多球碰撞过程,其实就是一列纵波的传播过程。
  考虑在一条直线的三个完全相同的弹性球,球的半径为r,球A以某一速度v向右运动,球B和球C静止(如图1),在球A撞击球B的短暂过程中,可以把球A看作波源,把球B和球C看作介质,球A对球B的撞击情形将以一个恒定的速度向前方传递,这个速度就是纵波在弹性球中传播的速度。
  由波动理论可知,纵波在弹性介质中的波速决定于介质的弹性模量及其密度。对于固态介质,纵波的传播速度与杨氏模量有关,其值为:v=,式中E为介质的杨氏模量,ρ为介质的密度。
  如果把连续碰撞所对应的纵波抽象为振幅为A简谐波,把球A与球B刚刚接触的时刻记作计时起点,把球A与球B刚刚接触时球A的位置记作坐标原点(如图2),则在开始运动的很短一段时间内,球A的坐标方程为:
  x=Asin(ωt)(1)
  球A的速度方程为:
  v′=vcos(ωt)(2)
  球B开始振动的时刻为:
  t=t-.
  球B的坐标方程为:
  x=2r+asin[ω(t-)](3)
  在球A和球B分离的瞬间,球A和球B之间的距离等于2r,即:
  x-x=2r(4)
  把(1)、(3)代入(4)式可得:
  sin(ωt)-sin[ωt-ω)]=0
  由和差化积公式可得:
  2cos(ωt-ω)sin(ω)=0.
  由于sin(ω)是一个与时间无关的常量,可以得到:
  cos(ωt-ω)=0
  即:
  ωt=+ω(5)
  把(05)式代入(02)式,可得弹性球A分离的速度为:
  v′=-vsin(ω)(6)
  以三个弹性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v=mv′+mv′+mv′(7)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mv=mv′+mv′+mv′(8)
  由(7)和(8)联立求解可得,球B与球C分离后的速度为:
  v′=
  v′=(9)
  考虑到碰撞结束以后,球B的速度不大于球C的速度,即v′≥v′,则:
  v′=
  v′=(10)
  为了保证(10)式有实数解,必然有:
  v-3v′+2vv′≥0存在,即:
  v≥v′≥-v(11)
  由(6)和(11)可得
  0≥v′≥-v(12)
  把(6)代入(10)式可得:
  v′=-vsin(ω) (0≥v′≥-v)
  v′=
  v′=
  上式可化简为:
  v′=-[sin(ω)]v (0≥v′≥-v)
  v′=v
  v′=v(13)
  式中的v=,E为介质的杨氏模量,ρ为介质的密度.
  2.讨论
  当弹性球的杨氏模量非常大时,纵波在弹性球中的传播速度v=就非常大,代数式sin(ω)→0,上式可以简化为v′=0、v′=0和v′=v,这就是我们在实验中常常见到的交换速度的现象.
  因为在常见的碰撞实验中,弹性球多采用钢球,以一般钢球为例,E=200×10N/m,ρ=7.85×10kg/m,则作用力的传播速度可由弹性体中纵波波速公式得出:v==5.04×10m/s.
  这一速率与弹性球的直径(通常约为d=3cm)相比实在是太大了,因此观测到的实验结果非常接近于v′=v′=0,v′=v的刚体极限情形.
  当弹性球的杨氏模量非常小时,纵波在弹性球中的传播速度v=就比较小,弹性球A的反弹速度v′→-v,此时三个弹性球碰撞之后的的速度值分别为:
  v′=-v,v′=-v,v′=-v.
  当弹性介质的杨氏模量界于极大和极小之间的一般情形时,碰撞以后的三个弹性球的速度值如(13)式所示.此时球A将发生反弹现象,球B的速度小于v,球C的速度大于v,它们之间的速度交换关系将不复存在.这一结论已经在气垫导轨上的三个滑块的碰撞实验中得到证实.
  3.结论
  由上面的讨论可见,三体以上的一维正碰问题比较复杂,不能用弹性球之间相继碰撞的简单模式来理解,作用力在碰撞体中的传播速度决定了碰撞后各球的速度分配情况,速度极大时对应了实验中常常见到的交换速度的现象。如果选取杨氏模量很小的弹性碰撞球,就可以从实验上观察到其他速度分配情况。
  
  参考文献:
  [1]段吉辉,徐从兰,盂昭敏.物理学演示实验手册.
  [2]徐目新.中学物理简明手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3]李增林.力学.南京工学院出版社,198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碰撞 分配 速度 一维多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