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法在《项链》一课中的应用]项链 莫泊桑课文分析

  摘 要: 问题探究法是一种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本文主要论述问题探究法在小说《项链》一文中的运用,具体探究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   关键词: 问题探究法 《项链》 人物性格 小说主题
  
  一、问题探究法的内涵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问题探究法是课改极力倡导的一种教学与学习的方式。
  探究法又可派生出很多种,如想象探究、合作探究、问题探究等。问题探究是近年来热兴的一个研究领域,在本质上它与探究式学习相贯通。所谓“问题探究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改变了过去传统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结果轻过程、重应试技巧的传授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教学方法。
  小说《项链》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来看,问题性较强,适合进行问题探究式教学。下面我以人物形象为例,谈谈问题探究教学的具体应用。
  二、问题探究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对于小说人物,学生大都很感兴趣,也愿意探究文本。但如果让学生实施这项探究活动,教师不给予问题引领,将会存在盲目性。教师的问题引导,使学生有了特定的探究目标,思维受到启发,也有了主动参与这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为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采用学生探讨争议问题为主,教师点拨疑难问题为辅的开放式教学。我设计了六个疑难问题,采取循序渐进的提问方法挖掘人物,突破重难点。
  1.探究人物性格。
  问题一:要求学生找出在不同情节中作者对玛蒂尔�的描写,透视人物心理、性格发展的过程,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作者的态度。
  问题二:玛蒂尔德的性格仅仅是“爱慕虚荣、追求享乐”吗?主人公玛蒂尔德除了有虚荣的一面,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作者对她仅仅是讽刺吗?请重点阅读“还债务”和“明真相”两部分。讨论她的性格特征中是否还有其它的侧面或者说她的性格是否有改变,如果有的话,是什么?(组问题)
  后我用表格总结如下:
  2.探究评价人物的方法。
  问题三:如何认识和评价人物?
  这牵涉到教给学生分析人物的方法,为以后读小说奠定基础,而且以上的教学步骤都在为这个问题作铺垫,学生会根据以上自己的学习步骤总结出以下几点:(1)根据情节发展;(2)根据人物心理、语言、动作;(3)全面系统,客观分析。再充实、附加一些课外知识讲解。
  3.探究小说主题。
  问题四:综合小说主题的争论,大概有以下五种观点(多媒体展示),你同意哪一种,理由是什么?
  A.小说尖锐地讽刺了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B.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与追求享乐的思想。
  C.小说表现了小资产阶级地位的不稳定及对他们的这种尴尬处境的同情。
  D.小说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常。
  E.对女主人公的追求奢华生活遭到失败的不幸表示同情,对其以诚实劳动偿还债务的行为予以肯定,对主人公的虚荣心作了批评。
  由于学生对人物已有全面认识,对小说的主题也就能更容易把握了,根据学习规律,这时不宜再进行大规模讨论,所以我采取个别体提问的方法来突破。
  4.探究的迁移和延伸。
  问题五:造成女主人公命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自身性格和社会原因是什么?)(小组学习)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原因和社会环境可导致一个人性格的缺陷。让学生意识到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不受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请小组代表回答即可。
  小说的作用不仅在于感受人物,而且在于对文本进行理性的思考,引起心灵的震撼,对现实起指导作用,受到感染和启迪。所以我提出问题六。
  问题六:让学生上讲台,谈谈玛蒂尔德这个人物的现实意义。
  因为对人物、悲剧根源学生已有了全面的认识,对这一问题就能联系自身,有的放矢了。应及时抓住此机会,挖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个别学生可能有创新,我给予肯定。
  为了让学生引起共鸣,形成直观印象,可让摄影组的学生展示从课外搜集、拍摄到的人物图片与资料或展示校园健康人物性格画面,以此鼓励学生敢于迎接生活的挑战,迎难而上。
  至此,全部问题都已解决,这六个问题使学生一步步深入人物,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净化心灵。
  三、问题探究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除了以问题为向导以外,教师还应使用以下方法辅助。
  1.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问题情境指出现在人面前,使人感到不了解,很好奇,引起积极探究,急于解决的那种情况。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进入文本,深刻理解人物形象。具体步骤如下图所示:
  2.相机诱导,适时点拨。
  这是点拨法的精髓。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当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有欠缺时,老师必须给予点拨,这样就可扫除学生的思想障碍,使问题深入下去。点拨要注意要抓住时机点到要害处,拨到关键处,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启发思维,排除疑难,教给方法,发展能力。
  3.小组讨论,加深理解。
  小组的讨论能使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能增强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促进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为了解决新的复杂问题,需要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时,学生间的合作往往胜过个人的努力,合作讨论所形成的一致意见往往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彼此之间的互补性,学会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自觉地改进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4.对学生回答有预见性,并归纳总结。
  由于问题大都是开放式的,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老师应允许学生大胆发言,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有一个较准确的定位。
  在具体运用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实施教学,切不可硬套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探究 项链 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