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小康社会能实现吗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摘 要: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三农” 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报告为我们确立了新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报告把“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头戏在“三农”。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通盘考虑和配置各种资源,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道路。
  一、农村发展战略要调整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的集体主义(大锅饭)到改革开放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产到户,可以说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从根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的农村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怎么搞?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发展造血型经济。农村有肥沃的土地资源,但是广大群众脸朝黄土背朝天换来的是粮食卖不出去,种的水果蔬菜也卖不出去,要么是价格太低,极大地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造成思想上还停留在生产上自给自足。“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无疑为农民朋友解决了后顾之忧。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过去依靠手工劳动为主,计工分,吃大锅饭,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产到户,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机械化作业,插秧机、收割机已经进入广大农村,农民已从传统的手工劳动中逐步解放出来。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我国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华西村、大邱庄等。目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产到户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更不能形成规模化。农民停留在自给自足的生产状态,土地资源出现了闲置,劳动力出现了剩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跟着出现了。剩余的劳动力靠劳务输出从根本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整合资源,树立科学发展观,就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政府部门就要加以政策引导,进行产业扶持。农业农村要发展,必然要靠政府的引导。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村委班子就要转换职能,要像做企业一样把经济搞起来。村长书记是企业一把手,村民社员是职工。村长书记要跑市场要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思路,整合优势资源,走有特色的地方经济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必然选择,结果将是我国农村农业生产将高度产业化,二元经济结构将被逐步打破,农村人口布局将发生根本变化,城乡差别将基本消失。乐观地估计,在二三十年以后,我国现有大中型村庄的一部分将转化为2―5万人的小城市,一部分将完全消失,还有一部分将收缩为几户或十几户人家组成的小型居民点。
  二、让新型农民职业化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目的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
  当前,我国农业经营老龄化、兼业化问题呈加重趋势,要建设现代农业,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建设现代农业必须顺应分工分业的历史潮流,大力培育职业农民,促进土地经营的集中和农业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的效益。另一条出路就是进城务工。我国的剩余劳动力很多,但是城市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很低,很难适应现代化的生产要求。农民要在城市就业,就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技术水平,这样在大城市中才能找到好的工作,而不是只靠出卖力气挣钱。
  三、国家财政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中应起积极作用
  国家财政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推动农村和和谐稳定发展,通过加大对农村能源、交通、通信、水利等设施的资金投入,促进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
  我国于2010年进一步加大对“三农”问题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用于“三农”各方面的投入将增加近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地方财政也将大力增加投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首先,2010年我国将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按中央要求,2010年将全面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将少数集中连片品目改为征收农业税;农业税税率整体降低一个百分点。其次,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2010年将在13个粮食生产区全面推行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直补资金总额为100亿元,约占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的40%。再次,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新增支出要确保主要用于农村。支持西部“两基”攻坚,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及向中西部农村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最后,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粮食综合能力建设及扶贫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国债资金的使用向“三农”倾斜。
  四、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党的十七大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免除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出台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建立新农保制度,是完善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全县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工程。让农村居民解除养老的后顾之忧,使老年农村居民得到基本生活保障,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好地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使农村居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实现“养老不犯愁”。
  五、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较多,而农村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上诸方面与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是导致社会不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2.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建设现代农业要求不断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素质。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科技素质。这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3.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这是因为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快,完全可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但是农村的发展明显滞后,要实现惠及绝大多数人的小康社会,任务很艰巨,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农村发展。

推荐访问:统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城乡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