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中毒的症状【游泳训练中延缓酸中毒的对应措施及训练方法】

  摘要: 严重的酸中毒会减缓ATP再循环速度,还会使肌肉产生剧痛感。每个游泳运动员对疼痛感的耐受能力不同,这种疼痛感或多或少会影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本文从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提高缓冲能力,提高抗酸中毒引起的疼痛的能力等方面探讨提高延缓酸中毒的训练对提高竞技能的作用。
  关键词: 酸中毒 游泳训练 措施
  
  前言
  酸中毒指体内血液和组织中酸性物质堆积,其特点是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上升、pH值下降。严重的酸中毒会减缓ATP的再循环速度,还会使肌肉产生剧痛感。如何延缓酸中毒,决定游泳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游速的能力,从而影响比赛成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部分针对延缓酸中毒的对应措施及训练方法,其措施主要有提高摄氧量、增加体内的血液总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毛细血管数量、改善血液分流状态、增加线粒体数量、增加肌红蛋白数量、提高缓冲能力及提高运动员抗酸中毒造成的疼痛的耐受力。
  1.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延缓酸中毒
  1.1提高摄氧量
  摄氧量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我国正常成年男子最大摄氧量约为3.0―3.5L/min,相对值50―55ml/kg/min;女子较男子略低,其绝对值为2.0―2.5L/min,相对值为40―45ml/kg/min。最大摄氧量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依年龄性别和训练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克索拉(Kessouras,1972)等研究了25对双生子(15对单卵,10对双卵),发现最大摄氧量的遗传度为93.5%。许多学者的研究也指出,其可训练性即训练使最大摄氧量提高的可能性较小,一般为20%―25%[2]。因此对游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的训练在其遗传因素的基础上仍有提高的余地。当剧烈运动时由于机体摄入的氧不能满足运动的需要,此时机体要进行无氧代谢。无氧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丙酮酸,除非丙酮酸和氢离子通过有氧代谢还原成其他化合物,否则,丙酮酸将与氢离子结合,形成乳酸。这两种物质出现速度取决于运动员的游速。较快的游速要求较快的无氧代谢速度,以保持稳定的ATP供能,所以,丙酮酸和氢离子的生成速度与运动员游进速度有直接关系。同时这两种物质结合形成乳酸的数量取决于其被有氧代谢的速度,也就是说游进速度取决于肌肉的供氧速度。因此减慢肌纤维乳酸生成速度的大多数训练有助于向工作肌纤维供氧。所以提高最大摄氧量是训练的一个目的,加快肺部的氧向血液的扩散速度。训练可增加运动员练习时每分钟空气的吸入量,同时也可增加氧对身体的输入量,
  1.2增加体内的血液总量
  血液总量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存血量,二者的比例并非一成不变。运动过程中储存血液被迅速释放出来加入循环血液中,从而增加循环血量,运动员循环血量增加程度比非运动员大得多,尤其是耐力运动员,其增加幅度更加明显。运动时一般人大约可增加10%,而运动员可增加20―30%。机体循环血量的增加对于完成高水平的机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摘自杨建昌运动生理学)
  马格利索在Swimming Fastest第11章称:“增加体内血液总量,可降低血液的稠度,从而便于血液更迅速地从心脏输往肌肉。耐力训练可使血液总量大致增加百分之三十。以较高强度进行耐力训练,对血量的增加最有效。”
  1.3增加线粒体数量
  线粒体是蛋白质组成的,快、慢收缩肌纤维都含有大量线粒体,但慢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更多。训练可使这两类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经过28周耐力训练后,人体线粒体体积增加120%,线粒体数量增加14―40%,也有报告称,线粒体数量和体积都增加40%[3]。线粒体数量增加、体积增大的重要作用是减缓乳酸生成速度。线粒体数量增多,可使多数细胞进行有氧代谢。因此,通过有氧代谢每分钟可获得更多能量,可提供更多的氧,从而允许运动员更充分地利用最大摄氧量,而不产生过多的乳酸。
  游泳训练是增加游泳运动员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增大线粒体体积的最好方法。对游泳运动员比赛中使用的肌纤维进行非游泳训练,不会增大有关肌纤维中线粒体体积和增加线粒体数量。长距离慢游耐力训练只可增加慢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数量,增大其线粒体体积。要增大、增多快肌纤维中的线粒体,还需要进行中、快速的耐力训练
  高原训练也可增加肌肉中线粒体数量。与平原训练相比,高原训练线粒体数量增加得更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多地进行快速耐力训练。在肌糖原几乎耗尽或是在会引起酸中毒的情况下进行耐力训练会引发过度疲劳。
  1.4增加肌红蛋白数量
  肌红蛋白是肌细胞内含铁的蛋白质,其最重要的一项机能是吸收扩散进入肌红蛋白中的氧,并将其输送到线粒体,供其氧代谢之需。次要作用是在肌细胞内储存少量的氧,大约240毫升,以供运动的前几秒使用。
  有研究称,训练可使小白鼠肌红蛋白增加80%,但是对人体研究没发现这种情况出现。虽然生活在高原的人,肌肉中肌红蛋白数量较常人高16%。但短期在高原训练的人肌红蛋白是否可增加至这个量仍然没有结论。有文献曾对最有效地提高肌红蛋白含量的训练形式有少量报道。可以确定训练强度达到最大摄氧量水平的70―80%之后,快肌纤维中的肌红蛋白增加速度开始加快。
  高原适应和训练的综合因素能引起人体骨骼肌中的肌红蛋白的浓度增加,这种增加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高原训练的强度,即训练强度较高且严重缺氧时才能见到明显成效[4]。
  2.提高缓冲能力
  肌乳酸水平可在肌pH值明显下降前较安静水平时提高4―5倍以上。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缓冲物质的作用。可做缓冲物质的有碳酸氢盐、肌蛋白和磷酸肌酸。缓冲物质与氢离子结合,从而减轻了对肌pH值的影响。当pH值水平一有下降的征兆,缓冲系统即刻会做出反应。因此缓冲过程对竞技游泳100、200米比赛的成绩有重要意义。在50米比赛的后10米,缓冲能力对维持快速游进也起一定作用。
  马格利索在Swimming Fastest第11章《提高缓冲能力》中提到:“一些运动员试图在较长游距的短冲练习前摄入碳酸氢盐等类的物质来提高血液的缓冲能力。”在训练方法上他认为短冲训练可提高缓冲能力。不同的观点是夏普及其研究团队在1986年的报告[5]:“从事耐力训练的自行车运动员,肌肉内乳酸可积聚很高的水平,但与没受过训练的人相比他们的缓冲能力实际是很低的。”那么到底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在没有出现一个完全可推翻上述观点的理论前,依据生理学人体对刺激的适应性这一特性,设想可使肌肉pH值下降的训练可能会增加肌肉的缓冲能力,我认为还应该继续沿用短冲训练的方法来提高缓冲能力。
  3.提高运动员抗酸中毒造成的疼痛的耐受力
  严重的酸中毒除会减缓ATP在循环速度之外,还会使肌肉产生剧痛感。每个运动员对疼痛感的耐受力不同,这种疼痛感或多或少会影响运动员的竞技技能。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的训练不能延缓酸中毒,意志也不能改变血液的酸碱平衡。少部分运动员对痛感的耐受力差,他们一感到酸中毒引起的疼痛感,马上会减速。然而大多数运动员由于进行了有效的心理训练,具备一定的抗痛感能力。即便如此,酸中毒引起的疼痛感仍然会影响比赛成绩。当比赛进行到中途,感到酸中毒引起疼痛感时,有些运动员会认为照现在的速度游下去,比赛后程可能会游不动了,于是可能放慢游速,以减轻痛感。如果这类运动员对酸中毒的作用判断失误,将游速放得过慢,那么比赛成绩肯定受影响。所以针对疼痛的耐受力的训练,对比赛的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减轻酸中毒所引起的疼痛感,更少地影响比赛成绩,就有必要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增强其意志。
  意志是心理学研究中最薄弱的领域,也是人类认识肤浅的一个研究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现状影响到意志训练更好地应用。由于对这一领域认识不足,教练员在训练时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但不乏一些教练在尝试着运用一些创新的手段来训练运动员的意志力且效果也非常好[6]。例如前国家长跑队教练马俊仁曾将运动员送到深山中让其跑步回去,并且悄悄尾随在后面学狼叫,使运动员产生恐惧心理和求生的意志,来完成原来不能跑完的路程。相似的还有澳大利亚游泳教练在游泳池内放入一条小鳄鱼追赶运动员,迫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游离游泳池。
  4.结论
  通过训练延缓酸中毒对提高游泳项目竞技能力有重大的意义。如果比赛时能延缓酸中毒现象出现,将会使后程能保持较高游速。其主要体现在中、长距离游泳比赛项目上,特别是50米距离以上的项目,可以在比赛后程保持较快的游速。训练对乳酸的缓冲作用,以及提高运动员抗酸中毒造成的疼痛的耐受力等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并且在很多观点上还有争论,因此在训练方法上应采取减慢乳酸生成速度的训练为主。
  
  参考文献:
  [1]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杨建昌.运动生理学[M].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7.
  [3]任建生.心血管运动生理与运动处方[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8.
  [4]马特维也夫.运动训练学基础[M].人民体育出版社.
  [5]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6]冯妙苑.游泳大辞典[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推荐访问:训练 酸中毒 延缓 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