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雨宁译作《瑞普・凡・温克尔》评析 瑞普凡温克尔

  摘要: 万紫和雨宁合译的《瑞普・凡・温克尔》被公认为文学翻译中的经典之作,本文从译文对原作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的传达以及翻译技巧的运用两方面探讨其成功的原因,以期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启迪和帮助。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思想内容 风格 技巧
  
  “文学翻译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寻求主客观统一的过程。一定社会生活的映像和作家的形象都是客观地存在于原作之中的。但是,这种客观的东西,只有经过译者头脑的加工制作,只有经过译者能动地创造,才能在译文中重新客观化和物质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部文学翻译作品不但是作者精神活动的产物,而且也是译者精神活动的产物”。[1]万紫和雨宁合译《瑞普・凡・温克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译文完美地展现了原作中社会生活的映像,并且忠实地反映了原作的文风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此外,在欣赏译文时,我们还可以从译者所采取的翻译技巧中受益匪浅。
  
  一、译文对原作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的传达
  
  作品中作者华盛顿・欧文描绘了革命前大自然的壮丽雄奇,村庄的安详静谧,村民的与世无争,使读者油然产生一种为之倾倒的情怀,让他们自然而然地留恋革命前的美好的日子。作者在原文中取得的效果在译文中得以成功地再现。此外,原文的一个特点是语言上的幽默,这种文风在译文中得以体现。
  1.自然景色的翻译
  译文:凡是在哈得逊河上游航行过的人,必定记得卡慈吉尔丛山,那是阿帕拉钦山脉的一支断脉,在河的西岸,巍巍然高耸云端,威凌四周的乡村。四季的每一转换,气候的每一变化,乃至一天中的每一小时,都能使这些山峦的奇幻的色彩和形态变换,远近的好主妇会把它们看作精确的晴雨表。天气晴朗平稳的时候,它们披上蓝紫相间的衣衫,把它们雄浑的轮廓印在傍晚清澄的天空上,但有时,虽然四处万里无云,山顶上却聚着一团灰雾,在落日的余辉照耀之下,像一顶灿烂的皇冠似的放射着异彩。
  原文中的“noble”,“lording”,“magical”,“a crown of glory”被译为“巍巍然高耸云端”,“威凌四周的乡村”,“奇幻的”,“一顶灿烂的皇冠”。原文中所展现的卡慈吉尔丛山的壮丽、雄奇,极具古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神奇色彩的特点在译文中得以较好地传达。
  2.对村庄村民描写的翻译
  译文:一个漫长的懒洋洋的夏日,无精打采地谈论些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话。
  如果所读的和所谈的事情使他不高兴的话,你就会看见他剧烈地抽着烟斗,喷出短促的、密密的、愤怒的烟圈;反之,如果听得高兴,他就会慢吞吞地、从容不迫地把烟吸进去,吐出一朵朵淡淡的平静的烟云;有时,他把烟斗从口中拿下来,任凭那一缕缕芬芳的烟在鼻子边袅袅而上,一面庄严地点点头,表示完全赞许。
  这一段内容反映出了村民们平和安静的心态,他们并非争强好胜之徒。作为村民间议论的领导者,他并未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只是他的烟斗无意中出卖了他。别的村民,觉察出了他的好恶,并非据理力争,针锋相对,而是心甘情愿地让他用他的烟斗领导着他们的议论。这一细节被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刻画下来了。读者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村庄的如田园诗般的远离俗世嘈杂的静谧的气息。而这一特点在译文中得到了很好的再现。
  3.对原文中的幽默的文字的翻译
  译文:因此,从某些方面来说,有一个泼辣的妻子,也可以看作是相当有福气的,要是这样,瑞普・凡・温克尔就有三倍的福气了。
  事实上,他对家人说,在自己的田里干活是白费力气,他说,那是全村最倒霉的一小块地,田里的事情样样都糟,不管他怎么干,也还是出毛病。他的篱笆总是坍塌;他的母牛不是走迷了路,就是跑到人家菜地里;他田里的野草准比任何地方都要长得快些;每逢他要到田里去干活的时候,天就下起雨来。
  欧文堪称幽默大师,在他的作品中无不流露出幽默的色彩,读者会发现读他的作品“想不笑都困难”[2]。译文成功地再现了这种幽默,读者在读译文时同样可以领略到欧文的幽默的文风。
  
  二、翻译技巧评析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许多翻译技巧。下面本文将从数字的处理、英语抽象的具体化和主语的处理等方面分析译文的翻译技巧。
  1.对数字的处理
  原文:A termagant wife may,therefore,in some respects,be considered a tolerable blessing:and if so,Rip Van Winkle was thrice blessed.
  译文:因此,从某些方面来说,有一个泼辣的妻子,也可以看作是相当有福气的,要是这样,瑞普・凡・温克尔就有三倍的福气了。
  thrice被译为“就有三倍的福气了”,译文保持了原文中的数量,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原意,“神似”与“形似”结合。再比如:
  原文:Whenever he went dodging about the village,he was surrounded by a troop of them hanging on his skirts,clambering on his back,and playing a thousand tricks on him with impunity.
  译文:每逢他在村子里闲步的时候,总有一大群孩子围着他,有的拉住他的衣服下摆,有的爬在他背上,有的大胆地百般作弄他。
   无论从理解或从表达来说,文学翻译有时在数量上可以相差成千上万,而被认为是佳译;刻板的翻译反而会造成词不达意[3]。如果这里译文生搬硬套将其译为“在他身上耍一千个花招”,那么译文的质量将大打折扣。
  2.具体化
  连淑能在《英语的“抽象”与“汉语”的具体》中提到:“英语的名词化往往导致表达的抽象化”,而且“抽象表达法在英语里使用的相当普遍”。另外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可能会使用一些具有笼统意义和抽象意义的词语,这些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并予以较好地解决。针对名词化导致的表达的抽象化,汉语往往采用以下几种手段来表达英语的抽象词义:“用动词取代抽象名词,用范畴词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用具体的词语阐释抽象的词义,用形象词语使抽象意义具体化。”[4]在“Rip Van Winkle”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抽象的词语,这些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得以较好的解决。下面举例说明:
  It could not be from the want of assiduity or perseverance.
  这倒不是由于他缺乏刻苦耐劳或坚持不懈的精神。译文通过“精神”这一范畴词使得抽象概念具体化。
  But his wife kept continually dinning in his ears about his idleness, his carelessness, and the ruin he was bringing on his family.
  可是他老婆不断地在他耳朵边唠叨个没完,说他懒惰,说他事事不操心,说一家人都要毁在他身上。译文用动词取代了原有的抽象名词,清楚地表达了原文的意义。
  Here they used to sit in the shade through a long lazy summer’s day, talking listlessly over village gossip, or talking endless sleepy stories about nothing.
  Poor Rip was at last reduced almost to despair.
  他们常常坐在这儿的树荫下面,度过一个漫长的懒洋洋的夏日,无精打采地谈论些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话,或者不断地讲些令人昏昏欲睡的,不知所云的故事。
  到了这一步,可怜的瑞普几乎是走投无路了。
  这两句译文用“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话”“走投无路”具体的和有形象的词语使抽象意义得到了具体化。
  文中还出现了一些具有笼统意义的词,如果硬译,译文效果肯定不好,所以译者还是将其具体化了。As a fine lady does her train in bad weather.(仿佛一位华丽的太太在下雨天拎着裙子下摆似的。)does 具有多重含义,这里被具体化为“拎”。And a sharp tongue is the only edged tool that grows keener with constant use.(尖刻的舌头却是一柄唯一的越用越锋利的刀子。)edged tool笼统指有刃有棱角的工具,这里被具体化为“尖刻的刀子”。
  3.主语的处理
  在英语中,大量的句子以无生命的事物作主语,这同中文的表达习惯有差异,在翻译过程中也须重视。
  One taste provoked another.
  他越尝越有味。
  The rain always made a point of setting in just as he had some outdoor work to do.
  每逢他要到田里去干活的时候,天就下起雨来;
  When by chance an old newspaper fell into their hands from some passing traveler.
  偶尔他们手里弄到一张过路旅客丢掉的报纸。
  这些英语句子均以事物作主语,中文习惯于将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为主语。所以译者对原文主语作了变通,将其主语变作“他”、“天”、“他们”。虽然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体,在中文语境下,天被神化了,也就成了有生命的一个象征。
  译文忠实通顺地传达了原作的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在欣赏译文时,读者可以领略到原作者的幽默的文风,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独立革命批判的态度。此外,译文在数字处理、具体化和主语的处理等几方面上处理较为成功,在翻译技巧方面能给与英语翻译学习者以较好的启迪。
  
  参考文献:
  [1]张今.文学翻译原理[M].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163.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234.
  [3]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M].青岛出版社,1999:22.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66.

推荐访问:克尔 译作 评析 万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