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技术课程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课题

  摘 要:本文首先讨论设计翻译技术课程的必要性,而后依据Brown的课程设计理论从需求分析、教学对象与目标、教学结果测评、教学材料开发、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估六个因素阐述翻译技术课程的设计。
  关键词:翻译技术 课程设计 翻译记忆
  
  一、引言
  
  在信息数字化、经济全球化、翻译市场激烈竞争三个方面的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翻译技术正从翻译实践的边缘走向中心,成为职业翻译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工具;基于翻译技术对翻译实践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的趋势,翻译技术也随之成为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中日趋重要内容和课题。当前,市场需要大量既具有较高翻译技能又掌握翻译技术的翻译人才;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已经或即将成为翻译工作者进入大型企业、跨国公司、本地化公司、翻译公司工作的必备条件。
  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培养翻译人才的目标定位主要是高校教师、文学翻译和口译人员,培养模式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文学和语言学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袁亦宁,2005)。因此,一方面,翻译市场需要的主要是掌握翻译技术的从事非文学翻译的翻译人才;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包括翻译专业)的翻译教学内容主要是文学翻译,而对翻译技术几乎不涉及。当前中国翻译市场对翻译人才的要求与当前我国高校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要解决这一矛盾,在英语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的已有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翻译技术课程十分必要;这正是本研究――翻译技术课程设计的内容。
  
  二、课程设计理论
  
  James Dean Brown提出了课程设计系统法的理论。此理论框架包括六项主要内容:分析学生需求,确定教学对象和制定教学目标、目的,教学结果测评,选择、编写、改编教学材料,教学实施,全面评估大纲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此六项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整体,使课程设计得到不断完善。Brown的课程设计模型系统实用,可以用于
  指导翻译技术课程设计。
  
  三、需求分析
  
  为了具体了解翻译技术课程的可能对象对本课程内容的具体需求,笔者通过对某大学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
  1. 绝大部分学生都学习过计算机文化基础或类似的课程,并且大部分可以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完成日常的文字处理任务。
  2. 大部分学生仍然主要使用纸笔工具进行翻译,而对以计算机辅助翻译为代表的翻译技术与工具所知甚少,有过使用经验的更是寥寥无几。
  3. 大部分学生对翻译技术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持肯定态度,并且愿意学习翻译技术,培养非文学文本的翻译技能。
  4. 在教学方法方面,认为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较好的居多。
  
  四、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
  
  翻译技术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和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帮助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他们专业知识提出的挑战。修课者在计算机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及入门水平以上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在语言基础方面需要具备较强的英文和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翻译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1. 掌握一般软件中与语言、翻译相关的功能;
  2. 掌握一种以上的本地电子词典、翻译记忆系统、机器翻译系统的使用方法;
  3. 掌握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方法;
  4. 掌握语料库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5. 初步掌握各种实用文体文本的特点与翻译方法。
  
  五、教学测评
  
  教学结果测评由以下部分构成:1. 到课情况及对课程的贡献(20%);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30%);3. 课程翻译项目(30%);4. 期末考试得分(20%)。本课程,虽然有期末考试,但是基本上采用形成性评估,重视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课程翻译项目完成情况。
  对课程的贡献主要是指参与课堂讨论和寻找、分享课程学习资源。翻译技术涉及计算机应用,文科专业出身的人不可能在计算机技术方面达到精通,即便是教师,也必然会遇到种种问题,这是跨学科带来的不利于学习翻译技术的一面;但是,另一方面,正因为翻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所以,网络上有关翻译技术的资料很多,这又有利于翻译技术的学习。因此,使用翻译软件时遇到问题,既可以提出作为课堂讨论,也可以到网络上查找解决方案,而后到课堂上分享学习资源或解决方案。
  课后作业视课程的各个具体模块而定。
  本课程在第六周布置课程翻译项目。该项目为将英国利兹大学翻译研究中心联合欧洲其他几所大学制作的多语言翻译技术教学网站(http://ecolore.leeds.ac.uk)翻译为中文。网站语言包括多种欧洲语言和日语版本,但是没有中文版。该网站文字长度适中,设计符合标准,内容又是翻译技术教学,非常适合作为本课程的课程翻译项目。通过翻译本网站,学生既可以体会到翻译技术在翻译实践中的巨大作用,又可以练习非文学文本的翻译,还可以从中学习翻译技术,可谓一举多得。全班学生既有分工(每个学生完成若干网页的翻译,具体数量依据班级人数而定),又有协作(全班学生翻译的是一个网站,术语应该一致),最后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将翻译成果通过免费空间发布,供中国学生学习。
  期末考试有填空和问答两种题型,主要考察本课程讲授的基本知识。
  
  六、教学材料
  
  翻译技术课程的现成可用的教材不多,国内市场上可以见到的翻译技术方面的教材是外研社翻译研究文库中一本《译者的电子工具》(Electronic Tools for Translators)。本课程的纸质教学材料可以选择本书。但是这本教材的缺点是:内容深度欠缺,基本上没有动手练习,不针对汉英互译。
  教学材料的第二部分是课件,包括演示文稿课件和录屏动画课件,这是教学材料的主体。演示文稿主要是概念讲解和操作的静态演示,而录屏动画则主要是操作的动态演示。录屏动画既可供学生课堂学习,也可供学生课下复习或参考(因为操作步骤很可能会忘记)。
  教学材料的第三部分是课程支持网站。可以使用网上提供的免费空间,如赛腾网或Google提供的免费建站空间解决课程支持网站的搭建。课程支持网站主要为教师收集的网上资料集锦;同时鼓励学生分享好的学习资料,并及时更新支持网站内容。也可以尝试让感兴趣的学生制作、管理课程支持网站。
  教学材料的第四部分是翻译软件。
  
  七、教学实施
  
  本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模块:
  1. 电子词典(软件:金山词霸、灵格斯;练习文本:法律文本)
  2.术语管理(软件:MS Excel和塔多思翻译套件中的Trados MultiTerm;练习文本:财经文本)
  3. 翻译记忆(软件:TRADOS Translator’s Workbech和TagEditor;练习文本:科技文本)
  4. 机器翻译(软件:Google翻译;练习文本:科技文本)
  5. 搜索引擎与网络资源利用(软件:Google搜索引擎;练习文本:科技文本)
  6. 语料库在翻译中的应用(软件:http://www.省略.uk;练习文本:新闻文本)
  本课程采用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先通过幻灯片简略介绍一项任务并在教师机上演示该任务的执行步骤,然后要求学生在学生机上完成相同的任务,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学会如何做一件事。接下来,讲解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原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可以举一反三;最后说明执行此任务时常见的问题,使学生注意到执行此任务的重点、难点和意外情况。每完成一个任务之后都有一个类似的任务作为课后作业,供学生练习之用。
  
  八、课程评估
  
  课程设计评估是课程系统规划不可或缺的一环。本课程的评估应该综合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数据收集方法,并通过课程评估来提升本课程中各个要素,从而提升整个课程。另外,鉴于翻译技术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课程必须跟上翻译技术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袁亦宁.翻译技术与我国技术翻译人才的培养[J].中国科技翻译,2005,(1).
  [2]Brown,James Dean.语言教学大纲要素:课程设计系统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Austermühl,Frank.译者的电子工具[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课程设计 翻译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