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观的叙事 最客观的真实] 主观客观

  摘 要:本文从艺术真实性的角度出发,以心理分析作为理论基石,通过分析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结构安排,得出他们各自对凯蒂的失真所做的大量的喧哗与骚动,都只是对他们内心压抑与对现实的恐慌与不满的一种宣泄,凯蒂的失真只是他们宣泄的对象,从而证明了人们对一个事件的理解和解释,都是带有自己的主观动机,致使本来简单的事情却被人为的复杂化了,这才是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所以,《喧哗与骚动》通过几个人物的最主观的叙述,揭示了最客观的真理,从而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
  关键词:艺术真实 宣泄
  
  艺术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通过概括集中,加工提炼,变形想象等手法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效果的具体生动的艺术状态,它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某种本质、意蕴与规律,包含着客观真实与主观真实两个方面。艺术真实具有两个基本特征:艺术真实是创造产物,带着作家的主观色彩,因而,它不同于生活真实只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艺术真实中的创造,一则必须建基于客观现象,以生活真实作为依据,客观性是文学的条件,没有客观就没有文学,没有客观性,一切文学作品无论多么绚丽,都会走向死亡。再则艺术真实中的创造,又必须建基于主观思想,以审美理想作为引导。艺术真实是客观现实和主观真实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只能通过创造来获取。
  要体现艺术真实,必须符合客观规律,而这个规律还必须具有广泛性。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才是社会的中心。要对客体做真实的描述,那么描述人类活动是不可避免的。“在他(福)看来,真实地表现生活是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生活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内容就是人的意识与感情。”(李:231)而人又是千差万别的。如何透过个体的差异来体现群体的共性,是艺术家要解决的问题。世界的存在本是非常简单的,可是人使之复杂化了。对于一个简单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而每个人都坚信自己的理解最正确。“知觉的最后产物――意义并不是从刺激得来,而主要是观察者给予它的。事物因此并不是他们原来的样子。我们关于世界以及世人的知觉是由态度的,情绪的,动机的和评价的因素决定的。其可靠程度正如这些知觉是由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物所决定的一样”。(查:85)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1928年写的一部小说,整个小说围绕着凯蒂这个不在场的中心人物展开。通过三个弟兄的叙述,讲述了凯蒂的成长、成熟、失贞,最后堕落的整个过程。其中,凯蒂的失贞及其影响是整个小说的中心:康普生先生竭力用酗酒来结束自己,昆丁因此跳河自杀,杰生因失掉去银行工作的机会而一辈子生活在愤恨之中。班吉因失去了凯蒂而陷入了无法解脱的痛苦。凯蒂自己也因无家可归而沦落,最后成了纳粹将军的情妇。这是对这部小说的一般的理解。可是,笔者认为如果把一切的责任都推到凯蒂的身上,这有失公平。凯蒂的成长、发育、成熟,这本是个自然的规律。可整个家里却为此制造了大量的喧哗与骚动,最终把凯蒂推向了堕落。所以,与其说是凯蒂破坏了整个家庭的完整,不如说,是整个家庭借凯蒂的失贞宣泄自己的焦虑及压抑。
  康普生家庭是个没有生气,没有爱的家庭。康普生先生首先是个活在阴影中的人物。他留恋过去美好的时光,可是自己却懦弱,不切实际,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永远活在精明能干的康普生将军的影子里。他的自卑使自己不敢面对现实,宁可拿一些不着边际的虚无理论和酒来麻醉自己,也不愿担当起自己做父亲的责任。他被自己内心的焦虑和痛苦所折磨,不可能对孩子们表现出真正的爱和关心,更不可能给予孩子一种安全感和保护感。而相反,还要孩子们关心照顾他。凯蒂在自己结婚离开家时,嘱咐昆丁照顾好班吉和父亲。康普生夫人是个活在一个淑女头衔中的活死人,极端的自私。她不爱任何人,整天无病呻吟。对几个孩子,她都没有真正的爱。她认为班吉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昆丁和凯蒂老是鬼鬼祟祟联合起来反对她。只有杰生才是她自己的孩子,才是她的骄傲。但是杰生从小是大姆缔带大,她根本没有尽过当母亲的责任。在杰生长大之后,她对他只有真心的依靠。她为了能依靠杰生,不让他结婚。“您一知道我娶亲就会从坟墓里爬出来的”,(福克纳,1984:p273)她自己经常吃名贵的药,而在杰生剧烈的头痛时,却让他吃很便宜的阿司匹林。
  父母的偏爱,使得几个孩子相互分帮结派,这也会影响他们各自的成长。几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冷漠、压抑、没有爱和没有关怀的家庭里。凯蒂坚强、热情、漂亮,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对弱者充满理解、关怀和无私的爱。所以,家里的每个人都在精神上依靠凯蒂。凯蒂承担了该是父母承担的一切义务:照顾班吉,安慰昆丁。只有杰生,因为得不到凯蒂的爱,而对她充满了恨。凯蒂实在无法承受如此的重负,转向外边寻求安慰。由于她性格中更多的显示出喜欢统治别人,争强好胜的特点,所以,只有非常具有男性气质的人才能够给凯蒂真正的安全感,也才能真正地征服凯蒂的心。但由于昆丁的干预,最终失去了幸福。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生是一个能量系统,从整体上看,能量是有限的,如果用一种方式释放了能量,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减少,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能量的释放”(黄:87)。弗洛伊德说过,压抑必然通过两种途径释放,一种是宣泄,一种是升华。凯蒂的失贞,给这个压抑的群体一个宣泄的机会。康普生先生更加把自己封闭起来,整日借酒浇愁。康普生夫人在女儿失贞后,穿上自己的黑衣服并且不断地说我的女儿死了。这对这个整日无爱好,无兴趣,而又极力维持自己淑女身份的她来说,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首先是一个表现自己贞洁和淑女的好时机,其次,总算有一件事打破了这种可怕的沉闷与压抑。另外,通过对凯蒂的批评,她也可以发泄多年来对康普生、昆丁和凯蒂的不满,因为他们老联合起来反对她。最后,这也是她内心深处对凯蒂勇气和胆量的羡慕和妒忌。因为,快乐原则是最基本的人生原则。(弗洛伊德的观点)从她的整日无病呻吟和自我怜惜,可以推想出来,她的生活里没有性爱的快乐。昆丁借机自杀了。杰生呢,虽然是遭受批评最多的一个,而且,许多的批评认为他把自己对凯蒂的恨转到了她的女儿小昆丁身上。而笔者却认为他只不过是借助小昆丁宣泄生活的压力,以及自己对父母、哥哥、姐姐们自私、没有责任心以及对他们从小就对自己孤立、隔离的愤怒与不满。他只是不能公开直接地攻击他们。因为他们有的死了,有的逃了。只有母亲在,可是那是他的长辈,他不敢公然对母亲表示不满。至于班吉呢,他是一个白痴,一个不会掩饰自己的感情,不会用言语表达自己感情的人。他的整个生命和生活都是围绕着凯蒂展开的。他爱凯蒂是因为她给了他温暖、爱和安全感。他害怕凯蒂的长大成熟只是她的长大成熟意味着他要失去她。
  所以整个家庭围绕着凯蒂的失贞所做的许多的喧哗与骚动都只是借机发挥自己内心深处的不满与压抑。诚如弗洛伊德所认为的那样:“每一种动作,每一种动机都有某种原因,而这些原因都是潜意识的,都可以用能量的投注和反投注来描述。”(黄:94)事情的存在本是很简单,而人为了宣泄自己潜意识的焦虑、压抑,却把它复杂化了。这正好回应了小说的题目: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喧哗与骚动》通过几个人物的最主观的叙述,揭示了最客观的真理,从而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查普林,克拉威克.心理学的体系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李维屏.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评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4]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威廉・福克纳著.李文俊译.喧哗与骚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作者系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推荐访问:叙事 主观 客观 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