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法尝试:英语八大教学法有哪些

  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教师把课文作为整体来教,学生将课文通篇理解,强调文章信息的整体输入和整体接受。从多方面看,整体教学方法优于传统的分段讲授法,它符合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总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又回到实践中去,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完善。整体教学的基本方法就是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全貌,在掌握课文中心思想的前提下学习语言知识,再把文章内容和语言知识付诸于语言的复用、活用和交际,形成“理解―学习―运用”的基本过程。这个过程正符合“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从人的心理特征上看,动力因素是学好语言的重要方面,兴趣能驱使人去获得知识、技能,并能促进智力、能力的发展。只有当学生对课文感兴趣时才能学好课文。在课文教学中,学生急于知道课文中讲的是什么,有什么奇特的情节,有什么有趣的笑话,他们甚至对生词“不屑一顾”,这时正是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意注意的最佳时刻。教学中应保持着课文信息的完整性和趣味性,利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引导他们主动认识课文。学生对课文整体理解后,又产生新的求知欲,形成“学习、运用”的新动力,在理解中学习效果更好。下面是我近年来进行课文整体教学的做法及体会。
  一、预习引导
  预习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预习可以让学生勤于动脑、多思考,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内容概要,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学生可不先预习生词,而是先读课文,再学生词。学生根据上下文,以及词的构成、前后缀、派生等猜测词语的意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生词太多的文章,可让学生先预习单词,再看课文。再者,对学生的预习要求也不能一成不变,应随着教学的进展和他们水平的提高,不断提出新要求。从找重点、难点到使用工具书,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从分析句型到概括大意,甚至文章的中心主题,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在预习中不断得到提高。我认为,预习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气氛。预习能通过学生的感知激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地索取思维的材料和内容,从而培养了独立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介绍课文
  用英语介绍课文内容、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可以让学生合上书本,专心听老师讲述,老师在讲述中尽量使用学生学过的词汇、语法、句型,用简单的句子以旧带新,语言力求生动活泼,语调抑扬顿挫,并利用手势、眼神、表情、实物、多媒体等进行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文内容在讲述时,还要进行提问,以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估计和推测将要出现的故事情节,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课文内容的介绍可以进行一次或多次,可以用课件视图介绍,也可以用板书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边讲边环视全班,以观察学生能否听懂所讲的内容,以便调整语速。
  三、略读浏览
  课堂上,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略读课文,并回答就课文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掌握课文内容,获取对课文的整体印象,训练用眼睛捕捉关键词,抓住句群的能力,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重要的信息。在以往的课文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把词汇和语言点的教学放在第一位,把对课文的整体理解放在第二位甚至弃之不顾,常常使课文教学成为一堂无思想内涵的既枯燥无味又支离破碎的“语法课”。这样的课文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他们失去了发现新鲜事物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整体教学在教学程序上反其道而行之,在学生对课文进行快速阅读之后,马上就要求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篇章整体语言的一种感悟,而不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和策划的教学诱导下得出一种必然的结论。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批判性和深刻性。在具体方法上,根据课文不同的情况,可采取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具体,从内容到形式(即词汇、句型和语法)的广泛的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所提问题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概括性的理解,如“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What’s the story about?”“Can you give a brief summary of the text?”等。也可以用 Yes./No.的问题形式提问学生,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这种训练对提高英语口头概括能力有好处。对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可围绕记叙体文字的when,where,who,what,why等诸要素展开,要求学生不依赖书面文字而对主要故事情节有较好的交代。也可用True./False.让学生判断是非,进行初步检测,了解文章大意。
  如果课前进行了预习,课堂上快速阅读就可以省略,直接回答简单问题。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教学方法也应不同:有的文章采用时间线索法,有的采用人物线索法,有的采取事物线索法,有的采取段落提纲法等,有的从点到面,有的则需要从面到点。
  四、细读概括
  这进一步要求学生不但了解大意,而且知道细节。可分段进行,也可全篇进行。学生细读课文后教师再根据课文细节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找出答案,并大胆举手回答,以熟悉句子把握课文,同时也形成好的语感。这样学生在浅层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整体教学应当而且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发现、归纳和总结语言的规律和特征。因此,教师应多向学生设问诸如以下的问题。
  “What does...refer to here?”
  “Can you give another word/phrase?”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between...and...?”
  “What’s another way of saying...?”
  这样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语义情境,辨析词汇涵义和句型特点,以及理解中外语言表达和文化习俗上的异同。基础好的学生往往能够从语言的整体意义即上下文中寻找同义和词义的线索,他们对较特殊的语言形式及其意义十分敏感,不但敢于猜测和推断,而且所提出的“为什么”也比其他学生多得多。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应当发挥这些学生的骨干和核心作用。
  在这一环节中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复述这一过程主要是培养和检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两步进行。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提纲或关键词语用学过的语言材料口述或笔头复述课文。复述的方式包括:(1)教师示范性的复述。(2)多样化的学生复述,如接力复述。接力复述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发言他学生的复述,以便下一位学生接着复述。(3)看图复述。将课文的内容用简单的几幅画描述出来,让学生按画中的故事情节复述课文。
  其次,课文内容的复习与运用。它包括:(1)改写句子或对课文进行缺词填空练习。(2)对课文的重点词组和句型进行听写练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另一方面也可以营造同学间互相探讨、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氛围。虽然这一策略实施起来不如教师自己“导航”那样省时和便利,甚至有时稍有“搁浅”,但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责任心,而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语言现象和规则会牢牢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同时这种方法也能使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五、深读挖掘
  有了对课文的整体理解,教师可提出仅凭课文本身无法解决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如人口、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让学生讨论,甚至让他们课后查资料,拓宽课文内容,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同时也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通常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是把“整体教学”的原则用于课文教学,在教完课文以后,就把这一原则搁置在一边了。实际上,即使在对词汇和句型进行巩固和初步运用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尽可能地贯彻这一原则,以利于学生整体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可以努力进行如下尝试。
  1.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使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和表演。
  这一点很容易做到。但由于相当多的教师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花在对语言的分析讲解上,以致真正轮到学生使用语言时,时间就不够用了。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教师只起导演作用,而主角是学生,因为“语言不能教会,只能学会”。让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表演,这些表演形式使学生以不同的人物身份去体验课文的主题思想,并学会使用符合自己身份的得体的语言手段来表达自己,其学习效果和活跃气氛是一般的讲课形式无法相比的。例如:以初二教材“Hosting a charity show”一课为表演题材。(1)让学生扮演慈善表演会的人物。(2)作为主持人介绍流行明星。(3)作为明星和企业代表出席表演的场面。以这三个场景为表演步骤,让学生分组去发挥、去表演,老师再对各组学生的表演进行小结和评比。学生们的荣誉心强、不甘落后,总希望自己或自己的一方获胜。因此他们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踊跃参与。至此课文整体教学就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由此可见,课文模拟表演能起到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课文所学知识的作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
  2.提供和课文相关的主题和关键词进行模仿性写作。
  即在对课文的词汇和句型有了较好的掌握以后,布置一个稍加变化的主题进行模仿性写作。它可以避免许多无任何借鉴时可能犯的语病,提高学生语言的整体运用能力,对学生将来完整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极有好处,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课文中出现的词汇和句型,这是孤立分散的语言操练形式如多项填空和单句翻译等无法比拟的。
  由此可见,课文整体教学的过程是在保持课文内容完整的前提下,反复加深、加宽、加固地消化和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这无疑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同时,它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与国际上所谓的“交际法”(communicative)现代语言模式相吻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不断地尝试、摸索,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推荐访问:教学法 英语 课文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