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的方法 [话语分析――论政治语言的社会功能]

  摘 要: 语境原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说话者根据本人身份、情景语境以及说话对象来对其使用的语言进行选择。政治语言是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语言种类之一,常见于领导人讲话、新闻报道中。与日常会话相比,政治语言具有其鲜明的特点。本文将选取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不同政治场合所发表的讲话为语料,结合语境原则来分析政治语言的特点和功能。
  关键词: 语境原则 语言的力量 信息功能 互动性 权威性
  
  1.引言
  
  政治语言是政治活动的参与者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采用的一定形式的语言。政治语言(Political Language; the Language of Politics)一般指的是口头语言的表达形式,其文本形式也称政治语篇或政治话语(Political Discourse/ Text)。政治语言的社会功能是指围绕政治所进行的一切形式的活动在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之后对社会各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政治语言通常包括政治家和其他政治参与者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政治讲话以及新闻报道、社论和其他媒体就这些政治家和他们的活动所进行的传播。但从本质上讲,前者是政治语言的主要来源,而后者都是在前者基础上进行的宣传、报道和评论。政治语言是政界人物在不同场合为实现某种政治利益所作的发言及表态,本文将选取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发表的讲话片段,并结合话语分析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来阐述政治语言的强大社会影响功能。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主席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国家主席是一个中国重大政治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了国家的形象,他们在任何政府工作会议上以及其它政治活动中所作的讲话都会根据语境的不同来选择恰当的语言,来实现阶级统治的目的,进而起到影响民众和各行各业的作用。
  
  2.话语分析中的语境原则
  
  在科技发达的当今信息社会,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人们用它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和传递信息。言语交际都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根据语用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语境制约着人们对话语意义和话语表达方式的选择。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语境包括影响人们言语交际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及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指每个言语社团独有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等因素;情景语境指言语交际发生现场的相关因素,包括谈话的内容、交际话动参与者的情况、及谈话的时间、地点、场合等因素。
  语境协调原则是人类言语交际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口语表达的内容(即特定的意义)与语境要素配合的得当,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目的性与谐和的机变性、一致性,即言语交际者要顺应语境各因素,选择合适的话语意义和话语表达方式。国家主席作为政治活动参与者,在于总是在语境的制约下确定合适的言语策略,使话语意义和话语表达方式既符合自己的身份,也能被交际对方认同和理解,以成功实现交际目的。
  2.1 不同场合下的政治语言使用的语气不同
  语言具有反射性,具体的语境决定对语言的意义,而意义又反映语境。话语交际的不同社会情境赋予交际者不同的角色,人们在说话时必然要有意识地对自己所处的情境和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使言语交际有效,离不开两个要素:“谁”和“干什么”。这里的“谁”,指的就是说话人的角色,建立在社会情境的层面上;“干什么”表示说话主体所试图实施的言语行为及其应传达的意义。不同的社会场合有着不同的言语交际准则,只有对自己的角色认识清楚,说出的语言才会得体。
  “学习《江泽民文选》,对于坚定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对于我们提高和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局面、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于我们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摘自胡锦涛2006年8月15日在学习
  《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亲仁善邻,和睦相处。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即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摘自胡锦涛2006年4月21日在
  美国耶鲁大学发表的演讲
  上面两段讲话的主讲人虽然都是胡主席,但发表讲话的地点场合、讲话的对象以及通过讲话想要达到的政治目的不同,因此说话的方式和语气明显不同。第一段话是胡主席在《江泽民文选》出版发行后,号召全党阅读领会这部著作的精髓时在党内会议上作的讲话,由于《江泽民文选》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胡锦涛认为它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最好教材,因此动员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他在进行这番讲话时使用的是劝诱、告诫的语气,这种讲话口吻会使听话人在深刻理解其道理的基础上自愿进行学习阅读。
  第二段讲话是胡主席在访美期间面对耶鲁大学全校师生所作的演讲,由于当时胡主席对美国进行访问的主要意图是提出加强中美合作的主张,这篇演讲是在其主张提出的第二天发表的,因此,我们可以感觉到其讲话口气明显与第一篇讲话不同。面对实力雄厚、实行强权政治的美国,代表中国形象的国家主席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为了让美国知道中国目前的强大发展势头,胡主席使用了排比句式来增强语势以表明他反对武力,希望在互利共赢的环境中促进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这种语言策略的使用会使在场的美国人通过感受中国领导人语言的气势来仰视中国。
  由此可见,在国内和外交两种语言场合下,政治语言的选择使用要根据所处立场、讲话对象以及所要实现的政治目的的不同来选择说话的态度和口气。
  2.2 政治语言符号化的现象
  政治语言是特定政治情境中使用的语言,但我们发现很多为大家所熟悉的政治语言在多种政治语境中频繁使用,它们由政界高层人物创造出后,已成为一种象征性、符号性的意识给人民大众的思想打上了抹不掉的印记。例如:从改革开放初的“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到后来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再到近几年随处可听可见到的“三个代表”、“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时俱进”、“八荣八耻”等大量政治术语,它们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中的出现频率相当之高,这对于统治阶级控制人民的思想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
  “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紧密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紧密结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紧密结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摘自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
  这段话是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像“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的先进性建设”等政治语言可在国家领导人的在党内作的多种讲话中反复出现,这些语言可以说既是政治语言神圣化的象征,也体现了国家领导人的权威性。
  2.3 政治语言在不同语境中具有强烈的说服力
  政治语言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利益,达到影响教化民众的目的而使用的精炼、通俗易懂,又具有强烈说服力的语言。国家领导者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高瞻远瞩的政治预见性,他们的语言通常紧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感召力,也只有通过这种语言的使用,才能更好地影响群众,将自己的统治意识一层一层贯彻下去,从而达到教育大众、领导大众的统治目的。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当前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不断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摘自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
  暨总结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
  这段话中,排比句式的使用及四个“必须”的使用,可以让人深刻感受到政治语言渗透着统治阶级的强烈的统治意识,通过这种缜密的语言组织形式论证了其观点,阐明了其阶级立场,让人感到一种震撼力而自然接受其观念。政治语言反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因此,在不同的政治语境中,政治语言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说服力。
  
  3. 政治语言的信息功能和互动功能
  
  Peccei根据话语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把言语行为划分为陈述、描述、表态、提问、承诺、指令六大范畴。Brown和Yule在谈到语言的功能时,提出了“信息功能”和“互动功能”两类。前者主要陈述事实,后者用来表明社会关系或个人态度。
  这条原则在政治语言的使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国家领导人通常采用发表讲话的形式来向人们宣传当前的政治形势,人们对当前国家政治风云的变化也大多是通过这种方式得来。另外,当领导人在政治活动中特别是外交活动中用语言对某事件表明自己的立场或观点时,便体现了真挚语言的互动功能。例如: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对此,全党同志务必高度重视,稳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增强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继续坚持不懈地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抓紧抓好。”
  ――摘自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段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向大家传递了一个这样的信息:中国人口多、资源少,只有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实现中国的长远发展。听了这些话,人们会对中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潜意识中会感觉到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政治语言以其特有的及时的信息功能来不断更新人们对国家和世界的认识。
  “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彼此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当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以改革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摘自胡锦涛2005年9月15日在联合国
  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这段话是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60周年首脑会议上,在同与会首脑进行交流后进行的大会发言,明确表明了中国希望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政治立场。政治语言的互动功能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4.政治语言的权利印象
  
  政治语言是参与政治活动者用宣传其政治理念的方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并引导舆论和社会发展的工具,说到底,统治阶级是通过语言来达到管理民众的目的的。这种语言是领导者权利的象征,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不可争辩性。它使得人们在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思想中存在着这种来自政治语言的权利印象。例如:
  “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把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把各项工作落到实位,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摘自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段话是胡锦涛主席在部署关于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用坚决和命令式的语气要求各行各业在中央的指导下尽快并切实有效地开展好这项工作。其语言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国家领导人发布的命令的口吻,在群众意识中会留下一定程度上的权利的烙印。
  
  5.结语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用来交际的符号系统,政治语言是政界活动参与者在不同的政治场合中使用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功能的语言。其语言的使用策略根据情景语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语境协调原则对话语具有很强的解释功能,政界人士应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所应使用的话语,只有这样,才能恰当传达话语意义,体现说话者身份,并有效实现其对社会的影响和号召力。
  
  参考文献:
  [1]Gee.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9.
  [2]周少蓉. 根据语境协调原则分析领导言语特点. 广西桐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6).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 2006,08,15.
  [5]胡锦涛. 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的演讲. 2006,04,21.
  [6]胡锦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
  [7]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2005,09,15.
  [8]胡锦涛. 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 11,29.

推荐访问:话语 语言 政治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