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摘 要: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谐学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学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并提出了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十七大精神 构建 和谐 校园文化 素质教育
  
  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大会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知识和文化的重要集散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建设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并提出了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内涵,是高校校园精神风貌和学校治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校园文化体现了高校与其师生群体的精神风貌、治学魅力和学术追求。大力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根本要求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这些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校园文化是在一个学校范围内,在长期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审美情趣、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校风、学风。优秀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包含了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它的建设实质上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全面的、有意识且目的明确、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管理行为,涵盖了学校的各方面工作。
  1.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即构成校园文化物质条件的各种教学、科研、生活的设备、设施、建筑、环境等,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校园文化有形的、外在标志,是硬件和基础,具有外显性和感观性,它的建立和改善为校园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创造条件。
  2.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是隐性的,深层次的、无形的和抽象的。主要是指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关系,是校园文化的境界氛围。校园精神文化所造就的氛围,弥漫在每个个体周围,使个体的言行举止都染上它的痕迹和色彩,从而形成某种趋向和定势。这种氛围的传承,便诞生了一所学校的传统和风气,即校风、学风等。
  3.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即学校的组织、机构及其规章制度等,包括各项校纪校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教学、科研、管理、生产和生活模式;群体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时尚习俗;人际交往活动的方式等,是校园文化的精神积淀。严谨规范、实用有放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合格的管理人员是保证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校园文化是在一个学校范围内,在长期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审美情趣、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校风、学风。良好的校园文化传承着优良的文化,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熏陶着校园里的每个成员。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应在以下几方面上下功夫: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校内建筑、教研设备、道路设施、生活的设备、环境等。学校应强调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生态化;还应有重点地搞好校园主要景点的建设,办好宣传橱窗、阅报栏、标语牌等,让校园的每一个景点都发挥育人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高雅的校园环境,还有益于学生身心的愉悦,性情的熏陶,同时也提高其人文品质。
  2.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校园制度文化目的是让所有人员学习、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都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校园制度文化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如培养目标、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以及相应形成的严密的组织机构。高校的规章制度,不应只为约束学生言行而制定,更要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而努力。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活动中,学校要注重弘扬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落实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原则。校园制度文化的建立,为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一种优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促进学生“内化”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形成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言行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3.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把文化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高度,是前所未有的。和谐文化是民族团结进步的标志,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是中华民族永不停顿的进步动力。推动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命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确立大文化的意识,注重校园文化的精神培育,丰富和谐校园精神文化的内质。校园文化不仅体现在校园环境上,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内质。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文化精神教育的无形环境。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在素质扩展教育的过程中,更要充分发挥校风、学风对构建学生合理的素质结构方面的培育功能。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了师生的心理环境,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学生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社团活动等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适应了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加深了校园文化的内涵,逐渐形成学生自主的亚文化对校园形象系统的独特性,既是对校园文化更深层次的探讨,又是校园文化外在表现的延伸。
  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还要在高校持久地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开设专门的团队训练课;通过大量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而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合作精神;重建大学生诚信的理念,要通过以“诚信”为主题的大型系列教育活动,在大学生中倡导诚信立身、诚信待人、诚信处世、诚信学习;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并敢于将不诚信的行为公开化,树立诚信的正确导向,使恪守诚信者受到舆论的肯定、宣传,获得成功,让不守信用者受到舆论的谴责、批判,难以立足;要将诚信作为学校一切行为的基本准则;要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和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诚信的教育大环境,努力营造诚信氛围,这些都可以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4.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文化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按照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上、方式上不断创新,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要及时进行变革,这种变革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文化的变革是不断总结、提炼与创新的过程,在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应不断注意对已有文化进行总结,并加以提炼并思索,保留其积极成分,除却消极因素,同时又要对提炼后的文化进行加工加以创新,加入学生自主形成的亚文化因子,不断提升健全校园文化体系。
  同时,还要把教育思想切实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转变思想观念,明确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实施途径,认真解决高等教育的科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懂得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三、结束语
  
  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面临着种种挑战,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推荐访问:素质教育 构建和谐 校园文化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