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识 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健康的身体需要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体育教学的课程改革,关键是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的改革。把心理健康教学贯穿于中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同时,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实现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学体育教学不仅要培养人强健的体魄,而且要培养人健康的心理,使学生受益终身。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身心健康是中学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学可使学生处于自我感觉良好、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使学生了解、掌握、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品质。体育教学首先是社会过程,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与“合作”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 新世纪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
  
  未来的学校体育,无论从教育观念还是教材形式都要逐步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把只重视增强体质和运动技能的教学转变到全面增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来。所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所下的定义包括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维度的概念。现代心理学和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是同一的,心理和脑的发展同身体、生理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人的心理活动依附于人的身体之中,身体是“载体”。人作为有机体,身心是一体化的,心理不能单独存在,正如身体离开心理的调节也不能存在一样,尤其在青少年时期更应该加以观测和教育。过去,在人们的观念中只注重体育的强身健体功能,往往忽视其健心功能,体育教师只重视运动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从而没有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
  
  2 在教学中教师自身的要求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本身首先要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具有高雅的气质、优秀的品行、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注重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现代化教育理论水平,提高教育心理学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从正面教育、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上体育课的作用和意义。中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健康第一”、“快乐体育”,情景教学是进行快乐教学的一种全新尝试,在这种情景下可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消除心理障碍。由此可见,运动与健康和心理是密不可分的,它也涉及体育教学课的气氛。所以体育教师不能单一地讲述和枯燥地练习,要在情景教学快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体育动作,让学生掌握所教的知识、技能,形成与社会生活实际相适应的教学内涵,增加体育课的成就感及实用性,并且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完成教学内容。
  
  3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交往性。这种交往可以使群体中的成员在体育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情感上的相互感知、沟通,从而增进了解。由于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在体育运动中的人际交往能够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融洽关系、团结协作,这也有助于心理健康。心理认识和自我概念的提高,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了解,使人摆脱了心理的障碍。一个人具有正确的自我观,就意味着他能客观地认识和对待自己。体育运动有助于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的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暴露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优点,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对自己的潜能和长处发扬广大,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努力改正和克服,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3.2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基础和对不同体育项目的爱好,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进行个性化培养,特别是根据每个中学生原有的身体基础,确定体育达标的目标,开展提进率考核,使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自我实现的快乐,从而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信息,如哪些学生弹跳好,哪些速度快等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使其在课堂上体验胜利与失败的情感,激发其树立“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的进取精神。对学生的进步一定要予以评价和赞美,从而使其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3.3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强意志
  同文化教学过程一样,体育运动也需要自觉主动的意志。如在篮球比赛过程中,需要靠自己做出一个又一个的抉择并实施进球计划,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主动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切都需要经过自我的努力与实际的体验。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主动的精神,去追求胜利,赢得快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果断、勇敢、自制、顽强的意志品质。因为,中学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最重要的阶段,意志行动能够毫不犹豫,当机立断,也许就能取得成功,而当遇到事情时犹豫不决,就会错过很多机会。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引进团队合作和决断取胜的竞技项目,可在锻炼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果断性。因为果断性来自于丰富的实践经验,要多在各种情境下训练和总结获得,而体育运动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小结
  
  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社会的发展,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范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按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严格执行教学常规,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朴实的作风,而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毅力等,往往会通过具体的言行表现出来,对于这些要认真对待,善于观察学生的举止言行,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真实反映。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心理健康教学和体育教学相结合,真正促进学生身心两健,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参考文献:
  [1]季浏.认知心理学与体育运动[J].四川体育科学学报,1999-6.
  [2]唐大容.中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J].内江科技,2006-5.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 中学 如何在